田钰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做好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能够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文章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路和原则展开论述,从高效课堂建构的理念、目的、模式、方法、效能这几个方面对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高中课堂教学领域的发展提供助力.
【關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构
引 言
数学在高考中的分值占比较高,是决定学生高考分数的科目之一.数学知识较为抽象,科目教学工作的难度本身就比较大,而且《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又要求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要注重对其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高中课堂教学难度更高.为此,教师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建构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兼顾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路
在新课程背景下,建构知识与技能、注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逐渐成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认识到助力学生在未来更好地生活和发展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职能,并要正视综合素质培养对于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由此确立更加清晰、科学的教学思路,保证教学工作的效果.基于此,在教学思路建构上,因为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被纳入课堂教学目标体系中,这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尤其是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其学习任务更加繁重,时间也比较紧张.所以,为了更好地兼顾素质培养和知识教学,教师应注重高中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并将综合素质培养内容融入知识教学中,增强教学工作的效能,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水平.此外,考虑到高三的学生不久将进入大学以及社会生活,所以,为了让学生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强化其科学思维和人文素养,教师也要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思路,如思维导图、计算思维教学、体验学习等,在夯实学生知识基础的同时,促进其实践能力、终身能力的形成,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原则
课堂教学作为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培养其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上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因此,为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建构出更加高效、质量更高的数学教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关注学生原则.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相较于关注教师的教,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学.因此,提高对学生学的重视,是保证数学学习与研究效果的核心.为此,无论是在课程教学设计上,还是在后续的课堂讲解和总结上,教师均需加大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力度,以此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第二,启发思维原则.在高效课堂教学的建构上,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通过启发其解题思维,使其逐渐学会独立思考,能够举一反三,以便于在后续的课堂学习中可以更快、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第三,重视学习能力培养原则.为了深入优化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也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并注重在课堂教学期间,引导和教授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如合作学习法、反馈学习法等,持续强化其学习能力,为其未来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第四,趣味性原则.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且理解难度较高,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感,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强化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减轻学生的学习倦怠感,以保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策略
(一)转变课堂建构理念
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效课堂的建构,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水平,应转变以教师教为重点,仅关注知识基础夯实的教学理念,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现代化理念,让高效课堂的建构更加符合当前的教育需求,强化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在高效课堂建构理念上,考虑培养、造就人才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职能,因此,教师应更加重视对人的培养,并在课堂的建构上,注重夯实学生高中数学知识基础的同时,重点关注对其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新课程背景下,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完整性是现代化教育倡导的关键内容,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建构上,教师也要将全面发展理念渗透到课堂设计、课堂讲解、课堂总结中.例如,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可运用问题导学法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其思考能力,同时在每个知识点讲解完毕后,设置相应的提问小测试,并在课程讲解完毕后,再次提问检测知识点,让学生不断地将知识点从大脑中提取出来并加以使用,不断加深学生的记忆,并借此使其逐渐学会这种检索式学习法,强化其学习能力,达到建构高效课堂的效果.此外,在高中教学视域下,素质教育主要倡导关注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因此,在高效课堂的建构中,教师不仅要结合知识的输出,还要重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外显.为此,教师应适当提高课堂测试的时间占比,让学生通过实践应用,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并将其转化成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知识应用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明确课堂建构目的
一般来说,课堂的建构需要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展开,因此,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将“高效”纳入教学目标当中.但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将“高效”这一目标进行具象化的解析,以便于更加科学、合理地制订出相应的课堂教学方案,提高教学工作的靶向性,加快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目标的明确建设上,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课程内容制订相应的目标,由此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实现新课程下高效课堂的建构.以高三期间苏教版“导数及其应用”的复习课程为例,因为学生之前已经将课程内容学习了一遍,复习课的主要目的是复习巩固知识点,所以,教师需要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复习能力作为课堂建构的目的.同时,考虑到学生对课程的知识点已经没有新鲜感了,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的情况,因此,教师也要将实现趣味化教学作为课堂建构目的,减轻学生的疲惫感,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此后,教师再针对上述建构目的,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比如,运用检索式学习法,先为每个知识点设计一个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几次,使其多次在脑海里检索、使用这些知识点,让其能更加熟练地应用知识点,强化其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运用多样化学习法,让学生将变化率、导数计算、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等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的对应题型,进行穿插式的练习,使其能够分辨不同的知识点,提高复习效果,同时教授学生使用多样化学习法、检索式学习法,强化其知识复习能力.在此过程中,为了提高课程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考虑创设激趣情境,并通过讲述具有趣味性的数学知识形成背景故事,引导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以便于后续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课程内容,明确课堂建构目的,再根据课堂建构目的制订相应的课堂教学方案,可以顺利且有针对性地完成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这样不仅有助于改善课堂设计工作的效率,也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水平.
(三)改善课堂建构模式
就目前来看,常用的高中数学课堂建构模式依然是黑板板书结合口头讲解,这种单一的信息呈现和交流模式的知识传递效率往往并不高,而学生在高中阶段,尤其是在高三期间,正处于学习紧、任务重的阶段,需要更高效的课堂建构模式,以促進其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基于此,信息技术在信息传递上具有高效、准确、多样化的优势,不仅能够提高信息呈现、交流的效率,而且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因此,在高效课堂的建构上,教师可引入信息技术来改善课堂建构模式,并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结合翻转课堂等,建构出高效的信息化课堂,深入优化高中数学教学效果.在信息化的模式下,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在屏幕上向学生直接展示课程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省去板书抄写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直接将与课程知识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如讲解视频、思维导图等发送给学生,由此为其创造更好的自学条件.此外,在课程讲解之前,教师也可以将课程知识讲解视频发给学生,使其能够更好地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从而提高后续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建构.在课堂建构上,教师也可以运用交互平板,利用其支持屏幕书写、文件标注等功能,与学生进行高效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避免其“走神”,强化其听课效果.但应注意,应用信息化模式需要配置配套的软硬件设备,在使用后期也需要进行良好的维护.所以,在信息化模式的应用上,学校应根据实际的经济条件、人力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信息化设备,以保证信息化模式能够有效地发挥其改善高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建构的效果,为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良好条件.
(四)选好课堂建构方法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建构上,教师需要兼顾学生知识基础的夯实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这使得选用兼具上述两种功能的课堂建构方法尤为重要.现阶段,常见的可兼顾知识教学、素养培养的课堂建构方法主要包括体验法、混合法、计算机思维法等,教师应根据实际的课堂建构需求选择合适的建构方法,以保证高效课堂的建构效果.其中,体验法强调教师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来实现对知识的内化和外显,具体的操作方法包括不定性能力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弱化自身的存在感,减少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发挥作用,通过探究合作、讨论,以及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由此归纳出知识点.这种教学方法在本质上是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一般知识归纳、推演的过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探究、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适用于讲解新知识点的高效课堂建构.混合法强调教师尊重个体化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制订靶向性更强、效率更高的教学方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常见的混合法课堂建构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翻转课堂、线上线下学习混合法等,适用于支持信息化教学、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的高效课堂的建构.计算思维法是指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的运行路径去解决问题,在这种课堂建构的方法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包括寻找最优方案、模型验算、平行加工等.一般来说,这种方法的应用需要遵循五个基本要求,即逻辑推理、问题分解、算法、抽象、建立关联,其主要的优势是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通过对小问题进行平行加工,抓住核心,排除非必要细节,完成解题,也能从解题中甄别、描述题型规律,并建立各个题型之间的关联,强化学生的知识点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此过程中,应注意,高效课堂建构的核心目标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在方法的选用上,教师应根据各方法的优势和适用条件,选择在当前的情况下最能增强效率的方法.
(五)强化课堂建构效能
在高效课堂的建构中,教师需要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课堂设计,同时要做好学生合作交流的引导工作,由此让各项课堂建构工作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效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夯实其数学知识基础,由此强化课堂建构的效能.在此过程中,应注意,课堂教学的氛围很大程度上受师生关系的影响,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敢问、敢说”,其思维和情感活动也会更加丰富,有利于对其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培养,强化课堂建构的效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想法,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持续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高效课堂的建构上,也可以加入更多的生活化元素,从生活中寻找与课程知识相关联的问题,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独立思考、探究的价值,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由此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在学生的合作交流方面,大部分学生往往更习惯于独立学习、独立研究,因此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使其得以更快地适应合作、交流学习,并认可合作交流学习的价值.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交流讨论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所获得的研究成果,以及总结出的研究方法,同时引导其学会倾听、借鉴他人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加快推动其学习、探究、合作交流能力的提升.
结 语
综上所述,做好新课程下高效课堂的建构,能够持续优化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在高中课堂的建构上,教师可从转变课堂建构观念、明确课堂建构目的、改善课堂建构模式、选好课堂建构方法、强化课堂建构效能等方面出发,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高中数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万青.“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历程、议题、反思及展望[J].教育观察,2023,12(17):21-27.
[2]卓么吉.“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3,25(2):212-214.
[3]吴补连,陈惠勇,唐遥.青浦实验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耦合初探———兼谈中国的数学教改实验[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3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