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线上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2024-01-27 22:33:39余慧刘涛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高职教师质量评价评价指标体系

余慧 刘涛

摘  要:文章针对高职教师线上培训质量评价体系缺失的问题,通過对文献的系统分析,借鉴一般的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流程,在系统的梳理分析高职教师线上培训的特点以及高职教师线上培训质量影响要素的基础之上,通过问卷调研,设计了高职教师线上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6项。在实际应用方面,通过数据的分析,构建的高职教师线上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操作性、全面性、科学性及可用性等方面效果良好,为高职教师线上培训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参照。

关键词:高职教师;线上培训;质量评价;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4-0149-04

高职教师培训越来越重要,国家出台的各种制度文件对高职教师的培训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规范高职院校的教师培训,推动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新诉求。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形态越来越多元化,但是与之相匹配的多元化的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却十分的欠缺,如何规范高职院校线上培训质量评价体系,检验高职教师线上培训效果,成为本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关于教师培训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研究关注点也比较多元,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归类后,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关注培训服务质量,形成系统的培训评价体系:董志文、赵博阳通过研究成人教育质量和行业发展的基础,以学员、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教育成果享用者为评价主体,构建了基于培训条件、培训准备、培训过程、培训效果四个维度的培训质量评价体系[1];张慧、余竹君基于SERVQUAL量表及教育培训行业服务质量的特点,从保证性、可靠性、有形性、移情性和便利性五个方面构建出适合教育培训机构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2]

二是注重对培训质量评价框架的研究,如王超超以企业培训评估模型为切入点,结合教师培训的内涵和影响教师培训质量因素,构建了教师培训质量评价的体系框架[3]。王丹等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AHP层次分析法结合FCE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教师培训评价建模[4]

三是关注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李祥子、冯志君等针对慕课辅助教学这一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研究,以过程性评价为切入点,系统地探究了采用慕课进行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质量评价策略[5]。李行、邱明等使用层次分析法,从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出发,把教学过程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进行评价。构建出较完整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6]

国外针对高校的师资培训质量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的“职教师资培养质量屋宇”框架体系[7],英国的ITT新进教师培养体系[8],这为职业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标准的设立提供了参照。总体上讲国内外关于师资培训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聚焦的群体比较宏观,研究视角未针对教师培训的形式。本研究立足先有的研究成果,以“高职教师线上培训”这一新的培训组织生态为单元进行高职教师线上培训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对构建的线上培训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推广应用、改进。

二、高职教师线上培训质量影响要素分析

(一)高职教师线上培训特点分析

高职教师线上培训是新时代一种新的学习形态,本质上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应具备成人学习[9]和线上学习[10]双重特性,高职教师线上培训特点可以归纳为四点:主动自觉性、目的性、经验性、易受干扰性。如表1所示。

(二)影响高职教师线上培训质量的要素分析

依据高职教师线上培训的特点,结合现行的高职教师线上培训组织管理的流程,影响高职教师线上培训质量的要素包括:内容的精准性、授课方式的吸引力、平台的易用性、管理的规范性以及服务的针对性。

1. 内容的精准性。成人学习目的性极强,线上培训学习也不例外,内容的精准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本身的精准性,即和参训者需求的匹配性;二是内容呈现精准,要重点突出,情境创设符合实际场景。如果培训的内容节选与呈现和受训者的需求存在偏差,不符合实际的需求,会对培训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如何确保内容的精准性、针对性,不仅是线上培训追求的目标,也是成人教育培训一直的追求。

2. 授课方式的吸引力。在线培训受媒体的影响,培训师对学员课堂行为、学习过程的掌控力减弱,学员学习行为变得更加灵活、自主,这对培训师的授课方式和课堂管理思维产生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利用平台功能特性,展开互动教学,以互动方式吸引学员、掌握学员的动态成为新的要求,因此线上授课方式的新颖性、吸引力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3. 平台的易用性。相较传统培训,线上培训学习最大变化是媒体途径的改变,学员由传统面对面的知识倾听者,转变成线上平台的操作者、内容的接收者,学习者的个人信息素养及采取的平台媒体的易用性成为制约学习效果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采取的媒体平台操作越简单、稳定性越强,越易于被接受,反之亦然。

4. 管理的规范性。线上学习培训需要一套完整的培训组织管理流程,规范的管理和组织实施方式能够增强参训者的学习主动性,可以建立一套可量化的监督机制,以组织的名义对其进行监督管控,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其他因素对培训的影响。因此规范性的管理也是需要考虑的要素之一。

5. 服务的针对性。学习个体有各自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期望,学习习惯迥异,线上平台的引入更加加剧了差异的分化,增加了新的影响因素如个体信息素养的差异,如何针对个体的差异做好个性化的服务,提升服务的针对性、精准性,成为线上培训服务需要关注的核心。

三、高职教师线上培训质量评价指标设计

(一)高职教师线上培训质量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高职教师线上培训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具有内在紧密联系的统一的整体,评价指标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先对目标进行分解,找出评价对象特性,然后建立评价标准,进行标准描述,确立价值取向,最后确定指标权重[11]。参考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一般流程,采用调查归纳和系统分析方法来设计高职教师线上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如下:

1. 与目标的一致性。评价指标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行为化和可操作化,评价指标项必须要充分反映评价目的,能够准确呈现和刻画评价对象的特征,客观、全面涵盖为达到的评价目标所需要的基本内容[12]。评价目的要具备一定的引导作用,为评价对象提供改进方向。

2. 指标需客观可测。指标需客观可测,指标在进行设计时需要以客观的事实或现象作为评价依据,且这些事实或现象是可以通过具体可操作的话语体系进行描述和呈现,且不存在歧义与难以判断的情况。

3. 相互独立与关联性。指标体系有层级之分,相互独立是指同一级别下的指标项直接相互独立,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语义上不能重叠,也不存在因果关系,必须是一些客观事实的陈述;关联性是指某一指标项与下一级别的细分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下一级别的指标项能影响上一级别指标的评判,下一级别的指标项的评判结果总和即为上级指标项的评判结果。

4. 整体完备性。指标体系的指标项设计的全面性,指标体系在进行设计时要能够全面地覆盖全部的评价目标。

5. 指标的可接受性。指标的可接受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要符合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提出指标才是可接受的。二是按指标进行评价是可行的,有切实可行的量化方法。

(二)高职教师线上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 指标项确定。本研究以某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和访谈,结合影响高职教师线上培训质量的因子,设计了高职教师线上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五项,分别是培训内容、授课方式、平台技术特性、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二级指标项16项,分别是内容的精准性、内容的实用性、内容的科学性;授课方式的新颖性、授课过程的合理性、授课节奏;平台的稳定性、操作性、互动性、整洁性;管理规范性、管理及时性、管理新颖性;服务的针对性、服务的先进性、服务的时效性等,指标描述见下文。

2. 指标加权。高职教师线上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项的加权采用的是统计加权的方式。统计加权[13]是設计一项重要程度意见表,让部分有关人员对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投票,把投票结果按统计公式进行计算,确定权数。本指标体系在确定权数的过程中邀请高职院校培训负责人,向其发放评价指标体系加权问卷,征求专家对指标权数的意见和看法。本次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18份,有效问卷18份,回收率90%,有效率100%。确定权数后的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四、指标应用效果分析

为检验高职教师线上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某高职院校举办的线上培训项目中进行了应用,并从操作性、全面性、科学性、可用性四个维度设计了指标应用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在应用该评价体系的项目负责人、学员中展开调研,采用线上问卷形式进行,回收问卷98份,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每一项的得分率都大于0,且都在0.5以上,说明高职教师线上培训评价指标体系在可操作性、全面性、科学性、可用性等方面得到用户的认可,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董志文,赵博阳. 成人教育培训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20(16):29-32.

[2] 张慧,余竹君. 教育培训行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基于SERVQUAL量表的评价方法[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06):66-70.

[3] 王超超. 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J]. 教学与管理,2017(30):55-57.

[4] 文思群,王丹,邓祥林,等. 基于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职教师资培训评价研究[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20,38(10):200-202.

[5] 李祥子,冯志君,陈结霞,等. 基于慕课线上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J]. 药学教育,2021,37(02):74-79.

[6] 李行,邱明,蔡彬卓,等.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研究:面向数字设计类课程[J]. 大学教育,2021(02):39-42.

[7] Hufnagel H,Kimmler-Schad S,Teichmann K. Qualit?tsrahmenfürdie Qualit?tsent-wicklung und Selbstevaluation an den Seminaren in Baden-Württemberg[EB/OL]. http://www.schulbw.de/entwicklung/qualieval/sem/SEV_SEM_Qual-itaetsrahmen-Selbstevaluation_2008-12.pdf.2015-9-11.

[8] The early career framework.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data/file/773705/Early-CareerFramework.pdf.2019.

[9] 吕志革. 基于成人学习特点的在线深度学习策略探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9(17):6-8.

[10] 曹良亮,衷克定. 在线学习者学习行为特点的初步探讨[J]. 中国远程教育,2012(03):56-61+96.

[11] 何克抗,李文广. 教育技术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2] 彭张林,张爱萍,王素凤,等.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与构建流程[J]. 科研管理,2017,38(S1):209-215.

[13] 何克抗,李克东.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莫唯然)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研究会2021年度立项课题“高职教师线上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应用”(课题编号:GDGZ21Y01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余慧(1985—),女,硕士,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师培训、信息化教学、职业教育技术;刘涛(1987—),男,硕士,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技术、教师培训。

猜你喜欢
高职教师质量评价评价指标体系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3:08:06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浅谈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0:51:21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职教论坛(2016年23期)2016-11-19 09:30:28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职教论坛(2016年22期)2016-11-19 09:09:04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00:23:34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职教论坛(2016年24期)2016-11-14 08:42:40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
价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3:05:32
BP神经网络在软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
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 18:25:50
基于AHP的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中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商业会计(2016年15期)2016-10-21 08: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