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

2024-01-26 02:54朱庄德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21期
关键词:肛垫内痔环状

朱庄德

(山东省泗水县人民医院肛肠科,山东济宁 273200)

混合痔为肛肠科常见病,发病率高,典型症状为痔脱出、便血、疼痛等,重度环状混合痔病情严重,肿物呈环形脱出,无法自行还纳,疼痛、出血、嵌顿、血栓等的发生风险较高[1]。对本病患者,传统多予外剥内扎术治疗,以切除痔核,改善脱垂及其他症状,术式成熟,但对肛垫损伤很大,术后并发出血、肛门狭窄等的风险高[2]。 套扎术目前在混合痔治疗中也有了一定应用,其通过胶圈套扎,能阻止痔核血供,使痔自然萎缩,操作简单且可减少创面,适用于内痔的治疗[3]。 基于两种术式特点,在重度环状混合痔治疗中,可将其联合应用,以减少患者损伤,促进其术后康复[4]。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20 年5 月—2022 年5 月收治的100 例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的治疗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 例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重度环状混合痔诊断标准[5];(2)年龄18~75 岁;(3)可耐受手术;(4)未合并其他肛肠疾病;(5)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异常者;(2)血糖控制差者;(3)妊娠、哺乳等女性;(4)合并恶性肿瘤者;(5)依从性差者。本研究已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龄23~71 岁,平均年龄(43.82±6.94)岁;病程1~15 年,平均病程(4.75±1.10)年。观察组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龄24~74 岁,平均年龄(44.62±7.15)岁;病程1~14 年,平均病程(4.82±1.07)年。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术日清晨肥皂水灌肠。 患者术中体位取折刀位,年龄偏大体位可取截石位。 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对外痔以弯钳提起顶部,两侧行V 切口,切开皮肤、肛管,到达齿状线后,对皮下静脉丛予以分离,提起游离外痔组织,另一弯钳夹住内痔基底,7 号慕丝线在钳下贯穿结扎, 对残端剪除,预留0.5 cm 组织结扎。 无活动性出血点后,即可填充凡士林纱条,外敷纱布固定。

观察组采用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外剥内扎术及体位摆放同对照组,经肛门置镜,在肛门镜下观察痔组织, 在齿状线上4 cm 位置环绕肠壁选择套扎点。而后置入套扎操作器械,打开推线管固定架,开启负压, 发射头对准目标痔组织, 开启负压至-0.08 MPa,吸入组织范围满意后,转动绕线轮,转动360°,而后释放负压,释放组织,在环套线结位置剪断,依次完成其他点位痔组织的套扎。 在外痔处理时,如内痔已套扎,弯钳钳夹外痔,做V 型切口剥离至齿线上1 cm,结扎并切除。 对较小无法套扎内痔者,同对照组外剥内扎处置。 检查无活动出血点后,同对照组填充纱条与覆盖。

两组常规抗感染,每日坐浴、专科换药,清淡饮食。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 显效:肿物脱出、便血与疼痛等症状消失,痔核消失。 有效:症状减轻,痔核缩小50%以上。无效:症状及痔核大小未见明显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手术指标。 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创面切口数、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

(3)肛管直肠压。 于术前、术后(创面愈合后),采用肛肠压力检测仪检测直肠静息压、 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

(4)并发症。 统计两组术后出血、肛门坠胀、肛门狭窄总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 创面愈合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创面切口数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表2 两组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组别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创面切口数(个)创面愈合时间(d)住院时间(d)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P 值31.52±5.76 25.47±5.12 5.551 0.000 34.10±6.42 21.57±4.45 11.342 0.000 5.71±1.51 2.46±0.42 14.663 0.000 19.41±3.26 14.65±2.10 8.680 0.000 7.25±1.43 4.63±1.05 10.443 0.000

2.3 两组肛管直肠压比较

术前,两组肛管直肠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直肠与肛管静息压均低于对照组,肛管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肛管直肠压比较[(),mmHg]

注:1 mmHg=0.133 kPa。

组别直肠静息压术前术后images/BZ_122_1080_661_1103_692.png肛管静息压术前术后images/BZ_122_1667_659_1690_690.png肛管最大收缩压术前术后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P 值3.95±0.62 4.07±0.59 0.991 0.324 3.68±0.42 3.41±0.35 3.492 0.001 31.24±4.65 31.57±4.50 0.361 0.719 26.82±4.27 22.40±4.12 5.267 0.000 36.18±4.12 35.72±4.37 0.542 0.589 42.18±4.32 45.75±4.43 4.080 0.000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并发症比较[n(%)]

3 讨 论

混合痔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其发生主要有静脉曲张与肛垫下移两种学说,首先形成内痔,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混合痔,在治疗时需处理曲张静脉及黏膜组织[6]。既往对混合痔多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术式成熟,操作简单,但切除面积略大,术后瘢痕形成较多,可破坏肛门结构及功能。 再加上肛门血管、神经丰富,损伤后伴明显疼痛,患者在采用外剥内扎治疗后伴剧烈疼痛,也容易出现肛门狭窄、坠胀等并发症[7]。

套扎术基于肛垫下移学说,对痔上黏膜及齿状线之上1 cm 内痔进行套扎,能够对脱垂组织进行上提,促进肛垫的上移,对肛垫的损伤小[8]。肛垫即直肠末端血管结缔组织,能够促进肛门的闭合,可协调排便[9]。肛垫在上移后,其正常结构恢复,排便功能恢复良好。套扎内痔,也能阻断门静脉血液的异常倒流,并可使痔缺血、萎缩及坏死,可促进外痔缩小,消除痔体,进而改善出血、脱垂。 且套扎术治疗操作简单,效果确切,能够缩短手术时间[10]。 将套扎术与外剥内扎术联合应用,能在清除病灶同时,更好地保护肛垫、齿状线及肛管,可减少患者损伤,有利于其术后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两种术式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均有较好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创面愈合与住院时间更短, 出血量、 创面切口数更少(P<0.05),可见联合术式可减少患者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混合痔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后,因肛管、黏膜损伤较大,术后瘢痕遗留,肛门结构与功能受到明显影响,肛管直肠压可出现一定程度改变。 本次术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直肠与肛管静息压更低,肛管最大收缩压更高(P<0.05),可见联合术式更能改善肛门直肠压。而本次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方案可降低肛肠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对重度环状混合痔予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疗效确切,可减少手术创伤,降低肛门直肠压,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肛垫内痔环状
环状RNA在肾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与环状RNA相关性研究进展
自动弹力线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应用
肛垫悬吊手术在重度痔疮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内痔直肠下端黏膜环切吻合,肛垫悬吊术(PPH术)180 例的分析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对Ⅳ度内痔的临床分析
∧形皮瓣痔核剥离注射肛垫固定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临床观察
三角网格曲面等残留环状刀轨生成算法
C60二取代化合物与环状二卟啉相互作用研究
便秘与内痔的关系:附261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