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韬
(阳新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湖北黄石 435200)
颈椎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多由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所致,可引起患者颈背疼痛、僵硬或上肢放射痛等症状,严重者颈项活动也会受到一定限制,导致转头不利,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1-2]。 目前,该病治疗多以抗炎镇痛为主,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对颈椎曲度及活动度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3]。 颈椎牵引可帮助患者松弛颈部肌肉,加快局部血液运行,并纠正颈椎不正常的生理曲度,解除椎管内神经根、脊髓等受压,从而促进疾病症状消失[4]。 中医将该病归为“颈痹”范畴,风寒湿邪等多种内外因素长期刺激,致使局部经络阻滞,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推拿为中医经典外治之法,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通过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作用于特定穴位及部位, 能够起到活血行气、疏经通络等作用,达到防病治病之效[5-6]。 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 年6 月—2022 年6 月我院收治的86 例颈椎病患者为对象, 分析中医推拿联合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收治的86 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 例。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25 例,女18 例;年龄45~68 岁,平均年龄(55.41±4.38)岁;病程6 个月~4 年,平均病程(2.82±0.35)年。 观察组男24例,女19 例;年龄44~67 岁,平均年龄(55.38±4.35)岁;病程6 个月~4 年,平均病程(2.85±0.38)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颈椎病诊断[7];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年龄≥18 岁;认知功能正常;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肝、肾功能衰竭;存在颈椎骨折、活脱等;拒绝中医推拿;存在急慢性感染;伴有颈部外伤史。
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患者取坐位,使用枕颌布带开展间歇牵引,若病变位于上颈段,牵引角度保持0~10°,若病变在下颈段则牵引角度需略微前倾,保持15~30°;首次牵引重量按自身体质量的10%~20%,常规从6 kg 开始,之后逐渐增加,20~30 min/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推拿治疗: 患者取坐位,告知患者放松,操作医师立于后侧,先行揉捏手法放松颈项两侧韧带、肌肉,持续10 min,之后放松肩部肌肉;再行穴位按压,操作医师立于患者前方,先选取风池穴,以双手中指腹按压,力度由轻到重,出现酸胀感稍加力度,再选取百会穴,以右手拇指腹按压揉捏,并同样按压内关、风府等穴,均行逆时针按压、揉捏手法,15 min/次,1 次/d。 两组均治疗4 周。
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评价。(1)临床疗效:颈痛等症状消失,颈椎功能恢复正常,不影响工作及生活为显效;颈痛等症状减轻,颈椎功能明显恢复,工作及生活轻微受限为有效; 颈痛等症状及颈椎功能无变化,工作及生活明显受限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颈椎功能: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价两组颈椎功能,包含主观症状18 分、临床体征73 分、适应能力9 分,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颈椎功能越好。 (3)颈椎曲度及活动度:采用X 线检测两组颈椎曲度变化,并采用多功能颈椎功能评估与训练系统测定颈椎前屈、 后伸、左旋及右旋活动度变化。(4)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颈部疼痛症状,0~10 分,由患者自行判断,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低。(5)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巴氏量表(BI)评价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治疗前,两组颈椎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观察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适应能力及总分均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比较[(),分]
表2 两组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比较[(),分]
组别主观症状治疗前治疗4 周后images/BZ_24_883_3042_922_3078.png临床体征治疗前治疗4 周后images/BZ_24_1336_3043_1375_3080.png适应能力治疗前治疗4 周后images/BZ_24_1794_3037_1833_3073.png总分治疗前治疗4 周后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 值P 值7.94±1.22 7.85±1.15 0.352 0.726 15.58±1.71 13.46±1.65 5.850 0.000 31.54±4.52 30.82±4.34 0.754 0.453 63.81±5.54 57.82±5.27 5.137 0.000 3.72±0.64 3.68±0.62 0.515 0.608 6.73±0.87 5.15±0.72 9.175 0.000 43.20±4.18 42.35±4.14 0.947 0.346 86.12±7.27 76.43±7.12 6.244 0.000
治疗前,两组颈椎曲度及活动度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观察组颈椎曲度、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均较对照组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及活动度比较()
组别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 值P 值颈椎曲度(mm)治疗前 治疗4 周后images/BZ_25_772_649_811_685.png前屈(°)治疗前治疗4 周后images/BZ_25_1145_646_1184_682.png后伸(°)治疗前治疗4 周后images/BZ_25_1522_648_1561_684.png左旋(°)治疗前治疗4 周后images/BZ_25_1888_649_1927_686.png右旋(°)治疗前治疗4 周后3.79±0.42 3.83±0.45 0.426 0.671 7.85±1.12 5.38±1.04 10.597 0.000 41.25±4.08 41.31±4.12 0.068 0.946 63.58±5.14 59.63±5.05 3.595 0.001 50.14±4.35 50.08±4.29 0.064 0.949 59.68±4.73 55.31±4.65 4.320 0.000 63.25±5.12 63.31±5.15 0.054 0.957 75.86±6.11 70.34±6.05 4.210 0.000 64.15±5.23 64.28±5.28 0.115 0.909 74.29±6.05 69.87±5.89 3.433 0.001
治疗前, 两组疼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观察组VAS 评分较对照组低,BI 评分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颈椎病患者疼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
组别VAS 评分治疗前治疗4 周后images/BZ_25_794_1510_832_1546.pngBI 评分治疗前治疗4 周后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 值P 值5.89±1.14 5.92±1.17 0.120 0.904 1.36±0.25 1.72±0.29 6.166 0.000 63.58±6.14 63.62±6.18 0.030 0.976 88.79±6.35 81.52±6.24 5.355 0.000
颈椎日常活动频率高、灵活性大,且负重相对较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颈椎可出现不同程度退行性变化,导致颈椎修复能力下降[8-9]。 同时,长期过度使用颈椎进行超出肩颈能耐受的各种活动,也可产生累积性损伤,加速颈椎退行性病变,最终导致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等病理变化,压迫颈椎脊髓、神经根等,使局部无菌性炎症生成,从而持续刺激交感神经,诱发颈背疼痛、僵硬等症状[10]。目前,常规抗炎镇痛类药物通过抑制炎症物质释放, 能够减轻神经根刺激,缓解相关症状。 但常规药物治疗整体见效慢,需配合必要的物理手段治疗,促进疾病康复。
颈椎牵引属于治疗颈椎病的物理疗法,通过对颈段脊椎的轴向牵拉,可扩大椎间隙或椎间孔,减轻神经根压迫,且牵引过程中可改变突出物、赘生物与神经根间的位置关系,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从而加快局部无菌性炎症消退,缓解疾病症状。同时,在颈椎牵引的过程中能够松弛颈部周围肌肉组织,加快血液运行,并可一定程度上纠正颈椎生物力学失衡,有助于颈椎功能的恢复。 推拿为中医特色疗法,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理筋整复等多种功效,合理开展推拿治疗,能够改善肌肉、皮肤、神经等多系统功能及代谢,故广泛应用于骨伤科、内科、儿科等多种疾病治疗中,且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适应能力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颈椎曲度、 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BI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医推拿联合牵引治疗可提高颈椎病治疗效果,加快颈椎功能恢复,增加颈椎活动度,改善日常活动能力。 中医认为,颈椎病多由风寒湿邪侵袭所致,上述邪毒客于经脉之中,致经脉不通,气血运行受阻,引起颈部气血瘀滞,久之则筋骨失养,故临床治疗需注重活血行气、通络止痛。推拿疗法以揉捏等手法帮助患者放松颈部肌肉,缓解肌肉紧张牵拉下所致的颈部僵硬,并可在揉捏过程中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颈部肌肉得到血液的充分濡养,能够加快新陈代谢,缓解颈背疼痛等症状。同时,颈部肌肉放松之后开展穴位按压,其中风池穴具有通利官窍、清头明目、祛风散寒之效;百会穴具有温阳散寒、升阳举陷之效;内关穴可理气止痛、宁心安神;风府穴可通关开窍、散风熄风、通络止痛;诸穴合用,能够起到通络止痛、理气、祛风散寒等功效。 在推拿过程中开展局部揉捏及穴位按压,可起到双重治疗作用,有助于疏通局部气血,保持经络通畅,以消除颈椎病之根本病因病机。在颈椎牵引基础上开展中医推拿则可协同增效,进一步纠正颈椎的病理变化,促进颈椎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中医推拿联合牵引可加快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恢复,增加颈椎活动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