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艺红
摘 要: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时空素养,对学生历史知识学习以及历史文化脉络构建有着积极的教学作用。对学生时空素养的培养,有助于他们明晰历史学习思路,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教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时,应该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历史发展进程,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提高历史课程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时空观素养;培育策略
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教学,引导学生建立整体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时空观素养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有良好的教学帮助,能够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建立大局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历史课程学习效率。时空观素养的形成,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有积极影响,对学生后续学习有所帮助。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忽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注重素质课程教学,发展学生的学习个性。不过很多教师没有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忽视学生课堂主体学习地位,导致学生成为被动的参与者。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课程学习,阻碍学生历史素养形成。
(二)教学观念缺乏创新
新课程教学改革发展,教师也在不断探索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方法。但是一些教师教学观念缺乏创新,教学效率较低,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影响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理解。教师忽视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将多年历史教育研究成果置之不顾,难以发挥出新时代历史课程教学作用[1]。
二、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一)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课程时空观素养培养是课程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实践教学发现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历史知识不是单独存在的,是通过每个知识点的串联,构建完整的历史网络。如果在歷史教学中,只是单独地对某一时间线的历史事件进行教学,学生可能对这一事件的了解比较片面,学生所学习的历史知识越来越多以后,可能会形成知识混乱的情况。但是培养学生的时空观素养,可以强化学生的逻辑能力,将所学习的知识通过一条完整的时间线进行串联,学生对每个时期的历史事件记忆都会比较清晰[2]。
(二)新课改教学要求
新课标对高中历史学科做出新的定义,学科素养是学生课程学的重点,培养学生时空观可以有效贯穿整个历史学科,引导学生进行高效课程学习。首先学生需要了解特定的历史时间和历史时空之间的关联。学生对这一段历史有足够的认识,能够根据时间顺序将历史上所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从而在不同的空间背景下,都能依靠时间顺序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串联。新课标具体指出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时空意识,培养学生时空观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增强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认知能力。
(三)培养历史观念
历史观念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吸收,不断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思维包含非常宽泛,最关键的就是时空观。学生建立时空观念对学生课程学习有着很积极的帮助,使其能够正确地认识历史,将零散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构建成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时空素养,建立良好的时空观,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将我国历史事件与世界历史事件更好地连接起来,树立大历史观。教师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形成综合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能够学习更全面的历史知识。时空观素养培养需要长期践行,教师不能急于求成,通过历史课程教学对学生逐渐渗透,使学生形成时空观。
三、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素养培育策略
(一)创新教学思维,引导学生梳理历史发展进程
高中历史针对课程教学创新要求,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加深学生课程学习的印象,通过梳理历史发展进程,培养学生时间感和空间感,建立综合性课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正确梳理历史发展进程。由于传统历史课程教学影响,学生在学习时,对于时空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很多学生认为了解一些时间和地图,就是拥有时空观。但是这并不是时空观,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增加学习压力。长此以往,直接影响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应该不断更新历史教学思维,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梳理正确的历史发展进程。比如:在《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借助历史资料为学生讲解这一阶段的历史背景,使学生能够明白历史事件的发展,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制作先秦时期历史发展思维导图,学生在绘制先秦时期的思维导图时,会对这一阶段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探究,使学生更了解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引导,利用时间轴帮助学生对每个阶段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有清楚的记忆,强化学生课程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明确的了解。时空观形成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与地点都有非常清楚的了解,从而构建一张历史网络,将所有的历史事件交织在一起,促进学生时空观形成[3]。
(二)丰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历史事件联系
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真正的历史观念需要从思想上做出调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正确梳理历史发展进程。教师需要丰富现有的教学方式,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历史知识的熏陶。针对学生学习历史时对于历史空间了解不清晰的情况,教师培养学生时间意识的同时,结合空间意识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学。比如:教师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这一阶段的历史有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搜集相关的资料,并且整理成报告,在课上与同学一起分享。学生之间进行学习交流,学生存在不足的地方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纠正和补充,从而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特色非常明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教师将学生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课程参与感,而且这种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强化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认知能力,使其对历史课程有新的感悟,培养时空观念,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三)改变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提高教学质量
新形势下应该加强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课程多样化内容的学习,将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建立完善的学习体系,掌握合理的方式学习历史课程。信息技术在历史学科的应用,为学生历史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借助纪录片、影视剧、图片、音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强化学生历史课学习体验感,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实现时空观念的教学培养,增强学生课程学习认识。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应该积极采用现代技术进行历史课程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在“南昌起义”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电影《建军大业》片段,让学生了解“打响中国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前期都做了哪些准备,使学生感受到南昌起义背后的不易。教师结合建军节为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一历史事件对我国发展的重大意义。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方式,为学生录制教学视频,PPT制作主要是以时间轴为主线,根据时间发展,借助图片,将这一阶段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教学视频最后,教师需要安排一些较为经典的习题,夯实学生学习基础,加强学生历史时空观塑造。教师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课程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对历史课程的深入了解,不断强化学生历史学习素养,对学生历史课程学习有着积极引导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环境创设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历史课程的理解,建立学生历史学习大局观,有效培育学生时空观素养[4]。
(四)制作历史时间表,强化学生时间观念
高中历史教材对历史事件的教学并不是根据时间进行,而是通过阶段性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时,可能会出现时间混乱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制作历史时间表,强化学生历史时间观念。将同一时间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罗列出来,并且根据时间进行排序,学生通过制作历史时间表,对于历史事件有一个明确的框架,不同历史事件之间有着清晰的认知。历史时间表让学生对不同的事件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考的能力。比如:在“工业革命”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绘制两个时间表,首先将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事件制作一张时间表,欧洲国家工业革命提高了生產力,使资本市场逐渐形成。教师让学生在相同的历史时间绘制一张我国的时间表,思考这一阶段我国在做什么。学生通过分析发现,同样的时间,清政府正在闭关锁国,进而学生得出为什么西方国家有实力在短时间内侵略我国。学生也可以对其他历史事件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良好的思维意识,从中国历史了解到世界历史,形成良好的时空观,推动历史课程教学发展,使学生对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历史内容有清晰的结合,强化学生历史知识记忆,培养学生时空观素养。学生制作历史时间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培养时空观念[5]。
(五)开展辩论互动,培育学生时空观素养
从当前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情况来讲,学生对一些单个的历史事件记忆清晰,并且对其地点、人物等都有清晰的记忆。但是当多个历史事件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学生的记忆就会出现混乱,不能将事件梳理清楚。这种情况就是学生缺乏时空观念。比如:有的学生通过观看电视剧《少帅》知道张学良,在学习西安事变(也称双十二事变)中,张学良和杨虎城“逼蒋抗日”达成国共合作。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冷知识,张学良喜欢米奇,喜欢听周杰伦的歌曲。学生知道后感到很震惊,总感觉张学良与我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这就说明学生的历史时空观较弱,教师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加强学生对课程学习思考,构建完善的历史课程学习体系,从而实现学生对时空观念的培育。比如:教师进行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和变法”的历史事件教学,学生对不同国家的君主以及建国时间、地理位置等历史信息了解混乱,直接影响学生这一课的学习质量。教师需要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时间导图,帮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梳理。教师根据“诸侯纷争的优劣势”这一辩题将学生分成正反两组,两组学生开展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能够强化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与记忆。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空间意识,培育时空观素养。
(六)延伸探索教育,打造学生全面历史知识基础
高中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主要是以教材为主要教学依据,不过课本所承载的教学内容有限,难以为学生展现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为了打造全面的课程教学模式,以综合性历史教学内涵为主要教学方向,从多个方面帮助学生学习历史,拓展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结合学生课程学习情况,为学生引入课外的教学资源,充分辅导学生应该如何学习历史,帮助学生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建立更加明确的教学模式,借助一些课外的资源,引导学生对历史有进一步的认识,扩大学生历史课程学习范围。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闲暇时间看一些与历史相关的纪录片,像《大国崛起》《世界历史》《中国》等。这些纪录片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阐述,而且都是以客观的视角进行展示,这对学生大局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演变。教师选用一些课外的历史内容,帮助学生完成历史时空观念体系,帮助学生能够改善精神面貌,释放课程学习压力,能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外历史课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探索的意识,补全学生教材内课程学习存在的不足,提升历史时空观素养,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6]。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历史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时空观,促进学生历史素养形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多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时空观素养培养,通过历史时间表学习中外的历史文化,使学生的历史时间观念以及空间观念能相互协调,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提高历史课程学习效率,增强学生思维逻辑能力。
参考文献
[1]康海生.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素养的培育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7):179-181.
[2]顾玲丽.高中历史课堂学生时空观养成路径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3(4):40-42.
[3]郑雪.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研究[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创新思维与教育学科研学术探究论坛论文集(二).2023:353-355.
[4]蒋文淑.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素养的培育策略探析[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现代化教育国际研究学会论文集(二).2023:627-630.
[5]吕波.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2.
[6]陈丽霞.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2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