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探讨

2024-01-24 11:43谢鹏
高考·下 2023年9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新课改高中数学

谢鹏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也产生了新的变化,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十分关注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有效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灵活应用不仅满足了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还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可以说,有效提问是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

有效提问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灵活应用,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增强,还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对此,高中数学教师需要采用创新的手段发挥出有效提问应有的效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

一、高中數学课堂提问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的设计时,必须要明确提问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乐趣,进而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后续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需要在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的设计,并通过在课堂中有目的地提问,让学生通过对教师提出问题的思考实现高效学习。

(二)启发性原则

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需要在课堂中寻找合适的问题切入点,通过对时机的准确把握,让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得到激发,同时还能借助巧妙的提问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相关概念和定义。可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时,需要让学生在课堂提问中获得启发,并在对问题的思考中,锻炼和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有序性原则

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的设计时,需要先厘清课堂教学的脉络,然后根据课程的逻辑设计层次性的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循序渐进的课堂提问,让学生能够由表及里地深入思考问题,进而在获得正确答案的同时吸收和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点。倘若教师在课堂中不遵循有序性原则,随意提问,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还会让学生陷入混乱,进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新颖性原则

对于学生来说,趣味且新颖的问题远远比平平淡淡的问题更具吸引力,因此即便是同样的问题,如果高中数学教师能从全新的角度进行提问,那么不仅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时,新颖性问题的提出还能让学生的思考角度有所变换,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科学性原则

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时,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让课堂的提问清晰、明确,切勿提出模糊不清的问题。同时,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该只有唯一且确切的答案,如果所提的问题没有准确答案,也需要预设好答案涉及的范围,避免出现学生因答案不明确而不能理解相关问题的情况,抑或是问题难度过高,超出学生能力范围之外的情况。

(六)准确性原则

高中数学是逻辑极为明确的学科,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注意提出问题时语言的准确和精练,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语言精准提炼出重点信息和题干条件。相反,如果教师的言语含糊不清,那么将很有可能会让学生的思考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到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1]。

二、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自主性未得到重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新的改变,不仅更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也越来越提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和思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对于新课改实质内涵的理解却存在着误区,认为只要课堂提问得足够多,课堂教学的内容便足够丰富,这样反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比如:教师在讲解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时,提出了这些问题,“哪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用到三角函数的定义?”“诱导公式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样的问题需要用到诱导公式?”等等,这些问题看似是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点,但其问题的直接以及频率的过高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没有自主发现、分析和探究问题的机会,只能被教师的教学牵着走,得不到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自由发挥。

(二)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提问时,需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相关问题,如果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短,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还会阻碍学生通过自主的分析和探究来解决问题。部分教师为了不拖延课堂的进度,常常会在提出问题后便立刻给出答案,让学生没有思考的机会,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比如:教师在讲解有关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点时,提出的一个颇具难度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需要在思考一段时间后才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但是还未等学生分析完问题中的各项条件,教师便已经在讲解具体的解决方法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难获得思考和探究的机会,也不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

(三)教师设置的问题不合理

高中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提问时,需要先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需求,只有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才能让课堂教学达到较好的实际效果。但是从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来看,大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都没有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导致设计出的部分问题难度过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得学生不仅没有思路,对于提出的问题也难以理解。比如:教师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指数函数,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名为阿基琉斯的英雄提出和乌龟进行跑步比赛,由于乌龟的速度只有阿基琉斯的1/10倍,于是双方约定,让乌龟先跑10里。因此,当阿基琉斯跑到10里时,乌龟比他领先1里,而当他追上1里后,乌龟又比他领先了0.1里。在这样的情况下,阿基琉斯什么时候能够追上乌龟?教师提出的这一问题虽然有着一定的趣味性,但是其难度也同样很高,再加上问题目标设置得不明确,使得学生很难理解问题的意思,进而导致课堂提出的问题失去了其应用的功能[2]。

三、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一)明确提问的目标

课堂提问是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也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课堂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还能够让学生在课堂问题的引导下更快、更深入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问题的设计时,需要先明确提问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教师开展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理解力的提升作为课堂提问的主要目标,从而让学生能够对课堂的学习内容全面掌握,使教师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可以说,教师之所以要在课堂提出问题,就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和概念。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在备课阶段就开始进行课堂问题的设计,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自主的思考中发散思维,大胆质疑。同时,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还能让课堂氛围变得更轻松活跃,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设想和观点,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探究数学问题的乐趣。此外,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需要注意问题与教学内容的贴合,突出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明确课程的学习任务,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

(二)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

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对课堂的实际开展情况进行预设,并结合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课堂问题的合理设计,然后在实际的教学中选择适当的切入点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以最快的状态进入情境,提高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好的问题还能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到思维的发散和潜力的充分挖掘,让学生能够通过问题中涉及的某一知识点联系起整个知识脉络,进而让课堂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相反,问题情境设置得不合理,不仅不会解开学生对知识点的困惑,还会让沉闷的课堂变得更加枯燥乏味。比如:教师在讲解“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先分析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然后选择合适时机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教室中的房梁结构进行观察,分析房梁上的直线与地面上的直线所存在的位置关系。这不仅能让学生快速沉浸在对问题的思考中,还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不同的想法和见解。事实上,该问题的提出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学生想法的对错与否,而是教师可以借助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内容产生兴趣。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教学开始之初就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还能显著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问题在课堂中的提出能够对学生天马行空的思维进行很好的引导,让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通过思考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比如:教师在教学有关“集合”的相关内容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班级里个子相对较高的学生有哪些?”在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那么超过180cm的学生又有哪些?”此时,教师再进行集合定义的讲解时,就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还能够使其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相适应[3]。

(三)趣味提问导入新课

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考虑到课堂问题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牢牢吸引,不仅愿意主动参与后续的教学活动,还能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对此,教师需要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构建出完整的知识结构,通过对课堂问题的巧妙设计,将本次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与整体的知识结构相联系,让学生注意力得到吸引的同时,激发他们对问题以及相关知识点的求知和探索欲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锻炼数学思维,获取新的知识,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比如:教师在讲解有关“等比数列”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提出这样的问题:“有研究表明,如果把一张纸重复对折100次,其纸张的厚度能够达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你们认为这是可信的吗?”这样的问题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被瞬间吸引过来。教师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真假是可以通过数学中的知识来验证的,你们想知道吗?接下来要讲解的等比数列就可以为你们揭开真相。”这样的方式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虽然学生认为纸张的厚度能达到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说法属于无稽之谈,但还是会好奇教师提出这样问题的原因和目的。教师通过设计这样趣味性的提问方式,让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不仅能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保持着高涨的热情,还能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高效学习。

(四)提问应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

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不仅要让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还需要使其贴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因此,教师需要综合考虑班级学生的智力、天赋、理解力等各项因素,使课堂提出问题的难度能够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相反,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那么这样的问题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还会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畏难和抵触心理。可以说,问题的设计无论是太难还是过于简单,都无法发挥出提问的作用,且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得不到相应的锻炼。因此,教师要注意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提出能够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和学习效果,尤其是涉及重难点内容的问题。另外,不同的学生在解决同一问题时的思考角度必然会存在差异,教师可以借助后续问题的提出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对该问题的认知产生冲突,然后通过对思路的重新梳理和转换,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

(五)设计生活类问题

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可以将时事热点与课堂问题相结合,也可以将社会中的经典案例、日常经验融入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进而设计出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师设置的生活类问题不仅能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引发情感的共鸣,还能让学生关注到问题提出的背景,进而使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因而大部分高中生在开展数学的学习活动时都会产生数学思维上的障碍。对此,高中数学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认知水平,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手段。可以说,教师在课堂中开展的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对课堂提问教学手段的灵活应用,让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获得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何小玲.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探析[J].读与写,2021,18(23):155.

[2]黄德川.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探讨[J].中外交流,2019,26(12):312.

[3]劉俊涛.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J].文渊(高中版),2021(1):134.

[4]曹亚东.有效提问,驱动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文理导航 .2019(4):2,16.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新课改高中数学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