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标实效课堂构建探究

2024-01-24 01:26黄舒林
高考·下 2023年9期
关键词:实效高中新课标

黄舒林

摘 要:新课标下,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打造实效、生动的语文课堂,使学生不再拘束于以往教学模式,更好地投入语文课程的学习。本文将基于新课标教育要求,对高中语文实效课堂构建提出一些建议与看法,旨在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实效

一、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实效课堂构建现状

首先是教学模式僵化。以往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固有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缺乏“生本”教学意识,未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效性课堂构建,这就会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效性不高,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其次是教學方法单一。语文教学中一般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实效性不高,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主题以及内涵,这无疑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实效,难以满足新课标的教育目的。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实效课堂构建举措

(一)情境式实效课堂

新课标要求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在语文教育中需要由主动教授转为辅助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知识。情境教学法可以营造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让课程学习具有趣味性,使学生能主动投入课程学习中,从而掌握课程知识要点,实现新课标的教育目的。

例1: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的教学中,文章主旨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如何让学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是教学的要点与重点。基于此,教师需转变以往教学思路,利用情境的方式来构建实效性课堂,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内涵与本质,从而实现高中语文实效课堂的构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程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围绕主题进行备课。由于文章的年代感较强,学生很难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情感与思想,教师必须拉近学生的感受距离,利用情境的方式来构建实效性课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民如何站起来、如何赶走侵略者、如何成立新中国等。比如搜集相关影像资料,并结合微课教学的方式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知识点。本人认为相关影片资料的重点应该放在抗战阶段及新中国成立阶段,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那份深藏于文章中的年代感,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识,提高课程学习实效。如结合毛主席在天安门宣布新中国正式成立的影片资料,点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主题,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能够真正认识到“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伟大含义,这不仅能降低课程理解难度,使学生在阅读中挖掘出文章的真正含义,也促进学生逐渐形成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结合思政教育、德育来联合育人,以提升课程教学实效,实现新课标的教育目的。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过程,教师需要时刻遵循新课标要求,打造“生本课堂”,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并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方案设计,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比如教师可以结合主题情境的方式,设计诸多互动探究性话题,如“中国人民是如何站起来的”“民众对新中国成立有什么期望”等,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交换彼此的意见,使学生在交流谈论中收获不一样的见解。之后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情境,比如“如何传承抗战英雄的意志”“如何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等,利用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相关话题进行互动探究。这不仅能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能与思政教育结合,使学生在探究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观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实现新课标的教育要求。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送一些红色经典类的文章,以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不断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构建实效性高中语文课堂[1]。

例2:《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是鲁迅先生为了纪念学生刘和珍,其写作背景是“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大学生的爱国行为引发作者情感认同。如何让学生能感受到作者在人物纪念中抒发的哀痛与惋惜之情,是《记念刘和珍君》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了降低课程的理解难度,让学生明白文章并不是简单地追思人,而是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教师可以结合情境教学的方式,打造生动情境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的不易,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记念刘和珍君》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结合文章描述的时代特点,搜集与其相关的资料,比如“三·一八”惨案发生的原因、当时政府对“三·一八”惨案的看法等,并结合鲁迅本身的性格特点,整理教学资料,设计好预习型思维导图、授课型思维导图及课后巩固型思维导图。在课程开始前将预习型思维导图推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结合配套的背景资料进行课前预习,使其掌握文章内容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同时,教师可以在预习型思维导图中设计一些预习问题,让学生结合课程以及背景资料进行解答,这不仅能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也能提升学生对文章内涵以及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便于后续课程的教授与引导。在《记念刘和珍君》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设计生动性、实效性课堂。比如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教学型思维导图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并适当给予学生一定的辅助与引导,使其能够在小组探究合作中逐渐掌握本课程的学习要点,提升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在此过程中,教学型思维导图中也可以设计一些主题活动,如互动探究“刘和珍的做法是否正确”“刘和珍的情感与思想”,并引导代入自身,探讨如果自己是刘和珍时会怎么做,以此深化学生对《记念刘和珍君》课文的理解,在探究互动中逐渐形成爱国情怀。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当下时政,基于思政教育、德育来呈现一些与现实生活有关的议题,引导学生在议题讨论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起“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思想观念。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还需要结合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让学生写一写课文的读后感,使学生在写作中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要点,这不仅能改变以往单调的作业设计模式,也能实现“双减”的政策理念,减轻学生的压力负担,提高学习质量,有助于实现新课标的教育目的[2]。

(二)深度式实效课堂

深度教学是一种实效性较强的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带领学生融入课堂,在完成课程目标的同时,促进各项能力发展,实现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教师可以利用深度教学理念来打造实效性课堂,以降低课程理解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与理解课程内涵,实现新课标的教育目的。

例1:《登高》一诗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感受诗文中的艺术风格,掌握诗歌鉴赏的一些基本方法。该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就是让学生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提升诗歌鉴赏能力。教师需要借助深度教学的理念来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与消化课程内容,提升能力素养。《登高》教学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简单地了解古诗文的一些知识与背景。比如,教师可以用音乐的形式朗诵古诗主体部分、简介、背景等,制作成相应的预习视频,并配合一些古典音乐来突显古诗文化韵味。这不仅能提升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大概认知,也能起到预习的作用。在《登高》课程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利用智慧教育平台来展示一些诗文场景,如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类似的视频画面,用生动真实的图片景象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提升学生的理解深度。之后,教师还可以以古典轻音乐为主,使学生能够在浏览“长江滚滚来”的同时聆听古典乐曲,形成对古诗人文的不同感受,实现培养学生诗文鉴赏能力的目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开放课堂的理念,邀请学生有感情地吟诵诗歌,包括古诗主体内容、背景、翻译等进行通读,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融入美育理念,提升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课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需要结合新课标的教育要求,设计鉴赏性作业,比如推送与《登高》有关的故事,并让学生写一写鉴赏感受,这不仅能提升学生对古诗情感的理解,也能逐渐形成古诗鉴赏能力,实现新课标的教育目的[3]。

例2:《沁园春·长沙》一词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词中所表达的慷慨激昂的情感,感受词的崇高美。在《沁园春·长沙》课程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结合深度教学理念,预先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根据课程主旨来进行深度课程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其中充斥的慷慨激昂情感,感受这首词的崇高美。在《沁园春·长沙》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词,发现与分析本首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思政问题,如:“这首词中主要蕴含了哪些重要思想?”利用提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挖掘,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政价值观念。同时,教师可以结合伟大人物来设计深度阅读主题,如通过介绍作者背景、经历及成就,激发学生对本首词的探究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品味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课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从实效性出发,结合教学评价布置一些考查性任务,比如检查学生对诗词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程度,借助这种方式来检验深度实效课堂构建是否成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增强高中语文的教育效果,实现新课标的教育目的[4]。

(三)生活式实效课堂

生活是教育的一部分,教师应以生活为载体,结合课程目标来开展教育教学,这不仅能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也能从生活教育中积累经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例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梦》一词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感受到作者对亡妻的哀思。教授该课程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作为课程教育支点,这不仅能消除学生的课程理解障碍,同时也能更好地完成新课标的教育要求。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结合项目教学的方式设计一些项目任务,利用项目任务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究,比如“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项目任务能促进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积极探索,有助于在任务完成中逐渐掌握要点。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生活元素引导学生逐步探索这首词,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对逝世妻子的思念。在此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生活话题,“如果你的亲人逝去,你会有什么情感?”让学生互动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学生在互相交流讨论中进一步加深对诗文的认识。课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仿写类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来进行仿写,这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相关诗文的理解,也能借助仿写来深化对课程知识点的把握,从而实现构建实效课堂的目的[5]。

例2:《雷雨》课程教学。本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概况及剧情,并逐步形成对戏剧的品鉴能力。在该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元素来进行教学引导,以现实元素为媒介来对《雷雨》进行理解,有助于降低课程教学难度,增强高中语文课堂实效。在《雷雨》课程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对文章进行简要介绍,包括作者简介、文章内涵、文章中有趣的情节等,并让学生挑选课程中有关的人物,做好深入剖析。等《雷雨》课程教学开始后,教师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通读,了解文章大概,之后基于《雷雨》内容设计情景剧,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前剖析的角色进行演绎,通过角色扮演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不同角色的认知,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要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生组建成评委团,为每组学生的演绎情况进行打分,使学生能在打分过程中逐渐提升对戏剧的品鉴能力。课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来编写与课程类似的情景剧,这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写作能力,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增强课程教育的实效性。

结束语

新课标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利用情境教学、深度教学、生活教学等模式来拓展教育新思路,打造高效、生动的语文课堂,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杨灿.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智慧课堂的生成措施[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4):8-10.

[2]曹英宗.试论互动式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4):197.

[3]谢文心.互联网时代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4):33-35.

[4]游芳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初探[J].考试周刊,2017(84):56.

[5]李娟.拂去浮泛见实效:浅谈构建高中语文“生生互动”的实效课堂[J].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2011(Z1):52-53.

猜你喜欢
实效高中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论创新教学方法对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