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P模型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2024-01-21 20:03胡雪瑛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高职院校

胡雪瑛

摘要:文章基于泰勒评价原理和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构建教学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态度5个一级指标,以及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设计等28个网络层二级指标。通过构建网络分析模型,创新选用Yannp软件对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采用“九分法”对存在相关性的指标间重要程度进行评价,为教学质量评价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实践数据,以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ANP模型;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指高职院校为了对教育质量实施连续的质量监控所建立的管理体系。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更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生存价值。建立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高职院校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

涉及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呈现出视角多样、指标丰富的特点,在指标构建的方法上存在多样性,如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在评价指标体系上,高校分别采用了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的CDIO教育评价体系,包含了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四项的STAR模式,以及质量控制统计方法和主成分分析算法。本文参考了前人关于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指标,基于泰勒评价原理和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围绕教学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态度5个一级指标,以及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设计等28个网络层二级指标,通过ANP(网络分析)模型设计,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一、评价体系的ANP模型设计

(一)泰勒评价原理

泰勒阐述的两个基本原则:评估活动原则和课程开发原则,在课程评估领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其简明阐述了课程评估和有目的的课程开发计划的实质。泰勒评价原理的核心是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只有清楚、明确教学目标,才能进行后续的价值判断,而清晰并且合乎逻辑的目标导向才能使教学评价更易于操作。本文的评价体系就是基于泰勒评价原理展开,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中确认评价目的,并在评价时避免采用学科成绩为唯一指标,在教学效果评价中综合考量学生的课堂及课后表现。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把智能分为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不同智能组合决定了个人能力的多样性。在多元智能理论应用领域,众多学者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学生评价方面。笔者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方面,如语言智能表述为语言的驾驭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高效的交流能力。

二、ANP模型求解与结果分析

(一)评价指标的确定

基于泰勒评价原理和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同时参考前人对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笔者围绕教学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态度5个一级指标构建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根据各一级指标构建了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设计等28个网络层二级指标。为清晰显示层级结构,各指标后给出了英文编码。

1.教学能力A

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组成,教学能力是一系列一般和特殊能力的结合。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2.教学内容B

教学内容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所使用的、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材料和信息。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是教学质量的保证,评价是持续改进的基础,有助于满足教师的要求。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以学习效果评价为基础,明确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过程监控和评价。教学内容从教学设计、内容体系、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和难点分布、前沿知识、案例分析6个方面进行考核。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的要素,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阶段、时间分配等。

3.教学方法C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在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学方法的评价包括7个方面:教材的使用、实训室的使用、信息技术的使用、归纳总结、语言表达、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交流。

4.教学效果D

泰勒强调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应局限于纸笔测验,而应综合考虑。基于泰勒评价原理,本文设立教学效果作为一级指标,并用教学目的完成情况、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学生能力提高情况、学生考核结果和学生获奖情况衡量教学效果。

5.教学态度E

教师的教学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能不能讲好一堂课,学生能不能从这堂课上学有所获,都与教师的教学态度紧密相关。教学态度可以从教师的精神状态、教师的教学准备情况、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性这4个方面来衡量。

(二)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描述

本文将教学质量评价分为一级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分5个方面,二级指标共28个。笔者邀请了某高职院校的学生、领导、教学督导、教师等数人,对教学质量评价中的28个网络指标进行關联分析,最终得到评价结果。

(三)网络层级模型构建

根据指标的相关性,本文建立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网络层次法结构模型。控制层中以“教学质量评价”为控制目标,以教学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态度为控制准则。在网络层中,构建与控制准则对应的5个指标元素集合Ai、Bi、Ci、Di、Ei,并且各元素集合内和元素集合间存在相关性。

三、教学评价指标权重及结果分析

(一)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笔者选用Yannp软件对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进行权重计算,根据评价模型和指标间的关系形成判断矩阵,随后采用“九分法”对存在相关性的指标间重要程度进行评价。接着,笔者利用问卷星邀请多所高职院校的学生、领导、教学督导、教师同行等数人参与问卷调查,对判断矩阵的质量进行了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C.R.<0.1,其一致性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表1为计算所得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权重。

(二)权重结果分析

1.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为评价重点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实施的前提。课堂教学是实施的关键,课后工作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跟进,而学生评教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映。

2.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占比较高

教学能力最重要的是实践能力、专业知识水平、释疑水平和表达能力等。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授课更能贴近生产实际,也更能寓教于乐,大幅提高教学效果。专业知识水平高的教师能洞悉本专业的发展方向,能根据学生实际整合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做到深入浅出,游刃有余。

3.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是评价的重要指标

教学态度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教学态度端正,就会认真琢磨每个细节,反复推敲每一句用语,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教学方法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实时协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4.教学内容的选取是教学评价不可或缺的方面

学习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是保障,评估是持续改进课程教学的基础,也是更好地支持学生完成学位要求的基础。在学习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和学习结果评价的基础上,教师明确核心课程的质量要求,对每门课程进行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价。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自学能力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难度较大的复杂问题有畏难情绪,影响了理论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调整教学内容,适当删减理论性强、实操意义不大的教学内容,以够用、有用为原则,在教学内容的体系设计上下功夫,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从前沿知识引进、理实结合等方面,精选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健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评价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测、评价与反馈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贯彻落实发展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理念,聚焦教与学互动发展过程,完善多元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专家主导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改革举措,保障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权利,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有效支持,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实用化。

参考文献:

[1]刘春惠.泰勒课程评价模式述评[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2]路雁雁.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职业院校学生评价改革发展路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22(11).

[3]吴传全.浅谈高等职业院校的教风内涵[J].长江丛刊,2021(3).

[4]龚俊杰,孙进.评价式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12).

[5]张宁.基于高職院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林区教学,2015(3).

[6]刘东华.论教师正确教学态度的培养[J].教师博览(科技版),2015(2).

[7]刘强.超越管理主义的平庸: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审视及其重构[J].当代教育科学,2020(10).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课题“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 SGH22Y1664。

(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高职院校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