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语用失误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界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语用失误的形成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减少学生的语用失误。
关键词:语用学;语用规则;语用失误
作者简介:曹爱萍(1975-),女,福建清流人,福建工贸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英语。
一、语用失误的概念及分类
Jerry Thomas 在《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中将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大类。
(一)语用语言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是指外语学习者误用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以一种本族语者不同的或与本族语不同的语言结构来表达而产生的语用失误,主要表现在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等不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等方面。
(二)语调引起的语用失误
羅杰.金登说过:“语音是语言的外壳,而语调则是语言的灵魂。”对同一句话赋予不同的语调,可以传达说话者完全不同的态度。例如,如果朋友诚挚地邀请你去他家做客,而你用平调或升调说“Thank you”,对方肯定会感到不高兴。又如,对于“He is a doctor? ” 与 “He is a doctor.”这两个句子,升调表示疑问,降调表示肯定。而在汉语中则截然不同,汉语句子也有语调,但要表达不同态度一般要借助语气助词“呢”“吗”等。例如“他是医生吗?”和“他是医生。”的区别是在最后的助词“吗”上,而其他的语调不变。这种因语调所产生的不同寓意,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容易出现语用失误。
语义失误:说话人措辞不当或使用了歧义词语。例如:
Father: Ask the driver what time we can get to Eton .
Daughter: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n we get to Eton?
Driver: Of course.
父亲叫女儿问司机何时到达Eton, 女儿用when分句向司机转达了父亲的意思,而司机却以为女儿要他在到达目的地时告知她,于是产生了误解。其原因在于when 一词产生了歧义。又如:
Customer: I'd like a cup of red tea, please!
Waiter: Sorry! What is red tea?
例子中的语用失误是顾客措辞不当引起的。中国人把沸水冲泡后呈暗红色的茶称为红茶,而西方人称其为黑茶,因它在冲泡前是接近黑色的。顾客将红茶直译为“red tea”,忽视了此中的文化差异而造成了误解。
套用母语思维:说话人不熟悉英语本族人的语用规则,套用汉式习惯而未能将话语表达清楚或者表达了错误的言外之意。这是学生最容易产生的语用语言失误。例如:
Jack患了感冒,李明关心地说:“You should drink more hot water.”
李华去机场接外国朋友,一见面就说: “I'm afraid you must have had a tiring journey.”
导游对着年岁较大的英美游客说:“You must be tired. You are old...”
诸如此类的关心,中国人听了心里暖洋洋的,可是西方人听了会很不舒服。例1 中的表达会让西方朋友觉得有点父母关心子女的意味;例2 中的表达西方朋友听起来会觉得对方看轻了他们的能力与体力;例3 中的表达似乎在说他们太老了。这种中国式的关心对于自尊心与独立性较强的西方人来说,觉得是种冒犯和不礼貌。那么在以上几种情景中,我们要如何表达呢?
知道对方感冒了,可以说:“I hope you'll feel better soon./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
外国朋友远道而来,可以关心地问:“Did you enjoy your trip? / How was the trip?”。
与英美人同行,觉得他们走累了,可以贴心地说:“How are you doing now? A little rest wouldn't do us any harm, would it?”。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必须熟悉英语的语用规则,尽量避开把汉语思维移植到英语表达中。
混淆语言规则:学生已掌握的母语语言体系(汉语)对外语(英语)学习产生了影响及干扰,使用了不符合语法规则和交际规范的语法。例如,“Does David can swim?”这个句子体现出学生具备了使用助动词提问的能力,但是受到母语的影响,套用了母语的规则系统。又如“Now is two o'clock.”,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规则时,由于语言能力不足,想表达的概念超过了所掌握的语言规则的范围,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英语,多开展有效的表达练习。
(三)社交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是指外语学习者在交际中因文化背景的差异、说话方式或表达习惯的不同而导致语言形式选择上的语用失误,它与交际双方的身份、会话的语域、话题的熟悉程度等因素有关。常见的社交语用失误体现在:A. 社会应酬方面,如打招呼、介绍、邀请、告别、道歉、请求、赞扬等。B. 价值观念方面,如年龄、体重、婚否、收入等禁忌与私事、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C. 身体语言即非言语交际行为方面。本文选取了几处学生容易忽视的语用失误进行分析。
A.社会应酬方面
1.说道歉。在应用文写作课教学中,经常会看到学生用中式英语写的请假条:
Dear Miss Li,
I've got a bad cold and so I have to ask for a leave. Thank you very much.
Yours truly,
Linda
May 20, 2021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来看,这一假条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日期位置错误;二是除了解释请假的原因外,还应有表示歉意的部分,可以说“I'm sorry./ I'm regretful to say.”等;三是道歉和致谢的场合应分明,在请假的场合说谢谢是很无礼的。
英美人道歉并不一定是做错了事觉得理亏,在很多场合他们界限分明,说话做事唯恐有碍他人,因此习惯说声“对不起”。
2.说请求。调查发现,大部分中国人是先说明请求的原因,然后才提出请求,英美人则相反。例如,中国学生想拜访外教,往往会先问 “Are you free this afternoon?”,外教的心理反应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我们最好开门见山地问 “May I come and see you this afternoon?”或者婉转地说: “I'd like to see you this afternoon if you're free.”。
汉语表达比较委婉,而英语表达比较直接。
在日常生活中,用汉语思维套上英语表达的现象并不少见。与英美人交往,无论是提出要求还是回答他们的提问,都不宜铺垫太多或者躲躲闪闪,最后才进入正题。
3.说告别。当去拜访英美国家的朋友,要起身告辞时,如果按汉语表达习惯来道别,如 “I'm leaving now.” 或 “ I'll go first.”是不妥的,会让主人觉得没有任何商议的余地。恰当的说法是 “Well, I'm afraid I must be going now.” 或 “Well, I think I'd better be leaving now.” 。在西方国家,在告别时,主人要感谢客人,因为客人肯花时间光临是给主人面子,客人也要以谢作答,如果说: “Sorry to have caused you so much trouble.” 或 “Sorry to have wasted so much of your time.”都是不可取的,应该说: “Thank you for a lovely day.”或 “ I've very much enjoyed today.”。
B.价值观念方面
英美人的非自由话题特别多,和他们谈话时要避开谈论他们的禁忌,如:
英美人尤其是女性不喜欢別人询问年龄。
英美人尤其是女性不喜欢别人询问婚姻状况,所以Ms.的用法颇受欢迎。
英美人不喜欢谈论个人的收入与开支。
英美人不随便询问别人的详细地址,这是因为他们没有随便串门的习惯。
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询问他们的宗教信仰和个人的政治倾向。
C.非言语交际行为
各民族文化的身体语言既有共性,又有独特性,不了解它们的文化差异就可能出现交际障碍,使人感到不自在。
例如,在问候与告别时,英美人通常会象征性地拥抱和亲吻,而中国没有这种礼节。
二、语用失误导致的后果
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使交际双方产生误解,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在与英美人交际时,如果出现发音、用词或语法错误,对方能理解也会谅解,这是表层结构的错误。但如果学生不注意结合语境,不能准确地按照语用原则进行表达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可能会被认为不礼貌、不友好,从而破坏交际气氛,导致交际活动失败。
三、教学构想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英语交际能力。但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往往侧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出现语用失误成为常态。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1.教师自身要充实必要的语用学知识,对比学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研究跨文化交际学,从而及时给学生扩充知识。
2.课堂上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减少语用语言失误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交际能力,灵活地进行文化渗透,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减少社交语用失误。并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语用功能,从而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
3.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加强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组织学生唱英文歌、观看英文电影、阅读简单的原版英语读物、排演英语节目、开展英语角活动、开设文化讲座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又丰富了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减少语用失误。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