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明
摘 要: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增加学生对语文的积累和应用,强调的是对语文能力的提高,但当前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语用这一关键点。本文从阅读、朗读、仿写三个角度,为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用教学提供思路,帮助老师回归语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语用学 阅读 朗读 写作
语言是一种工具,而语文则是学习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的重要学科,但是当前老师在教学中陷入了一种重人文轻语用的误区之中,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了语文之后,依然无法完成正常的阅读和写作,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说错话、用错词、无法正常理解他人话语的问题,因此本文从语用角度出发,为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出几点思考。
一、在阅读中让学生感知语言的魅力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拥有无数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对语言的应用也非常讲究,很多字词都经过作者的不断思考、推敲之后才选定的,所以老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着重注意这些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揣摩作者心意,尝试换一种说法或词语是否可以达到与作者同样的意境。
例如在学到《鱼游到了纸上》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关键注意“认识”、“特别”、“骄傲”、“游到了我的心里”这几个词语和语句,这几个词语到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与观点等。学生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下着重注意这几个词语,他们通过上下文分析了这几个词语。有的同学认为“认识”这个词,很有趣,既表现了作者知道这个画鱼的人,见过几面,但是并不了解这个人,不知道他的具体信息,更没有进一步的沟通过,这就说明作者为什么不知道他是个聋哑人。对于“骄傲”这个词,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他们认为这个词实际上表达了作者的一些不满,因为他和这位画鱼的年轻人说话,并没有得到回应,但是这种不满又不好说出来,因为他们并不熟悉,对方专心致志地在画画,自己的打扰也略微失礼,再加上这个年轻人画鱼的能力确实让人惊艳,所以综合以上几点,骄傲这个词非常恰当,非常能够表达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情,如果换词的话则很容易偏向其中一面,而无法表达出如此多面的心情。“游到了我的心里”,这句话是整篇文的中心点,前面的所有都是为这句话铺垫,表达了作者“只有用心才能做好事情”的观点,也表达了画鱼的聋哑年轻人非常朴素的世界观,正是如此简单的执著才让他的鱼好像真的一般。
在这部分,老师应当让学生从全文角度阅读和考虑,而不是只看其中的几个关键词句,脱离了全文的词句就失去了其真正意义。
二、在朗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感
朗读是一种非常好的语文学习方法,与默读不同,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同时运用到眼、口、脑,对学生的刺激大于默读,尤其是在积累一定的生活阅历之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够将学生和作者的感情基调调整到一个频率上,更能够让学生被作者的文字触动,提升学生语感。
在朗读时间上,应当选择在学习全文,学生对文章有了基本了解之后进行,因为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了解本文所讲述内容及作者的基本感情基调,所以在朗读的时候能够更好地体会和感悟。在朗读文章的选择上,优先选择诗歌、散文等具有丰富情感的文章,这类文章作者会仔细斟酌自己的用语,选择最恰当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看法,学生朗读这类的文章,更能够集中体会到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例如在学到《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的时候,学生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能够在这短短的二十字中,看到一副幽静的月夜春山图,无论是“空”还是“惊”都极富韵味,以动衬静,显示了作者的禅心与禅趣。在朗读过程中,老师可以先领读,再让学生自己朗读,在领读过程中老师着重情感的营造、断句的指导、重点语句的指引,等等,帮助学生朗读。在朗读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发表朗读过程中的感悟,也可以留下小作业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将对文章的感悟落实于笔端,加深他们对朗读的印象。
总之,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佳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都是此意,朗读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进行理解和模仿,进而形成一定的语感。
三、在仿写中完善学生的写作修辞
在语文学习中,写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学生集中能力的体现,但是很多老师在讲课缺乏对文章词句使用、文章脉络等语用角度上的分析,导致学生学了很多课文却还不知道如何写作,对此老师可以通过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是对语句的仿写,在文章中有很多精华语句,老师可以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语句,让学生进行仿写。例如在学到《秋天的雨》一课的时候,这篇课文中涉及很多修辞手法,把秋天的雨比喻成钥匙打开秋天的大门,把秋天的雨比喻成染料,把银杏叶染成黄色,把枫叶染成了红色,把银杏叶比喻成小扇子,等等,老师便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语句,进行修辞仿写,这种短句相对比较简单,只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周围事物多加观察便可以完成。其次是对文章脉络的仿写,在学习《孔子拜师》之后,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按照时间的脉络进行叙事写作,让学生仿照这篇写一篇日记,记录最近发生的让自己记忆深刻的一件事;在学习了《赵州桥》之后,老师可以分析作者是怎样描述赵州桥的,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和视角来给读者展现赵州桥的,在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文架构之后,描述一个自己身边的事物。在初级阶段老师不强调内容太深刻,只需要说清即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再逐渐加深文章内涵的要求。
四、结语
老师在授课时要时刻谨记语用的需求,充分提高学生语用上的素质和能力,进而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宇.浅谈语用学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师,2015,36:81.
[2]彭小虎.语用学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探[J].成功(教育),2013,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