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摘 要】在人们生活当中,需要与不同的人进行交际,为了确保交际的成功,应当合理使用模糊语,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交际功能。合理使用模糊语能够使人们更加准确的表达个人想法,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从而改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关系。本文就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模糊语的交际功能,了解模糊语在交流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引起人们的重视,促使人们交际的成功。
【关键词】语用学;模糊语;交际功能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对模糊语言学进行研究。近年来,我国在模糊语上的研究还主要是研究语言学的相关问题上,而在模糊语应用上的研究还有所欠缺。针对于模糊语在语用学上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其研究的主要方向。通过研究发现,模糊语在人们交际活动能够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清楚表达说话者的含义,还能够保全双方的面子。下面笔者就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一、模糊语的简介
在语言中,有一个基本属性为模糊性,针对于这种语言模糊性,国外有的学者对其进行了定义,该定义的主要内容为:当一个概念越远离于否定面,其也就变得越清晰;反之,则会变得越模糊。在人们生活当中,也会常常使用到这些模糊语,例如冷和热,到底温度多少为冷,多少为热,没有明确的概念,只能够通过每个人直观的感受对其进行定义,而且不同人所感受到的冷和热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这也就是冷和热的模糊性所在。除了这种现象以外,人们在主观意识上的欠缺也会产生很多模糊语。例如,当人们对于一件事情并不是特别肯定时,则常常会使用大概、也许、可能这类模糊语,从而达到理想的交际功能。
二、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模糊语的交际功能
1.能够准确表达信息
人们在交流当中应用模糊语,如果想要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应当遵守以下几点准则:首先,数量准则。该项准则是让人们表达出所有要表达的信息;其次,质量准则。其主要是让人们能够说出所有的真话,不要有所顾忌;再次,关联准则。人们所表达的信息应当与主题相关;最后,方式准则。应当尽量使表达的信息清楚、明白,切勿曲折隐晦。如果人们在交流时使用模糊语不能够遵守上述四项准则,那么交流双方便不能够理解互相所表达的含义,也就无法正常进行对话。这四项准则的出现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认为其所描述的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情况。事实上,人们在交流过程当中并不能够完全的遵守这些准则,其还是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遵守一些准则,同时违背另一些准则。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更应当保障所传递信息的准确性,才能够充分发挥模糊语所具有的交际功能。
2.缓和语气
在实际生活当中,人们在交流过程中会有意的去违背一些准则,而且其还要让听话者知道说话者是没有遵守准则的,来向听话者传递某些较为特殊的信息。而上述这四点准则还不能够清楚的解释出人们为什么不能够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原因。基于这种情况,英国有一位学者提出了礼貌准则来弥补上述四项准则中所存在的缺陷。礼貌准则的出现时为了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调节作用,能够更好地保护双方的交际地位。在礼貌准则当中,人们又将其分为了同情、赞同、赞扬、宽宏、谦虚、策略六项准则。人们在使用模糊语时便会遵循这些准则,以保持双方和谐的交际气氛。
3.维护双方的面子
面子是人们在生活当中的基本心理需求,其在交际过程中应当尽量维护交流双方的面子,这其中既包括积极的面积,也包括消极的面子,这种理论也被人们成为面子保全论。当讲话者在表达个人想法时,如果听话者面露危机时,讲话者将会自动使用一些模糊性语言,以给听话者留有很大的余地,保全其面子。人们在日常交际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威胁人们面子的情况,例如评论家就是因为言辞过于刻薄,在表达个人观点时不懂得迂回,从而给彼此造成了较为尴尬的局面。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这些评论家没有理解到模糊语在交际中所具有的功能,不会在交流过程中应用模糊语,从而破坏了和谐的人际关系。从上述这些能够看出,模糊语的使用还能够保全双方在交际中的面子,使人与人之间一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总结
总之,模糊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是一直存在的,很多人在交流过程中也一直在使用模糊语,其不仅能够使人们在语言交流上更加具有灵活性,也是人们成功交际的重要手段。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合理使用模糊语会使所表达的信息更为准确真实,也十分礼貌客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有效维护双方的面子,使交际取得成功。因此,在人们交易过程中,要能够合理使用模糊语,在能够准确表达个人思想的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所存在的误解,从而促使交际成功。
参考文献:
[1]唐艺菲.言语交际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6,02(04):535-539.
[2]伍铁平. 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Leech,G. N..Politeness:Is there an east-west divide? [J]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2005,03(06),3-31.
注:本文得到西南交通大学青年教师百人计划项目“电视访谈节目中模糊限制语的礼貌功能研究”(代码:2682014BR011EM)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