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独居老人心理支持的个案研究

2024-01-18 16:17赵静云
村委主任 2023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

赵静云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老年人需求逐渐增多,心理需求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民生福祉。文章以河南省新乡市Z村的一位男性独居老人为服务对象,以社会支持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为指导,帮助案主获得坚实的心理支持。通过对个案的研究,提出了优化个案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效果;增强农村社工身份认同,改善服务环境;补充交叉学科知识,提升服务品质等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独居老人心理支持的相关建议,以期改善农村独居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社会工作;农村独居老人;心理支持;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11-0110-04      中国图书分类号:C916;F323.89      文章标识码:A

按照联合国制订的老龄人口标准,当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时,该区域或国家属于老龄化社会。从我国2021年开展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70%,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50%[1]。由此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指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意义,设置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三个阶段性目标,并从五个方面部署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任务,并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老人逐渐增多,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更高[3],养老问题更为严峻,主要体现在经济困难、无人照顾、精神空虚等方面[4],尤其要注意农村老人的心理状况。文章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利用个案工作的优势,帮助农村独居老人建立起坚实的心理支持,提升了农村独居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完善了社区基本养老服务,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稳定。

1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独居老人心理支持方面的相关研究

在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独居老人心理支持研究方面,初智巍(2015)[5]认为不同方面的社会工作介入应该被重视,其中较重要的有医疗卫生、身体健康和心理支持方面。他认为社会工作要想专业化发展,就要在政策支持、经济补给和专业人才方面进行不断完善。张红、周月(2015)[6]认为个案工作通过一对一的调查访谈,分析老人在心理支持层面的需求,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孙唐水(2010)[7]认为在农村独居老人的精神、心理支持方面,微观、中观和宏观这三个方面应该被考虑,进而从不同维度给农村独居老人带来全面的心理支持。卢俊、陈成文(2020)[8]指出,对农村独居老人提供情绪疏导、家庭关系调适和心理辅导等社会心理支持服务,运用社会工作三大方法能够产生明显的效果。

不难发现许多学者都认为老年人的心理支持问题应该被关注,且需要和社会工作理论联系起来。因此,在对农村独居老人生活情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探讨农村独居老人心理支持的社会工作路径需要被重视。

2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独居老人心理支持的个案

2.1   案例陈述与问题预估

2.1.1   案例陈述

笔者通过调查与访谈,发现河南省新乡市Z村一位独居男性老人的情况具有代表性,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开展个案工作,以下是该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

家庭结构:服务对象的妻子已经离世,服务对象一个人在农村居住。育有两子:大儿子一家在城市定居,育有三个女儿,三个女儿均为大学在读,但大儿子和妻子工作不稳定,生活压力较大;小儿子再婚,育有一女,和妻子两人带着孩子在城里生活,小儿子因事故摔伤腿,仍需休养,一家人仅靠妻子赚钱来维持生活。

健康状况:服务对象一直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常年吃药。

经济来源:服务对象靠种地获取收入,加上村里给老人发放的补助,勉强可以维持生活,与两个儿子没有经济往来。

人际关系:服务对象一直在本村居住,有自己的朋友,也能和邻居友好相处。但自从老伴离世,服务对象开始变得沉默寡言;自小儿子的腿受伤以后,服务对象独自待在家里,把自己封闭起来,脾气古怪,孤独冷漠,与小儿媳发生过争吵,出现家庭矛盾。

2.1.2   问题预估

笔者通过对资料分析后进行问题预估:从家庭结构来看,服务对象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从健康状况来看,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较差;从经济方面来看,服务对象的收入来源单一,收入较低;从人际关系来看,服务对象与家人的相处时间较短,缺少来自家人的情感支持,导致服务对象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较多,与朋友、邻居的交往日渐减少。此外,服务对象自身生活态度消极,产生自卑感,对于老年阶段独居生活有错误的认知;封闭自己,缺少与朋辈、邻里之间的接触,害怕参加群体活动,内心的不良情绪无法得到宣泄。

2.2   介入目标

此次社会工作介入的总目标旨在帮助服务对象疏导消极情绪,释放心理压力,改变生活态度,改善对现阶段独居生活的错误认知;提升服务对象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帮助服务对象坦然应对问题与压力,促进其饮食和睡眠正常化,提高其生活质量;解决服务对象来自于家庭方面的困扰,增加服务对象与家人、邻居、朋辈的情感交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多方面的长效心理支持。根据总目标,确定了四个阶段性目标(见表1)。

2.3   介入過程

2.3.1   第一阶段:了解案主信息,建立信任关系

首先,笔者对案主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只有充分了解了案主生活状态和心理状况,才能准确评估案主存在的问题,确定需要采取介入的方法,设置合理的目标。笔者运用调查法查阅案主的家庭情况,又通过访谈法和案主的朋友、邻居以及村委会成员进行交流,了解到在健康状况方面,案主患有高血压,出现了许多并发症,且前段时间出现了一次发病情况;在心理状态方面,案主有较强的自尊心,对生活充满担忧,案主需要倾诉;在与人交往方面,案主对邻里关系有错误的认知,情绪消极,封闭自我,与朋友邻居断绝联系,整日孤独度日。

其次,笔者在了解老人的基本信息后,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在村委会成员的带领下,笔者初次和案主接触,说明了来意,并向案主介绍了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希望案主能够接受笔者的服务,积极配合以改善生活状况。此时案主拒绝谈及自己的家庭,不愿意向笔者透漏自己的个人情况,并且表示自己生活得很好,不需要帮助。接下来的两周时间,笔者每天都来看望案主,陪伴案主聊天,将村子里的新鲜事与案主分享,案主逐渐和笔者熟络起来,并和笔者谈及自己年轻时的成绩,笔者认真倾听并积极鼓励案主,逐渐获得了案主的信任,案主开始期待社会工作者每天陪伴自己。

2.3.2   第二阶段:进行心理疏导,改善案主认知

案主的个人认知决定了案主的心理状态和个人行为,要想激发案主对生活的兴趣,促进案主积极与人交流,必须对案主进行心理疏导,不断鼓励案主,提升案主的自信心,改善案主的认知,促进案主乐观对待生活。笔者和案主谈论了其在年轻时做的有意义的事情,激发了案主分享的积极性。案主敞开心扉,向笔者讲述了自己的成功经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笔者顺势引导案主认识到自己现在依然可以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并思考未来要怎样过好自己的生活。在笔者的激励和引导下,案主认识到自己存在的认知错误,也明白了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及现阶段的人生价值,愿意用实际行动改变目前的状态。案主开始尝试主动和朋友、邻居交流,与大家礼尚往来,互帮互助,体会到了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以及自己的价值。

2.3.3   第三阶段:积极采取行动,增强心理支持

在家庭关系方面:首先,笔者询问案主与小儿媳产生矛盾的原因,案主承认自己说话的语气太差导致了矛盾的产生,在案主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后,案主也能够体会小儿媳生活的不易。因此,接下来笔者让案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案主主动给小儿媳打电话承认自己的错误并道歉,小儿媳也答应案主一家人和和气气生活。案主解开了心理上的郁结,向往着更加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其次,笔者与案主儿子、儿媳进行了沟通,提醒他们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条件,更需要精神关怀。案主的儿子、儿媳也意识到对父亲的情感关怀不够,并表示会定期看望案主,多和案主打电话、发视频。最后,案主心理上的郁结被打开,并对和孩子们的团聚充满期待。

在朋辈关系方面:本次服务中,笔者鼓励案主走出家门,多参与朋辈之间的娱乐活动,增强朋辈间的交往,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并发掘自身的潜能,提高生活信心,扩大交际圈,从而增加案主的心理动力。临近五一劳动节,村里组织了秧歌、舞狮、锣鼓大赛,吸引了许多老年娱乐队前来参加比赛。笔者邀请案主去观看比赛,“我害怕跟大家有距离感,融入不进去”,案主有些胆怯,但笔者不断鼓励案主,且笔者也一起加入了活动,使得案主开始将自己当作活动的一员,行为逐渐变得自然。由于观看比赛的人比较多,现场秩序混乱,笔者和案主主动做起了志愿者,把挤断的围线接好,并提醒大家不要越过围线,案主做得很投入。此时,村里的李爷爷也加入了我们,跟案主聊了起来,他们聊起了以前的秧歌,又评价着现在的进步;聊起了以前种地靠人力,又感叹现在机械化省时省力;聊起了村头的杏林,又相约一同去摘杏儿,热闹的不亦乐乎。此次外出,案主不仅找回了与人交往的轻松愉快,还和李爷爷相约去摘杏,此次介入效果明显。案主能在朋友之间的频繁交流中互相帮助,获得心理支持,增加生活的心理动力。

在邻里关系方面:笔者了解到,案主的邻居大多都是自己的亲戚。案主的两个兄弟、三个外甥都居住在案主家附近,且在早年阶段,案主也帮了这些亲戚不少忙。从生态系统的理论来分析,案主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在非正式支持方面有较大的优势。笔者引导支持案主融入邻里互动,组织案主和案主亲戚开展包饺子的活动。此时,案主开始认同自己的确拥有优势的资源,表示自己会用微信发视频,如果身体不舒服,可以立即求助身边的这些亲人。随后,笔者陪案主去邻居家加了邻居们的微信,大家都很乐意帮忙。

2.3.6   第四阶段:巩固服务成效,总结告知退出

笔者运用刻度式提问的方式,引导案主有意识地自我测量,梳理了服务开展以来案主在生活和心理、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并给予了高度评价,鼓励案主在今后的独居生活中要更加积极快乐。通过本次个案服务,案主改变了错误的认知,树立了健康的心理;缓和了家庭关系,减少了心理压力;加强了朋辈交往,增加了心理动力;融入了邻里互动,拓宽了心理慰藉。服务目标已经达成,可以顺利结案。今后笔者依然会和案主保持联系,激励案主将这些好的改变保持下来。

3   优化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独居老人心理支持的建议

本次服务虽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存在服务时间和服务深度不足、社工机构和服务流程不完善、社会工作者身份认同感较低、专业知识欠缺的问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社会工作服务水平。

3.1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效果

一方面,社工机构要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和培训机制,保证人员的稳定性,从而保证社会工作服务的连续性;同时,设置最低服务时间标准,在服务的不同阶段重新审视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促进服务层层递进。另一方面,在个案工作开展过程中,有效的督导评估是个案服务的风向标,能够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的目标。社工机构要注重引入一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拥有丰富经验的高校教师队伍和毕业生,培养一批拥有较高水平的督导工作者,促进个案工作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同时,注重社工自評,开展阶段性评估,寻求服务突破,打造服务亮点;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从购买方、机构、社区、服务对象等多角度开展评估,促进个案工作达到更好的服务效果。

3.2   增强社工身份认同,改善服务环境

2021年,我国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社会工作服务站乡镇(街道)全覆盖[9]。但社会工作的推广范围有限,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少之又少,大家对社会工作服务站和社会工作者认识不足,农村社工的身份认同感较低。因此,必须加大力度普及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营造有利环境,向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社会工作服务,大力宣传社会工作者,增强社工身份认同。具体来说,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落实国家政策的力度,提供财政补助,增加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和社会工作者在农村普及,为社会工作在农村地区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基层政府和社会组织要加强宣传,号召更多的社会力量协同参与,村民通过参与向他人提供社会工作服务,提升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程度,增强社工身份认同,改善服务环境。

3.3   补充交叉学科知识,提升服务品质

社会工作和心理服务相互渗透,但社会工作者在这方面专业能力还有所缺乏,未来“心理社工”将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相关部门和社工机构要重视“心理社工”的發展,对社会工作者在精神卫生和心理学方面开展知识普及教育、组织培训,提高社会工作者在心理健康领域的专业水平,推进发展“心理社工”这一新职业,拓宽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范围。社会工作者要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不断补充有关心理学、心理疏导、心理支持方面的知识,促进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

4   结束语

通过对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独居老人心理支持的个案研究,帮助服务对象建立了坚实的心理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丰富了社会工作实务研究。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农村独居老人这一特殊群体,促进社会工作和心理支持相互融合,探索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路径,为社会工作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从而不断增强农村独居老人的心理支持,巩固乡村振兴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EB/OL].(2021-05-11)[2021-05-11].http://www.stats.gov.cn/sj/tjgb/rkpcgb/qgrkpcgb/202302/t20230206_1902005.html.

[2]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EB/OL].(2019-11-21)[2019-11-21].https://www.gov.cn/zhengce/2019-11/21/content_5454347.htm.

[3]林宝.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普遍性与阶段性[J].人口研究,2018,42(03):38-50.

[4]焦若水,马治龙.农村公办养老资源的错配与适应性改进——基于甘肃省K县M镇的调研[J].探索,2020(06):144-155.

[5]初智巍.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空巢老人养老困境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04):86-88.

[6]周月,张红.社会工作视野下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模式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5(07):10-11.

[7]孙唐水.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对策探讨[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12):47-50.

[8]卢俊,陈成文.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看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J].学海,2020(06):142-147.

[9]国家及各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J].中国信息界,2022(05):110.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
优势视角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作用探析
以系统观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
农村“剩男”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
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会工作服务系统构建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背景下再就业策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