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增收工作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4-01-18 13:55顾洋曹菊
村委主任 2023年11期
关键词: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顾洋 曹菊

摘要:农民增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起到关键作用。文章以羊寨、阜城、正红三镇为例,对三镇农民增收工作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提出了优化整合产业结构,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人才梯队建设;推进惠农政策落实,提升农民增收动力的对策,以期提高农民收入的质量与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农村现代化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11-014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592.7;F323.8      文章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2]。2023年2月,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文件指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3]。总体来看,各地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但是距离实现全面乡村振興,距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促进农民增收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环节。

1   盐城市革命老区农民增收的发展现状

江苏省盐城市作为农业大市、革命老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特别是2020年以来,盐城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民生福祉显著增强,农村居民收入稳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尤其是作为革命老区的阜宁县、滨海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乡镇真抓实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中,阜宁县作为盐阜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该县的羊寨镇通过整合红色资源,彰显地方特色;阜城镇则融入产业发展,助力富民强村。羊寨镇、阜城镇成效显著。滨海县正红镇以农带旅,以旅促农,培育农村发展新增长点,依托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改革,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1.1   羊寨镇主要发展成就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阜宁县羊寨镇着力打造独有的故道特色,紧扣优质林果产业集中区、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定位,以项目化思维推进片区综合开发,高水平建设生态良好、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同时,利用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深度挖掘红色资源文化,高标准规划红色文化村,配合做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羊寨段征迁工作,努力把盐阜地理高地建成盐阜幸福高地。以上一系列举措,让当地百姓切实感受到家国巨变,也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

1.2   阜城镇主要发展成就

阜宁县阜城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打造田园乡村现代化示范引领区。具体来说,阜城镇不断推进现代高效农业走深走实,突出抓好粮食安全,全面提升了特色水产养殖业的规模;以沿线景区和“百果园”为载体,结合中垦农产品批发市场,着重打造出农旅结合示范区;以阀门产业园、装备产业园为基础,重点发展了开关柜、阀门等传统产业;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全力打造出绿色生态河道;对照“六无、三有”标准,加大对辖区35条河道的整治提升力度,重点整治“两违三乱”,全面落实常态化闭环管理,打造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和生态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1.3   正红镇主要发展成就

滨海县正红镇因地制宜,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促进乡村振兴。具体来说,正红镇充分发挥传统柳编示范村——陈圩村的品牌优势,积极申报“正红草柳编”国家地理标志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射篆河沿线河道两侧规划种植特色杞柳,充实产业链条,形成了集聚效应。同时,正红镇借助篆河、射阳河等水源优势,重点打造出优质小麦、水稻种植基地;选用优质水稻品种,依托“滨鲜四海”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借助“互联网+”平台,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倾力打造出“滨海大米”品牌;积极培育多模式、多品种复合种养,如稻虾复种和水稻轮作,并且全面落实订单销售,切实提高了农民收入。

2   影响农民增收的问题透视

2.1   分散经营,“农文旅”融合发展水平低

近些年,羊寨、阜城、正红三镇的农业、红色旅游业、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等发展态势较好,但是相互之间结合度不高,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三镇表面上经营多样、户数不少,实际上是过于分散、规模不大,没有竞争力。比如,红色资源顾正红烈士故居、阜宁铁军纪念馆、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等均出现整合不够、品牌不强、开发不力、后劲不足现象。经深入调查发现,三镇的红色旅游资源因交通道路限制、宣传手段局限、宣传渠道不多等,在呈现内容和形式上大同小异,没有充分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农耕、革命文化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增加了游客的疲倦感,游客的数量和满意度随之大打折扣,导致红色旅游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直线下降。此外,三镇的传统特色产业也在逐渐“衰弱”,较典型的就是正红镇的草柳编织业,直接影响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2.2   缺少人力资本投入,资源开发不足

我国正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人才的投入也应是革命老区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支撑。比如,在对盐城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前,需要专家学者的智力支持,对当地红色文化进行深挖。同样在开发后期,也需要专业的营销人员以及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管理。但是,目前盐城革命老区不少镇村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缺少专业人才的支持,致使红色旅游同质化现象严重,创收的红色旅游业生意“惨淡”。此外,盐城革命老区的不少镇村留守的大多都是中老年人,他们文化水平整体不高,缺乏相应的管理能力和行业技能,加之对当地本土农民专业化的体系培训的缺失,使得当地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经济收益。

2.3   政策落实不到位,组织保障不充分

羊寨、阜城、正红三镇的农民增收工作主要由县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但县农业农村部门与其他下属部门的职责定位与任务分工还不够明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惠农政策在基层顺利落地实施,制约了三镇产品营销、产业融合、乡村振兴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影响力不足,社会认知度较低,农民增收专项工作的考核机制和奖励政策仍存在短板。此外,还存在组织保障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少盐城革命老区镇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主体责任人对农民增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整体上现有的组织架构不健全,“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人不多,存在组织协调、调研指导、人员调配不到位的现象。在盐城革命老区的不少镇村,乡村振兴责任主体虽是乡镇政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未能使财政、农经、农业、土管、水利、环保等单位相互合作、形成合力,工作经费没保障,乡村振兴经费未纳入乡镇财政预算,或虽有预算却没有划拨到位,影响了农民增收工作的开展。

3   提高农民收入的质量与水平的路径思考

3.1   优化整合产业结构,充分挖掘资源优势

第一,各镇各村应该因地制宜地发展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產业,有序推进示范村开发,一村带多村,以点带面,建立持续发展的产业优势。比如,正红镇陈圩村的“草柳编织业”应该进一步推广。第二,各镇各村应该深度挖掘当地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景观等优势资源。在挖掘的过程中应注重系统整合,升级农作物种植产业结构,拓宽农业产业功能,逐步完善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农耕体验、休闲旅游观光、康养、乡村民宿等产业。比如“阜宁县十里风光带”的建设,就是不断探索创意农业、农业主题公园等新业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旅游盘活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生动实践[4]。第三,各镇各村应该鼓励发展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型产业化联合体,扶持发展辐射面广、关联度高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在创新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同时,持续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加工等产业深度融合。只有不断推进当地特色产业与农业、生态、红色文化等资源融合发展,三镇农民增收的潜力才会充分发挥、前景才会光明。

3.2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第一,政府应以村文化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等为平台,为农民输送科学文化知识。壮大实用人才队伍,邀请“土专家”“乡创客”“田秀才”面授经验,搭建完善人才培育平台,切实助力农民提高科学种养水平。与此同时,还应积极组织提供“菜单式”培训,针对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技术种类的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免费培训,普遍提升农民职业技能水平。第二,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定期开展免费专题培训。企业可以依据自身人员需求,主动向农民工们伸出“橄榄枝”,通过免费培训+结业考试等方式“招贤纳士”,壮大企业人员队伍。这样,对于农民与企业来说是“双赢”。第三,社会层面,要积极营造农村创新创业新氛围,让一大批农村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涌现出来,在革命老区创新创业事业中发光、发亮。对于归乡工作、创业的大学生,要加大政策优惠的宣传力度,并努力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风尚,让他们成为能够“留下来”“留得住”并且能带动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有用人才。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加大农村工作经历的“附加值”,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考编、考公、职称评定、干部提拔任命的加分项,培育新时代乡建者[5]。

3.3   推进惠农政策落实,提升农民增收动力

第一,要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形成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各镇各村应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完善农村各项政策制度为着力点,结合各自实际情况,为农民切切实实谋福利、增福祉,使各项惠农、支农政策落地,并持续加大实施力度。第二,要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为农民种地收益兜底。政府要不断健全监管体系,确保农民土地流转、农田租赁有序推进,各项惠农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口袋里,同时要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农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等。第三,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政府要持续加大对农村道路、通讯、电力等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鼓励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旅游体闲、文化娱乐等领域;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6]。

4   结束语

“三农”问题仍是全党、全社会工作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势在必行。党的二十大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农民增收工作的质量在不断提升,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今后,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过程中,应进一步优化整合产业结构,完善人才梯队建设,推进惠农政策落实,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央广网.解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为乡村振兴划定这些工作要点[EB/OL]. (2023-02-14)[2023-02-14].https://food.cnr.cn/subject/2022xczxspsy/gdxw/20230214/t20230214_526153798.shtml.

[4]王太广,王玉如,骆成勋.革命老区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与思考——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为例[J].天中学刊,2021,36(01):27-35.

[5]纪漫云.打造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县域样本[J].唯实,2022(03):67-69.

[6]史燕群.共同富裕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分析[J].沈阳干部学刊,2022,24(03):31-33.

猜你喜欢
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制约吉林省农民增收的因素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浅谈灵武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与实践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农民增收的途径
基于农村宅基地制度谈农民增收的法律治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