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疑引思 以达促悟

2024-01-17 22:50顾中震
数学之友 2023年17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学科素养师生互动

顾中震

摘 要:学生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用心教,也离不开学生全身心地学,而预设问题的师生互动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需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在课堂情境导入、知识重难点和易混淆处、知识衔接的拓展延伸处精心预设问题,便于学生能循序渐进地说出知识点、解题方法和思想,并能书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教师设疑捧哏、学生说写逗哏,让学生出彩,让师生教学相长.

关键词:师生互动;问题设计;说写;学科素养;策略

在“双减政策”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当下,适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颁布.如何让学生既学得轻松,又能达成新课标的要求,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最朴实的才是最有价值的,最简单的才是最有效的,教师要优化教材教法,精心预设问题,让学生能积极手脑并用,做到能说会写.同时,教师应抓住课堂主阵地,积极高效地进行师生互动,提升课堂效益,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养.

1 基于教师主导需要的问题设计捧哏

1.1 在课堂情境导入处设疑捧哏

为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教材的趣味性,苏科版初中数学在章头图部分或每个章节的开篇会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有研究价值的情境.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或课件的时候,要尽可能分层设计情境,体现知识的来源,不能让学生感到突兀,而应该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例如七年级(上)有理数加法运算部分,创设足球比赛进球的情境,设问能否通过列表来罗列球队在主、客场的净胜球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因大部分学生都关注中国足球,完成情况应该较好.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板书的算式,再根据生活实际得到的答案,结合数的性质符号和绝对值,大胆猜想、比较、归纳、探索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师进而追问“你的猜想正确吗?”,引领学生把笔尖先放在数轴的原点,然后左右移动,借助“数形结合”探索法则的合理性.教师继续追问加法按照有理数的性质符号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互动到这种程度,学生自然而然就能理解并能运用该法则.

1.2 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疑捧哏

对于教材中极易混淆的重难点,如果让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肯定不行.教师不妨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学生可能不易理解的关键点或是日后在试卷及作业上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详细地拆分识别,防患于未然,加强预防干预,让学生学得透彻明了,达到一定的高度,定会少踩很多雷.

例如学习苏科版九(上)《1.1 一元二次方程》时,教材有几个不同的情境,依据不同的数量关系罗列出一些方程,进而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些基本要素.教师可以先诱导学生回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然后设计:①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什么?与七年级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何异同?② 学以致用,你会根据概念判断某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吗?③ ax2+bx+c=0是一元二次方程吗?④ x2+2=x2是一元二次方程吗?⑤ 一元二次方程中未知数能在二次根号下吗?⑥ 你能有条理地说出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吗?其中易错的知识点又有哪些?

1.3 在教材拓展延伸处设疑捧哏

很多试题源于课本,但为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考试的时候好多试题又高于课本,属于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站得高、看得远,有意识地拓展延伸,暗示学生进行深层次地思考和研究,让学生在乐学、善学中接受数学素养的熏陶.

例如苏科版九(下)学习《5.4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时,就可以进行启发式谈话:函数与方程都是刻画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引导学生从图像与x轴的交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你能不解方程,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位置关系直观判断相应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根的判别式的性质符号吗?反之呢?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达成共识.乘胜追击,你能运用类似的方法,借助二次函数的图像“读”出相应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吗?这是教材中“读一读”的内容,是对学生知识框架的补充.面对即将跨入高中大门的初三学子,教师完全可以把初升高衔接教程中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代数解法渗透下,对照比较不同角度的解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视野,激发求知欲,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2 基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说写逗哏

2.1 先口头语言说解题策略思路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知识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独立思考、产生疑惑并纠错矫正的过程,谁都无法替代.教师抛出设计的问题后要有足够的耐心,要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否则就易欲速则不达.

教者切不可为追求课堂熱闹的氛围假象,清一色让尖子生说,不然课堂会沦为尖子生与教师的对话平台,扼杀了其他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教学,后进生说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这属于分析题目的基础阶段;中等生尝试说想法和解法,教师适当地点评,带动其他学生一起说,调动大家积极动脑;尖子生突破难点或提供不同角度的解法,并说说上述分析是否缜密、考虑问题是否全面.尤其那些藏有隐含条件的,如各种函数和方程最高项的系数不能为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要先考虑根的判别式,及复杂图形中隐含着的基本几何图形、分类讨论等.

除了说解法思路外,还要引导学生说解题策略,突破一系列问题: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尤其一题多解的时候该如何取舍,有套路吗?还要说说各解法的优劣,进行比较.压轴题做不下去的时候怎么办?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在做综合题遇到困难时追问自己:上一问的结论、数学思想方法能否被下一问所用?综合题一般都是层层递进的,你的解答过程完整吗?例如因式分解有没有分解到范围内的每一项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好题目是改出来的,变式训练经久不衰,你能把该题当成母题进行适当改编吗?

2.2 后文字符号书写详解过程

学习的尽头就是考试,如果学生光会说不会写,考卷上将会出现好多非智力因素的扣分,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引导学生大胆说出思路、说出方法后,让学生努力尝试把“想法”落实到纸面.这就需要学生先进行筛选梳理,整合后合理安排书写顺序,注重推理的逻辑性,讲究推理的书写格式,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力求会做就能做完美.这样的卷面方能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才有可能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

在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环节,也要注重课堂知识的延续与拓展,通过布置相似的经典题或中考题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巩固强化,在很大程度上也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反思,自我总结学习经验和规律,从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批改的时候可以采取面批、备注等多种方式,详尽地指出学生书写中出现的问题和瑕疵,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弄懂弄通.

为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除了课堂上的循循善诱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后复习或整理错题集的时候,能按章节画出单元的结构思维导图,对知识能有一个拉网式地系统复习,让本章节的知识树枝繁叶茂,以便开花结果,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解题技巧.

3 精准预设的互动能促进师生共同提高

“师生互动”的方式有好多种,精准预设的问题型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一种,与呆板的“一问一答互动”迥然不同,是教学前教师精准预设问题,教学中师生通过语言交流、合作的方式,课后反思小结的过程.教师要多鼓励、诱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分享自己对题目的理解、经验,达到共鸣、共享、共进的教学相长.不是“填灌”而是“生长”,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和怎么教”的要求.

史宁中教授的“三会”观中,学生的核心能力就有要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口头言语说解题策略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智能、空间智能、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等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贯彻“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原则,既要當好教练员,做好现场指挥官;又要有意当好裁判员,做好适当评价与公正裁决.当然,教师应多用启发式、鼓励式、激励式的语调促进学生思维.

教师积极暗示、正确引领,不折不扣地完成捧哏的任务,课堂大舞台就交给学生,让学生按图索骥,顺着设计的问题去领悟、去思考、去探索以达到逗哏的境界,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进一步提升.虽说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但其实,学生的“学”也能反哺老师的经验,使得预设问题更合理、更具层次性、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新丽.初中数学问题驱动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22(2):747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吴建.核心素养下培养数学抽象的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13):43-44.

[4]夏拾友.基于减负增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魅力中国,2020(22):232-233.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学科素养师生互动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精设计,巧提问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设计创新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