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亦涵 田园
【摘要】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发展迅猛,无论是电影的题材、制作和内容,还是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都呈现出新的发展样态。本文立足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致力于提升国产动画电影海外传播效果,梳理国产动画电影“走出去”的历史发展的四个时期,总结当前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势,从中探究出改进对策,包括在叙事时把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结合、制作时兼具画面特效和故事内容、对外营销的时候注重打造多元传播和自主品牌等,在文化多元中挖掘有文化深度和价值引导的题材,助力国产动画电影更好的“走出去”。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国产动画电影;对外传播;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J9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8-0039-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3.28.011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中美短视频的重庆旅游形象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YBCB123);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短视频叙事塑造重庆形象研究”(项目编号:21SKGH095);重庆交通大学202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党的百年奋斗成就和经验短视频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203036)。
一、国产动画电影“走出去”的发展历史
从万氏兄弟的1分钟动画广告,到电视动画年度总时长近8万分钟;从手描笔绘、定格拍摄,到电脑绘制、三维渲染……中国动画在探索中砥砺前行。中国动画深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学派”,到后来以独特的“神话”IP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无限热爱。
1922年中国第一部动画《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由万氏兄弟制作上映,1924年中華影片公司拍摄了动画片《狗请客》,两年之后,万氏兄弟凭借对动画的热爱与执着,摄制了动画短片《大闹画室》,这是他们制作的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动画片。而中国第一部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的影片是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动画——《铁扇公主》,这部片子成为迪士尼动画《白雪公主》之后的世界上第二部动画长片,标志着中国动画完成了从破土而出到初步成型的历史跨越,是中国动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一座里程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众传播的稳定发展给文化创作提供了土壤,中国动画以此迎来了被称为“中国学派”的黄金期,一大批技术和艺术方面的人才也在这个时候涌现出来。中国第一家独立设美术片的制片厂在1957年建成,由特伟担任厂长,至此,国产动画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特伟首先就提出了“探索民族风格之路”的目标,“中国学派”时期就此达成。在这个时期,国产电影的产量灿若星辰,由万籁鸣执导的《大闹天宫》是我国第二部彩色动画长片,就采用了中国传统戏曲。这些影片获得了很多国际电影节奖项,在超过四十多个海外地区上映发行,让多地观众深刻体会到中国动画的魅力。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成熟,动画电影也进入了商业化时期。由于追求商业收益,制片公司开始看重受众的欢迎程度,票房和收视率成为衡量动画是否优良的标准[1]。与此同时,国外优秀影片开始涌入中国沿海城市,并挖走了大量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优质人才。另外,动画面向的受众也从大众缩小到儿童,院线的电影多是低龄动画片延伸出来的,而大部分市场都是被海外动画影片,如《海底总动员》《玩具总动员》《灰姑娘》这样的好莱坞动画、迪士尼动画所裹挟,这个时期的中国动画整体陷入了低迷。
二、国产动画电影“走出去”的当前之路
(一)受众期待与实际不匹配
早期的动画影片是电视动画的衍生物,多是在节假日或贺岁档上映,有着“合家欢”的特征,但当前的动画片市场的首宗群体不仅仅局限于儿童了,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成年人也走进了影院,新媒体环境下动画电影开始面向各个年龄段的受众[2],也受到了来自各个群体的观点审视。新一代受众由于受到了日漫、好莱坞动画的影响,对国产动画的期待值很高,且包容度不够,容易拿过去对比[3],但国漫本身还在一个发展阶段,此时观众的不买账和抨击就会打压动画影片市场。
在这种期待与实际水平的鸿沟背后,其实展现的是国产动画电影的不足。2018年之前,大部分国产动画电影在人物模型和打斗特效方面都比较弱,没有立体感,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都很生硬。但在2018年之后,彩条屋和追光动画开始精益求精地追求动画特效,画面质感层面有了明显的提升,而观众们的着眼点也从画面转移到了故事剧情,但受众期待与实际不匹配的情况仍然存在。
(二)传统文化题材总量增大
传统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浓缩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人文特色。近年来,纵观国产动画,其中不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不论是故事剧本、传统建筑、角色设计、民族服饰、地方语言还是音乐形式等,都为动画增添了独一无二的魅力[4]。中国传统文化中角色众多,而且更为国内用户所熟知,相比于迪士尼这样,已经创造出多个经典人物形象、已经有一整套成体系制作流程的动画电影大厂,国产动画电影的市场主要还是在中国,所以相比于模仿迪士尼创作风格和叙事节奏,采用传统文化元素专注于中国用户需求的同时,创造出更加贴合中国市场的电影,是当前国内动画选材的大势所趋[5]。
动漫创作团队已经开始立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创作携带中国元素的动漫作品。例如2022年暑假上映的《新神榜:杨戬》里,有一段飞天舞赢得了观众深刻的印象,其实是代表敦煌飞天壁画的文化符号展现,所处的瀛洲整体参考了敦煌的月牙泉,人物所穿的裙子是魏晋时期典型的服装造型,发饰参考了魏晋时期的“金步摇”。2023年初上映的《深海》,运用了粒子水墨元素,大胆使用了胭脂红、月白、鸦青、群青、海棠红、绛紫、姜黄、苍翠、藕荷色、玄青等中国传统配色。
(三)海外传播影响力仍有限
近几年来,在国产动画制作的持续努力下,国产动画电影似乎已经赢得了大量的好口碑,特别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到目前为止票房破48亿,海外票房高达到600万美元,产生了庞大的国际影响力,但事实上这样的作品也只是凤毛麟角,仍然还有许多优秀国产动画难以向外迈出步伐。
从动画制作的水平来对比,《大鱼海棠》的制作水平还是挺高的,但传播效果的差异却很大,特别是海外影响,其中的原因便是不同文化认同[6]。在国产动画电影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受众对本土性的文化会有不同的理解,甚至是难以理解,从而造成文化折扣的现象,文化折扣是对影视产品的文化传播速率的损耗,由于不能对影视内容进行完全译码,使得在电影国际市场中,进口电影市场的观众难以认同影片描述的价值态度、风土人情、文化历史、社会制度、神话传说以及物理环境[7]。这需要传播者在创作的时候考虑下异国观众的认知程度,将复杂深厚的文化简易、生动地表达出来,准确把握所使用的文化符号所要表达的寓意。
三、国产动画电影“走出去”的破局之道
(一)把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结合
中国电影要想打开国门,走向国际影院,必须学会国际化的表达方式[8]。早年间的动画电影故事叙述感较弱,直接通过皮影、水墨画、剪纸等传统美术艺术的形式传播海外,赢得阵阵喝彩,在如今这个技术卓越的时代,如何通过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引发国外群众的心灵共鸣,成为重点和难点。
文化折扣的现象很难去消除,且我国使用的汉语属于高语境范畴,也就是在表达时会显得更加含蓄和隐喻,所以需要适当保留意境的表达方式,降低语境,多使用直白、平铺直叙、敞亮的台词来推进剧情发展,配乐方面可以将国风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这样一套组合或许可以适当排除中国动画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解码障碍[9]。
如何找到本土与海外的中心联系点,其实可以着眼于人类本身共鸣的情感上,除了民族文化,还应该多多关注和平、科技、亲情、环境等情感表达[10]。“和而不同”是我们对外传播采取的一种策略[1],在保留民族文化根系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汲取国外的优秀文化,只要吸收得当,合成的新文化就会受到更多人的接纳,并成为继续演化的新起点。
(二)画面特效与故事内容兼具
随着影视后期技术的迭代更新,动画电影逐渐攀爬上一个更加精细化的高度,当电影《阿凡达》在国内市场赢了巨额票房时,国内影片制作方明白了特效合成技术的优势,它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是更能让观众感同身受的,包括现在很多少年儿童也会被更加鲜艳的色彩、激烈的打斗和富有创意的表现所吸引[2]。对于动画来说,后期技术是呈现故事的重要载体。《新神榜:杨戬》里太极图的呈现就是一个例子,导演提到在制作太极图的部分时,团队非常艰难,需要将二维画面转化为三维立体空间,把人“搬”进“画”里,整个过程需要流畅的特效,包括在人物战斗前爆发的“元神”,在后期渲染时,几十帧可能就要一个晚上的运作。
把握“内容为王”的创作意识,才有可能造就新的时代辉煌[11],因此,需要在设置角色时抛弃扁平化,采用立体化多角度的侧写,创造出丰富真实的人格,这样或许更能引发人们的共鸣。
(三)打造多元传播和自主品牌
随着短视频时代的降临,国产电影开始向开放化和纵深化发展,与短视频平台的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宣传手段,但动画电影似乎还没搭上时代发展的便车,对于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还不够成熟。此时应该及时抓住机会,把动画电影的传播渗透到社交媒体、数字电视、各种移动终端[9],因为新媒体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加多元、深广的交互式体验,多种渠道繁荣发展,也为动画电影的转型提供了更多可能。
使用新兴媒体平台进行动画电影宣传推广,这是国内制作方使用新媒体技术宣传意识的萌发。比如2023年上映的《深海》,制片方就与B站合作,在首页平台推出了花絮宣传活动。所以国产动画电影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让传播的触手遍布各类媒体,在国内推出后整合出一套针对性策略,进军海外市场。
四、结语
总之,纵观国产动画对外传播的发展史,我国迎来了电影IP系列化时期。国产动画已经学会在使用大量优秀传统文化符号作为选题的基础上,寻求与国际市场的结合,逐渐使国产动画被国际市场认可。但同时也应该注意避免陷入技术决定论的狭隘圈子,刻意去满足受众的高要求和高期待。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将民族的和世界的文化结合起来,降低文化语境,重视情节的叙事逻輯,使用各类传播渠道,打造自主品牌,发展国漫产业IP化、系列化、多元化,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再现中国风范,秉持“和而不同”的文化传播策略,广泛汲取,大胆创新,这些将是国产动画电影“走出去”的发展大趋势。
参考文献:
[1]王香玲.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动画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J].今古文创,2022(17):84-86.
[2]陈丹.国产动画电影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记者摇篮,2019(06):93-94.
[3]王薇平.浅谈跨文化传播下国产动画片“走出去”的困境[J].科技视界,2021(33):150-151.
[4]黄心渊,高宁.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传媒,2018(06):33-34.
[5]岳立军.国产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探析[J].散文百家(理论),2021(10):178-179.
[6]李东筱.国产动漫作品中民族文化传承与传播——以《白蛇:缘起》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0):132-134.
[7]段小倩.符号学视域下动画跨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D].杭州:浙江传媒学院,2019.
[8]郑珊珊,朱丹红.《哪吒之魔童降世》跨文化传播的困境及思考[J].声屏世界,2020(08):51-52.
[9]耿蕊,杨雨.动画跨文化传播的叙事策略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11):75-79.
[10]俞睿,周隽.文化共情:中国动画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8(04):104-111+124.
[11]刘海晋蕾,林国淑.21世纪以来国产动画“走出去”策略研究[J].当代动画,2021(01):57-61.
作者简介:
彭亦涵(2000-),女,汉族,重庆人,重庆交通大学,研究方向:影视制作与传播。
田园(1978-),女,汉族,四川人,博士,重庆交通大学旅传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文艺、文化与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