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岩松 何欣娟
【摘 要】中国热播电视剧《甄嬛传》是当代中国流行文化与古典文艺的完美结合,亦是一部在思想上与西方女性主义有部分契合点的影视作品。但是美版《甄嬛传》在美国上映遇冷,这一现象值得分析和研究。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基于中西文化差异,探究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以促进更加有效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同时提升中国电视剧跨文化传播的能力。
【关键词】《甄嬛传》;中西文化差异;跨文化传播
1 《甄嬛传》叩开西方大门的前提
当今时代,多部中国电视剧只着眼于狭隘的文化领域,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广大观众的需要。而不同于以往的“清廷宫斗”,《甄嬛传》导演郑晓龙则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讲述。因此,很多学者通过该剧追溯后宫争斗的根源,进行“宫斗剧”文化视点方面的反思,并得出文化启示。在中国有名的论文网站上,以甄嬛传一词搜索记录共有5179条,可见这部电视剧在中国的成功,也可见其对学术界的影响。
该剧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服饰、职官、称谓、礼俗、哲学、诗词韵文、戏曲、音乐、绘画、文史人物等内容,很好地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美。当一部电视剧进行跨文化背景传播时,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会成为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从接受的文化消费来看,当电视剧传播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能够与观众的文化背景形成共鸣时,观众才会有兴趣去看[1]。
同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相比,在西方观众眼中,甄嬛的形象加入了更加显著的女性主义色彩。女性主义一词(Feminism)一词来源于十九世纪法国,主要指妇女的解放运动。女性主义者意识到,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被认为是“第二性”。女性主义者的任务是批判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或女性的第二性的处境,向男女不平等的关系挑战,鼓励女性寻求解决和改善的办法[2]。西方人眼中的甄嬛具有鲜明的独立性,努力追寻自我的价值,最终证明了女性可以向男性一样获得成功,甚至有些方面会强于男性,以女性身份获得了社会认可,展现了浓厚的女性主义特色,用自身的行动,重申了“性别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变的”[3]。
2 《甄嬛传》在美遇冷之“殇”
首先,剧情设置不完整,剧中饱满鲜活的人物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被大打折扣。美版《甄嬛传》剧情的不完整导致美国受众在理解剧情上存在障碍,这在无形中扩大了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使得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更为困难。
其次,文化差异对于影视传播的阻碍。电视剧作品是一种艺术手段,一种特殊的传播手段,它动态地且不可逆地向大家传递信息,在给予观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大量传递着民族的文化信息。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既是影视传播的动力,也是信息传播的阻碍[4]。中国历史悠久,成员之间有着类似的经历和信息网络,人们对相似的信息总是给予相似的反应的高语境国家。在中国,信息的主要来源不是清晰解码的语言,而来源于语言交际产生的语境、背景知识等,美国则与此相反。此外,美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主流价值观——追求平等。然而,在甄嬛传里,森严的等级制度贯穿整部剧,与美国人所追求的平等主义相背离。由此可见,甄嬛传里所依赖的背景知识、信息结构都让美国观众觉得困难,成为了跨文化传播之“殇”。
再次,汉语台词的英译难以传达出源语的精髓。在汉语影视作品的英译过程中,汉语四字词语所表达的韵味与美感,英语难以表达得原汁原昧。廖方波(2013)曾写道,《甄嬛传》的语言具有文白夹杂,方言和俚语俗语的使用,诗词歌赋的直引和改写[5]。这些都属于 Javier Franco Aixela 所认为“cultural-specific Items”[6]。因而,从台词翻译的角度,古英语对大多数美国观众本来就是很遥远的事,这也是《甄嬛传》在美遇冷的又一原因。
第四,中西称呼的差异也容易成为剧情理解的拦路虎。剧中其他人称呼“小主,嫔妃”为“concubine, the young mistresses,your mistresses”,“娘娘”为 “my lady”,虽然有差别,但是还不至于多到让人眼花缭乱的程度。但是嫔妃的自称“本宫”“臣妾”“嫔妾”“妾身”“本宫”传达的是自信,说话的对象是比自己地位低或者平级的人,而“嫔妾”“妾身”“臣妾”,传达的是自谦,说话的对象是比自己地位高或者平级的人,而译本中的“I”,少了原作中各位妃嫔自称时的不同的立场以及说话时的情感。
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终成了《甄嬛传》在美遇冷之“殇”。
3 提升我国电视剧跨文化传播能力的一些思考
跨文化传播是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的传播和沟通。如今,各个国家或地区都着力打造自身强大的文化软实力,电视剧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类型,其文化传播对于一个国家文化输出和形象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部优秀的电视剧能够有效地实现跨文化的传播,应该具备广阔的跨文化的视野,既能看到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又能准确地抓住它们之间的文化相融点,有效地展现本国的文化特色,进而通过精确的字幕翻译和合适的播出平台得以传播与推广[7]。
面对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国力竞争的多样化,政府应当在政策制定上鼓励中国电视剧发展和跨文化传播。对内,要制定政策法规,保证国内电视剧市场的繁荣和有序发展;对外要大力支持国内优秀电视剧走出国门。同时选择普适性又有民族差异性的传播内容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广阔的接受范围。
4 结语
纵观全局,在中西方乃至全球文化差异下,一部优秀的电视剧要有效地实现跨文化的传播,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因素。既要彰显本国的文化底蕴与特色,又要了解并正确对待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而准确把握文化的异同点,达到传播本国文化并让观众感受到本国文化内涵的效果,实现文化差异下有效的影视传播。
【参考文献】
[1]高原.浅析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以《甄嬛传》进军美国市场为例[J].传媒国际评论,2014:56-63.
[2]王树娟.中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迪士尼动画《花木兰》女性主义形象解读[J].海外英语,2011(9):314-315.
[3]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4]朱潇.《功夫熊猫》字幕翻译中的跨文化传播因素[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5]廖方波.《甄嬛传》影视用语汉英翻译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1):96-98.
[6]Roman alvarez & M.Carmen-africa Vidal. Translation, Power, Subversion[M]. Clevedon Philadelphia Adelaide: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6.
[7]王海迪.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分析——以《甄嬛传》在美国上映遇冷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56:6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