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2016-11-15 20:29黄智
科教导刊 2016年26期
关键词:对外传播作用文化

黄智

摘 要 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远、海纳包容,在当前世界多极、文化多元的国际一体化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正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为世界所认同和接受。为了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我们需要挖掘丰厚的文化资源,加大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在国际拓展话语平台,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同时还要正视中国在提升文化国际话语权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显现出中国文化的不适应。因此,要在推行“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引领下,通过文化拥有国际话语权,占据国际舆论的制高点,是当前应当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文化 国际话语权 作用 对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9.071

The Role and Path of Culture in th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Power in China

HUANG Zhi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545006)

Abstract The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long history, Heiner inclusive, in the current world, multicultural multipolar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background, China culture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ing out" strategy, the world recognized and accept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hinese in th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right, we need to excavate the rich cultural resources, increase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 world of foreign influence in th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development platform, showing China cultural charm, but also face China in the ascent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discourse righ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appeared. Does not meet the China culture. Therefo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lture go out" strategy to lead, through the culture has the right to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occupy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 is the problem should be thought about currently.

Key words cultur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power; role; external communication

1 文化的概念内涵及国际话语权的概念

文化是人类社会知识、法律、艺术、道德信仰、习俗等社会习惯的综合性整体,它有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种,具有群体共享性的倾向,在历史形成的过程中,文化具有流传性和稳定性,它塑造了一定空间之下的群体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对社会形成了广泛的影响。

话语权是由“话语即权力”的命题演绎而来,这个命题指出话语不仅仅意味着思维符号和人际关系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话语的权力性,话语的逻辑性越强,内在的一致性越统一,它的权力特征就越明显,对于话语的发出者来说,越是能够系统而逻辑地使用“自己的话语”,就可以获得这种话语而带来的权力,这种概念应用于国际上,便成了“国际话语权”,也即掌握国际话语权的国家拥有话语主动权的优势,可以对国际事务和事件制定标准和规则,可以依照自己的利益,对国际事务和事件进行裁决。

2 文化对国际话语权的作用及意义

国家在本质上是一个象征,它要由具有主体意识的人的活动,表现出各自的“国家利益”,而在不同文化下熏陶和塑造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文化也在国际对外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规定了不同民族国家的行为特征,在国际舞台上活跃和扮演角色的人代表的是本国的文化,是本国的利益取向,他们的行为和国际化态度有自身的文化根源,可见,文化对国家统治和外交政策的制定有不可缺少的影响意义。同时,文化对国家的外交关系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文化方面的融合和加入,可以成功地影响国家外交,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例如:巴基斯坦的“文化入联”,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3 中国文化在国际话语权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1)中国文化创新性还不足。中国儒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代表,对中国人民的精神特质有着深远的影响,总体而言,中国的文化归属于专制主义文化,民主精神匮乏,没有在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创新性,难以通过自身的创新弥补传统文化的缺陷和不足,在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过程中,中国大量使用西方话语,较少输出自己原创而有影响力的中国概念和中国话语,导致了中国文化原创能力的深层弱化及至缺失。

(2)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不足。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较为单一,这与文化的输出有关,中国的文化输出呈现单一化的倾向,主题狭窄,导致在国际议题的观点交锋和争斗之中,难以发出中国的声音。相比之下,美国文化就显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他们在对待不同的问题时,都有充分的思想和文化观点加以应对,可见,中国的文化缺乏持续辩论的空间,这就在国际话语舞台上缺乏与其他国家相抗衡的力量,最终丧失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3)文化的对外传播不足。文化的对外传播力反映出一个国家文化的生机和活力,也显现出国家文化的势能和创新力的大小程度,中国的文化传播力尽管有所增强,然而仍然呈现出文化传播主体单一、传播手段单一、缺少传播平台等问题,例如:中国对外传播的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节,在影响和宣传效果、受众范围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限制,难以达到较好的文化对外输出效果。

4 提升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的路径分析

4.1 强化中国自身文化的创新建设

(1)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髓,树立中国主流文化和价值观。要探讨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失语”现象,必须在文化转型的视域下进行考察,在当前文化转型和多元化的时代中,中国文化的话语权被遮蔽,为了寻求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的突破,要修炼中国文化的“内功”,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涵,提取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观念,尤其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的理念,由于中国文化具有天然的包容性,有积极开放的文化心态,要用中国文化特有的“兼容并蓄”优势,实现与其他文化的和平相处,避免文化交流中的“冲突”,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行”观念,显现出国际文化话语权上的“道德政治”,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重义轻利”传统思想的现代诠释。

(2)注重和提升对外文化交流和翻译的效果。在文化对外宣传和传播的过程中,要用语言文化交流的无障碍性,引发共鸣,在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过程中,要选用正确的翻译技巧,并注意避免政治敏感的字眼,在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时候,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和表达习惯,考虑中西方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的不同差异,用特色化的语言文化交流方式,要在对外交流和传播之中,展示出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既可以反映出中国的国情,又能够为国外受众所理解和认同,获得文化交流过程的国际话语权,占据文化传播的主动权,从而成功地把握和引导国际舆论导向,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4.2 拓展文化对外传播的主体

(1)借助文化企业,实现文化的对外传播。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大型企业主体有巨大的文化创新潜能,它们可以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主体,充分发挥出市场对企业的刺激作用,在政府的文化扶持之下,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刺激和诱惑之下,使大型私营企业成为向国际市场传播文化的主体,这种文化传播将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还要增加大型企业的对外文化传播和翻译能力,在文化创新的巨大市场潜能之下,实现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

(2)借助非政府组织和学术团体,实现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国的文化外交和传播主体是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这些文化宣传对于外国受众而言,缺乏信任度。因而,要根据国外受众的习惯,淡化官方文化的输出色彩,要充分发挥出非营利性组织和学术团体的作用,以它们所具有的良好道德优势和文化优势,进行文化输出,减少国外受众对中国文化输出的不信任感。由于这些非政府组织和学术团体,可以通过自由的、非正式的对外语言输出和交流,实现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因而,这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可以增进文化对外传播效果。

(3)拓展海外华人团体,增强文化传播。海外华人的中国文化传播属于民间传播方式,它具有自身的优势特点,如:灵活性、广泛性,由于海外华人在陌生的环境中,可以感受到祖国强大的支持,体会到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加上海外华人在国外生活较长时间后,对国外人民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追求也有一定的了解,在交谈和语言翻译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中国文化的良好传播与交流。

4.3 采用多元化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策略

(1)增强中国对外传播的力度。中国要增强对外传播的力度,要进行文化对外传播的建设,扶持具有国外影响力的传播媒体,并培育高素质的对外文化传播人才,还要培育国内的文化产业发展群,根据对外文化传播的需要,打造相对应的文化输出产品,从而促进中国文化传播能力的提升。

(2)大力拓宽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话语平台。为了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话语权的地位,需要将本国文化纳入到国际文化新秩序之中,要依循公平、合理、开放的文化交流规则,在国际文化新秩序下保护中国文化的生存和发展。中国要加强国际制度的议程设置能力,由于中国在事关国家利益问题的议程设置能力较弱,因而要谋求对自身有利的国际议程,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3)提升中国的公共外交水平。公共外交是面向外国公众的文化传播活动方式,它涵盖了官方和民间的双边、多边对话和交流,在双向交流的互动过程中,达成理解和共识,公共外交活动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持续地推进,要以媒体、民间组织、智库、学术机构为主,提高中国文化在国外民众的吸引力。

4.4 改善和创新自身文化的体系

(1)创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长期以来,中国文化的创新能力不强,主要是由于“政治规律”控制了“文化规律”,使中国文化没有创新的弹性空间。因此,要进行中国文化管理体制的创新,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健全文化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由“办文化”转变为“管文化”,使文化产品更具活力。

(2)促进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增强国家软实力。为了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必须发展文化产业,要将文化的价值开发置于市场经济规则的引领之下,提升中国文化的能动性,生成文化的规模效应,从而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空间,从多个维度体现出文化产业的意义。我们要注重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本的文化,而不能仅仅依赖文化和文化资源,只有对文化资源进行文化产业的主导开发,才能引导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不至于使中国的原创文化边缘化或凋零。

5 结束语

总之,为了提升文化在中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和地位,需要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前提,以中国巨大市场的诱惑为前提,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的提升创造机会,中国必须积极挖掘自身文化的内在魅力,将文化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和创造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一部分,在国际舞台中发出中国强有力的声音,拥有国际上的话语权,充分发挥出文化在国际话语权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文化传播力的建设。

“对外传播中的译语话语权研究(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6BXW052)”

参考文献

[1] 袁方.全球化视阈下中国文化建设的制度思考[J].中国发展,2011(3).

[2] 王啸.国际话语权与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6).

[3] 黄金辉,丁忠毅.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路径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教学与研究,2010(11).

[4] 邱明丰.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J].时代文学(上),2010(5).

[5] 张志洲.话语质量: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关键[J].红旗文稿,2010(14).

猜你喜欢
对外传播作用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