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绪燕
【摘要】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应加强小学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打造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现实价值,让学生具有将生活场景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小学数学教学的现代化发展.基于此,文章简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情境的重要性,并从创新生活情境、利用生活语言、重视生活体验、营造生活氛围、课后生活巩固、导入生活问题六个方面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情境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开展策略
引 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现代教学理念对当今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生活化教学概念更加深入人心.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使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充分发展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并帮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实现长效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情境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是小学基础教育中的核心教学内容,不仅具备大量的理论知识,还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数学实践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来形成良好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核心素养.教师以生活视域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大有裨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有利于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健康长久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小学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创建,而生活情境的应用不仅贯彻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而且满足了当前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心理需求.教师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贯彻落实相关的教育要求,积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有利于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第二,有助于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不足,学生主要的学习行为都是受到兴趣的驱使.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限制,从形式上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小学数学的趣味性,并对此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展开高效率的自主学习.
第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生活情境的创设,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以及生活常识对数学内容加以理解,并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以此达到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强化学生学习理解的目的,并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取良好的思维开发效果.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能够从根本上加强学生基础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创新生活情境,调动自主意识
为了进一步推动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开展,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新生活情境内容,使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身的主动意识,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教学内容,以此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进而凸显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体地位,并通过思考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此为基础展开数学探索.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多媒体教学设备为载体,以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数学知识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情境中的图形运动现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图形的运动变化,并以此為基础引发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身看法与学习见解,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要学会质疑问题.自行车是生活中的常见用品,教师以自行车为教学元素,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学情境视频,并提出教学问题:在自行车行驶的过程中,车轮的运动属于平移运动还是旋转运动?学生很容易陷入学习的误区中,认为在自行车行驶的过程中,车轮的运动属于旋转运动.而在这时,教师需要利用情境来给出学生直白的回答:在自行车行驶的过程中,车轮的运动属于平移运动,以此来引发学生质疑,并促使学生展开教学互动,然后再借助情境来向学生详细解释车轮的运动是平移运动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并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二)利用生活语言,学习数学知识
利用生活语言学习数学知识,同样是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以有效开展的主要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化教学的模式,凸显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引导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以及现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选择学生适合并感兴趣的教学方案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理解当节课的教学内容,以此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应借助生活化语言,为学生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让数学知识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在降低小学数学教学难度的同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之间的适配度,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取良好的学习体验,并确保学生能够在生活语言情境的引导下开展学习.
例如,在教学“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为突破计算问题的枯燥性,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当节课的教学内容,以语言为主题形式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到计算并不是教材中枯燥的知识,其与生活具有较强的关联性,通过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需要立足当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通过与学生之间的简单交谈,了解学生的喜好,如特别爱吃的食物、玩具等,以此来创设生活情境.
(三)重视生活体验,挖掘学习潜力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具.学生作为自然人,势必会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应注意结合生活现象,让学生通过生活内容感悟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实践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加以探索,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从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形成良好的数学探究能力.而生活情境活动的创设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开展数学探究.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发挥自身的指导原则,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以及心理需求,为学生创建科学且合理的数学实践活动,并保障数学实践活动内容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此作为情境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数学学科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认知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价值,并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实践学习,如去超市购物后用人民币结算,以此对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实际认知,感受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价值,对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能力.
(四)营造生活氛围,提高反应能力
生活氛围的营造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反应能力,并促使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开展.对于当前阶段的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意识不足.教师应明确学生学习行为的产生主要源于兴趣的驱使以及氛围的熏陶,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来说,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在一个特别安静的环境中,学生也会自觉地保持这种安静的状态,这就是氛围的力量.教师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来营造生活氛围,以此来帮助学生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融入学习队伍中.
例如,学习“两位数的加法”这部分内容时,这类计算问题较为枯燥,且出错率相对较高.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就可以根据当节课的教学内容创建以下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氛围中学习计算知识,感受到计算的用途,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自然得到调动.如周日学校带领大家去动物园进行参观游玩,大家都想去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兴高采烈地回答想去.然后教师引出以下教学问题:学校资金有限,只能安排两辆车来运送大家前往动物园,而每辆车最多只能坐70名学生,现在一班有32人,二班有30人,三班有38人,4班有40人,现在如何安排才能保证在不浪费资源的情况下,每名学生都能够去动物园?这种方式能够通过加强师生互动来减轻学生对教师的心理隔阂,使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氛围,在轻松、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不仅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将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场景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课后生活巩固,增强学习自信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记忆力以及理解能力都相对较为薄弱.因此,教师为学生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既要创设课堂学习情境,也要创设课后学习情境,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确保将学习情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
例如,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部分内容时,通过创设课堂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概念问题.而在课后环节,教师就可以结合当节课的教学内容来合理地布置课后作业,以作业为主要复习途径,引导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挖掘新知,从中发现新的数学问题.在这一节课的课后作业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并利用直尺等测量工具对其进行探索,使学生能够从中进一步巩固关于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性质.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长方形的物体并非按照教材中的标准图示进行摆放,当长方形竖着摆放时,长和宽的定义是否会发生变化?学生结合当节课的教学内容对此加以理解,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
(六)导入生活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结合当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生活问题是启发学生思考,促使生活情境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以有效开展的关键所在.分析、思考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教学的基础组成部分,正是由于无数的数学问题才构成了数学学科.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创设生活情境,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用处,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数学认知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将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图书购买清单的学习任务,以这种真实化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数学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及价格,让学生自主选择购买书籍,如学生可以自主支配100元钱用于购买书籍.学生可以先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并将书籍的价格进行累计,然后用100元钱减去购买书籍所需要的钱,便能够算出剩余多少钱.教师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教学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学习知识来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购物清单,以此启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队伍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 语
总而言之,数学知识看似枯燥,实则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教师通过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和数学中的生活素材并实现相互融合、渗透,在此基础上,基于当前阶段学生实际的学习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创建生活情境,利用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体的形式进行转化,使教学能够更简单、高效、高质,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柳莉莉.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方法探究[J].学周刊,2022(2):41-42.
[2]陈安同.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开展方法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5):146-147.
[3]何连生.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方法[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70.
[4]付晓翠.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方法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