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国伟 杨红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相继出台,进一步加强了顶层设计,保证政策供给常态化。教师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资源。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不仅关乎学校,也关乎人才的培养质量,决定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思考,河南省实验小学管理团队深入研究和思考,确立了托管校促进教师发展的基本原则:定位前瞻,提升发展高度;专业精湛,拓展发展广度;成长有效,呈现发展梯度。基于以上原则,河南省实验小学努力从改变认知到环境营造,再到专业提升,循序渐进地引导教师成长。
一、重塑认知,增强发展动力
认知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成败。只有我们对一件事情有了清醒的认知,并且愿意为之去努力奋斗,才能取得较为圆满的结果。河南省实验学校慈航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任职的教师中从师范院校毕业的不多,大多是从各种院校通过教师资格证认定来到学校的。基于此,学校大部分教师对于心理学、教育学及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都需要一个重新认知的过程。同时,对于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学,大部分教师也比较陌生,需要重新去学习。
为什么要做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用什么去做教育?这是我们在教育哲学层面的追问。而对这一问题的正确理解,是我们正确认知教育工作的开始,也是我们教育梦想的开始。我们的教育哲学是什么呢?就是发现和促进儿童潜能的发展。我们为什么要做教育呢?爱和责任。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了不起的自己。
二、三级进阶发展模式,探究专业发展路径
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阶段性的。如何让教师队伍有序、良性、可持续地发展,我们团队经过慎重思考和研究,认为应从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个人成长等三方面来提升教师的发展水平。
首先,为了让年轻教师更清晰地看到发展方向及发展路径,学校建构了教师三级发展进阶模式,即新手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为教师的发展指明方向,促进教师迅速成长。新手教师先行“入模”,成熟教师力主“出模”,优秀教师努力“建模”。以课堂教学为例,针对新教师,我们借助听课、教研等形式给其一个“模型”,让其在刚开始的时候按照这个模型的各个环节去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经过三年的历练,新教师能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一名“熟手”。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主张,并尝试做出一些改变。这是一个由“入模”向“出模”转变的过程,也是一名教师高速成长的阶段,即由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成熟教师。
其次,在教学研究方面,学校落实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的五环节,形成课堂教学研究的闭环,以螺旋式上升的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确定了教研的三统一,即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内容,进行主题教研和集中备课,缩小年轻教师与成熟教师之间的差距。
最后,开展青蓝工程,师徒双向选择,年轻教师得到指导教师的全方位指导和帮助;我们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全区的各项基本功比赛、培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技术;课程发展中心引导教师关注课堂、学生、教材,从教学过程中的“小”“难”点出发,从教学的细节出发,研究真实的问题。清晰的成长路径和悉心指导,不仅能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还能解决教学实践问题。年轻教师以真实的体验,快速成长为学校的中坚力量。
三、和谐共进,营造发展环境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团队的一分子。这个团队健康与否,影响着每个人对于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如何营造公正公平的环境,對一所学校来说至关重要。
学校开展一系列的改革,在人事制度、工资绩效、职称改革、评优评先等方面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让职工代表参与各项制度的制定过程,让教师亲身感受这个过程中的民主,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做法,认识到学校在为每一名教职工的发展考虑、规划。当教师感受到公平、公正,他的心态、工作态度及努力程度会发生变化,教师发展也就从本质预设走向行动生成。这是一所学校良性发展的转折点。
四、提升专业,拓宽发展广度
专业成长永远是教师的生命线。学校依托教学、教研和科研三个抓手,不断促进教师成长。
(一)“生本课堂”引领教学,实现自我赋能
我们坚持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将课堂教学的标准制定倾向学生课堂的表现,提升其在课堂评价中的比例,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目标。
夯实课堂见真功。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素养提升的练兵场。我们立足学校实际情况,打造了慈航小学特色的“四课一体”的教师课堂进阶模式,即新进教师考评课、达标课、学期教研课、优质课。全校教师立足讲台,充分打造“以生为本”的课堂。各学科教师不断建构创新教学模式,丰盈教学主张,呈现精品教学课例。
(二)“教研一体”指导反思,建构成长模式
1.确立教研四统一
教而不研则罔,研而不教则废。教研是课堂的源泉,能为高效课堂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能量。学校坚持集体备课教研制度,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教材特点、学生年级特点等,确定各学科、各年级的教研主题,定时间、定地点、定方式,每周集中教研,形成校级进阶式研究主题。
在校级研究的基础之上,我们再推至区、市、省,进行下一步的深度研究。对于一所新的学校,这就如同新手教师的“建模”一样重要。学校从大的层面上对教师进行引领,各学科组再结合本学科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努力提升本学科中每一名教师的专业素养。
2.坚守教科一体化
科研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科研方向常常来源于课堂,科研课题常常来源于教学中那些实而准、小而精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教研等形式找到教学中的困难点、疑点等,有的放矢,接地气地进行课题研究。这样的课题研究,既能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也能解决教研和教学中的难题,一举多得。
教研、教学、科研三足鼎立,三位一体,其螺旋式发展对于教师本身及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搭建平台,创设发展机会
一个人的发展需要内驱力去带动外在的行为表现,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内因通过外因去作用。学校积极为教师创设环境、提供机会,鼓励教师进行挑战,使其在不同经历中成长。例如,积极搭建平台,和《河南教育》《小学教学》等省级媒体合作,在课堂展示等过程中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提升其站稳讲台的能力;通过教研室组织的活动,选派优秀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积极参与,引导他们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加快教师发展。这种以输出促进输入的发展理念,是学校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教师专业化发展入手,着力推动构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学校秉承教师基本发展理念,潜心耕耘教育沃土,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探究可持续发展路径。在教师进阶过程中,学校守正创新,秉持学术育人和科研服务的理想信念,为了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尽力去探索,为学校的发展和基础教育的发展储备人才、奠定基础,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本栏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