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战杰
新时代,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让学生在未来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初中生规划在校的学习生活、设计未来的人生发展愿景是极其必要的。课题组基于城乡接合部的学校师资和学情,从多个维度为城乡接合部中学提供基于初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解决方案,帮助学校提升生涯规划教育能力,服务在校初中生获得生涯规划技能,进而助力学生终身成长。
一、打造生涯规划专业团队,提升生涯规划能力
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门融合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目前,初中学校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薄弱,尤其在城乡接合部的学校更是严重不足。这种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所调研区域内,个别学校没有生涯规划专业的教师,部分初中生的生涯规划教育被忽略乃至缺失;第二,个别学校将生涯规划的相关任务交给班主任,但班主任由于缺乏生涯规划专业知识,不具备生涯规划教育的能力,从而导致所授相关生涯规划知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指导性。因此,在进行整个研究的过程中,为了让研究有序、高效开展,本课题组教师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查找相关书籍、相关生涯规划论文和视频讲座,努力提高团队整体生涯规划素养,持续丰富团队生涯规划知识的积累。
课题组以提高城乡接合部初中生生涯规划能力为目标,进行生涯规划课程研发、听评课,举办生涯规划学习沙龙和交流研讨活动,以不断增强课题组教师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不仅使课题组成员的生涯规划教学设计能力、驾驭课堂能力有所提高,还提升了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效性,提高了学生参与生涯规划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搭建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提高生涯规划意识
“课程问题在任何一个教育体系中总是居于中心地位。”初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涉及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全体学生。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我们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学段特点和学情,引入生涯规划课程,从生涯意识、自我认知、教育认知、职业认知、决策行动五个维度进行了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形成了生涯规划课程的五大教学模块。
生涯规划课程的五个模块层层递进、相互呼应:从唤醒七年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开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讨生涯规划是什么,带领学生直面生涯规划。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舒伯生涯彩虹图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生活广度”和“生活空间”,使其全面认识自我,并逐渐扩展到当下身边的教育认知,再进入相对陌生但充满好奇的“工作世界”。而最终的决策行动与生涯方向制定,则是基于前面模块的积累与储备来综合完成的。
在这样的层次关系中,一方面,课程内容是环环相扣的。如:在“职业认知”中完成“职业访谈”的项目任务后,学生进行复盘总结,反思自己在项目中的经验与改进点、与同伴贡献差异等,联系自己与他人的性格、能力来思考;在“决策行动”中探讨克服阻力、运用助力的方法時,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考虑自己个人特质来综合制定。另一方面,生涯规划课程主要是以班会课、道德与法治课为依托的,教师可根据舒伯生涯阶段理论、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采用游戏体验、情景再现、心理测试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和心理健康。
在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下,生涯规划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学习中关注社会生活,了解自身特点,明确自己兴趣,掌握生涯规划技能,使生涯教育从“业余课外活动”成为“正规的校内学习活动”。开学初,我们结合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和生涯规划教育,在班会课将生涯规划课程内容细化到学年、学期、月、周的具体目标,以期让学生从生涯规划课程中持续汲取力量,不断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例如,教师以专题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生涯规划课程,综合使用图片、视频、辩论等,不仅让教学趣味更加浓厚,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明确目标。
尽管生涯规划教育是独立的,但其远不止此。在开设生涯规划课程的同时,我们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融入生涯规划教育内容,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优势,找到自己的最佳学习方式。在“决策行动”板块涉及的“小目标”和“小行动”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学习入手;在开展学科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合理加入该主题学习与未来某方面职业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长期规划的能力。
三、整合生涯规划社会资源,开展生涯规划实践
(一)开设“家长生涯规划讲堂”,形成家校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课题组成员整合学校不同年级、不同行业中的优秀家长资源,构建“家长生涯规划讲堂”课程,借助家长的亲身经历、工作感受、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强化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识,拓展学生视野。虽然学生对家长生涯规划讲堂比较陌生,但这一形式能够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有的家长自带道具让学生进行职业体验,有的家长发放彩色卡片与大家一起做小游戏,有的家长给学生带来亲手做的美食……
(二)建立实践体验基地,寻求校企合作
建立实践体验基地,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从学校单独场所向周边高校、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科技馆、海洋馆、少年宫、红色教育基地、双汇火腿工厂、汽车制造厂等社会实践场所拓展开来,从过去的学校教师单独指导向与实践体验基地技术人员等具有生涯规划专业知识经验的专业人士合作指导进行转型,培养并提高全体学生的生涯规划素养,把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逐步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体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生涯规划理念,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增强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锻炼自主规划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服务他人意识,最终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人生理想。
四、优化生涯规划职业体验,谋定生涯规划方向
中学生个性突出,但是对自身的兴趣爱好没有明确认识,有的学生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点,也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因此,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做好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家长的职业实践是提升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的宝贵资源。但是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长,与父母交流少,这一资源的价值无法被充分发挥。学校借助家长资源开展生涯规划职业体验,可以让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环境体验与父母职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体会到不同行业的特点,理解不同职业的性质,寻找不同职位的需求,着眼不同领域的发展。经历这一课程后,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强项,明确自己生涯规划的方向,让原本模糊的生涯规划认识变得具体。这对学校后续的生涯规划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课题组自开展城乡接合部初中生生涯规划能力提升的研究以来,形成了以生涯规划课程为抓手,以城乡接合部初中生生涯规划能力提升测评手册为蓝本的生涯规划能力提升成果,在样本校产生了实际效果,有了一定的影响。然而,初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关系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仅靠一个部门、一群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多方协作、共同发力,才能优化初中生生涯规划教育路径。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城乡接合部初中生生涯规划能力提升研究”的成果。课题号:2021YB0925)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