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汉字众多和时间有限的矛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入字”到“入心”:关注汉字本身的“美”“趣”“智”;紧扣文本语境、依托文本主旨、观照文本内涵,关注字文关联;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入手,关注汉字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育人价值
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400个左右的汉字。
面对汉字众多和时间有限的矛盾,教师可以从关注汉字本身、关注字文关联和关注育人价值这三个方面入手,从“入字”到“入心”,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培养其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一、入字:关注汉字本身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其构造和使用规则体现了中国人的认知和思维方式。识字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汉字本身,正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所提出的——发现汉字的“美”“趣”“智”。
(一)关注汉字的“美”
汉字是美的文字。鲁迅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就拿汉字的音美来说,如果我们能够发现汉字音韵、声调的特点,在教学中
反复朗读,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韵律之美。
二年级上册的
《我是什么》是一篇介绍水的变化的科学童话,其中,第三自然段写道:“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这里有几个和水有关的字——“池”“溪”“江”“河”“海”“洋”,其发音基本由齐齿呼到开口呼,伴随着嘴型的打开,就能体现水流的由小到大、由缓到急。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够抓住这组汉字的音韵特点,就能读出不一样的美感:池水静静的,声音也轻轻的;小溪缓缓流淌,像散步一样悠闲、轻松,声音也要舒缓些;江河水流湍急,水流速度加快,语速也跟着加快;海洋浩瀚无垠,欢快自在,朗读也随之活泼、深远、韵味无穷。识字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汉字的奥秘,关注这些有特点的汉字,引导学生感悟汉字之美。
(二)关注汉字的“趣”
崔峦主编认为,汉字的趣表现在“见形会意”和“造字之趣”。汉字的字形结构与内在意义紧密相连,通过直观的形象组合,传达出抽象的意义。象形字绘物之态,指事字明事之理。这些独特的造字方式,彰显了中华民族
认知世界的独特视角和卓越智慧,让汉字于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魅力永恒。
比如,二年级上册的《黄山奇石》这篇课文里的“秀”字,原指谷类作物抽穗开花,在很多地方,麦子或稻谷开花抽穗就叫“秀”。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中有一句农谚“六月六,看谷秀”,其中的“秀”就是这个意思。“秀”与花有关,花在中国人眼里是美好的事物,所以“秀”随之有了俊美、秀丽的意思。谷类抽穗开花在谷秆的顶部,由此“秀”又引申出“优秀出众”的意义,老百姓中出类拔萃的人就是“秀才”,后来泛指读书的人。中国古代,先民们善于从农事、农业生产中总结经验,因此,和“禾”相关的字还有很多,如《田家四季歌》里面的“季”,上面是“禾”,下面是“子”,两个部件合在一起表示小的禾苗,引申指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小的,“伯仲叔季”就是兄弟间的排行。农作物从幼小到成熟,大约需要三个月,所以又引申为一年四季的意思。再如,《曹冲称象》里的“称”和“秤”,都是禾木旁。“称”,古代以稻谷由春生至秋成生长的状况区划为度量天文、轻重等的标准。“秤”,左边的禾表示用秤衡量禾稻的轻重,右边的平表示秤杆要平,称出来的重量才准确。如果我们能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类生字的本义,
发现其中的趣味与魅力,就能帮助学生触摸到汉字背后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三)关注汉字的“智”
汉字的“智”体现在讲字理,即构字有道理。汉字的字理,
体现的是先人造字的智慧。比如,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通常来说,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但其实有不少字声旁表音又表义。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的特点,学生就能感受到古人造字的智慧和道理。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的“依”字是一个形声字。从“依”的古字可以看出,人在衣中,衣着于人体之外,衣服贴近身体,依附在人的身上,所以“依”有“贴近,依附”等意。《语文园地八》中的“鸽”字,右边的“鸟”表意,左边的“合”不仅表示读音,也表示意思,因为成年的鸽子总是成双成对,常常一起飞行。
当我们带着学生关注到汉字背后古人造字的智慧,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逐步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
二、入文:关注字文关联
斯霞老师提出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已经成为识字教学的经验和准则。这就要求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关注字文关联,看到文本中字、词、句、篇的内在联系。
(一)紧扣文本语境
文本语境包括语言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历史环境等。教师不妨紧扣文本语境,抓住一个字或者相关的一组字开展识字教学。
二年级上册的《田家四季歌》是一首识字儿歌,全文紧扣“田家”来描述农民四季劳作的场景。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把握文本的特色,将“麦、蚕、桑、肥”这四个字放到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识记汉字。“麦”字的上半部分像小麦生长出的叶片,下半部分像小麦的根。
到了夏天,农事更忙了。农民们忙着采桑养蚕呢。
蚕是一种能吐丝做茧的昆虫,它的丝可以织成绸缎,用来做衣服、围巾等各种丝织品。蚕还可以入药。
不同于一般的虫子,蚕对于人类的生活作用太大了。蚕喜欢吃桑叶,“桑”上面的部分像树叶重叠的样子,也像三只手在采桑叶。蚕宝宝吃了桑叶,长得肥嘟嘟的,“肥”字里的“月”表示肉,蚕整天巴在桑叶上,吃饱了睡,睡醒了吃,能不肥吗?
“麦、蚕、桑、肥”这四个字都和田家生活有关,这几个字的组合教学,不仅能让学生高效地记住字形,更能深刻体会到田家生活的辛勤与智慧。他们仿佛穿越时光,看到了农民们在田间侍弄小麦,在桑园采桑养蚕的画面,也领悟到中国耕织文化的源远流长。紧扣“田家”这一语境展开识字教学,自然就实现了提质增效。
(二)依托文本主旨
有些汉字“牵一发而动全身”,与文本主旨关联密切,教师不妨依托文本主旨开展识字教学。
二年级上册的《黄山奇石》中有个“仙”字,并且描写了“仙桃石”“仙人指路”两块奇石。学生有了对“仙”字的理解,再结合文本和图片想象“仙桃石”和“仙人指路”的样子,猜想仙桃是怎么来的,仙人会怎么指路等,更能体会到石头的“奇”。由此,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文中并未展开描写的“仙女弹琴”,学生就能结合“仙”的理解说出这块石头的有趣、神奇之处。有的学生说:“仙女只抚摸一下琴弦,琴弦就发出了好听的声音。”有的学生说:“仙女日夜弹奏,从不休息,只为演奏出动听的音乐。”有的学生说:“仙女弹奏的音乐特别美妙,胜过人间所有的演奏家。”还有的学生说:“只有爬上山顶的人才能听到仙女弹奏的音乐,因为仙女要把动听的音乐奖励给坚持到底的人。”因为有了对汉字“仙”的关注,学生的想象天马行空,奇石也因丰富的想象更加可爱、有趣。
(三)观照文本内涵
文本内涵是指文本中隐含的深层意义和价值观念。观照文本内涵,
能够让汉字教学事半功倍。
“葫芦”和“福禄”读音相似,而福禄在古代是祥瑞的象征,是人们心中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葫芦枝叶繁茂,多果的藤蔓和多籽的果实表示“子孙万代、繁茂吉祥”。正因为葫芦寓意健康、长寿、平安,所以人们都非常喜欢葫芦。这便是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文的文本内涵。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葫芦”二字时,只关注到葫芦是一种植物,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其实,引导学生了解“葫芦”的隐藏含义,学生才能够明白故事的主人公对葫芦的喜爱和渴望,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和理解这两个汉字。
三、入心:关注育人价值
汉字是有灵性、有温度、有品格的。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段文化,每一个汉字都蕴藏着古人的智慧、风骨和情趣。识字教学还可以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入手,关注汉字的育人价值。
(一)发挥教化功能
很多汉字都蕴含着育人智慧,能够起到教化人心的功能。例如,
二年级上册的《玲玲的画》一文中有15个生字,一位教师将“奖、催、懒、脏、糟”进行了集中识字。[1]教学片段如下:
师"这些生字中,有一个字,若得到它,你一定会眉开眼笑。
猜猜是哪个字?
生"奖。
师"可是,每一次参加评比,都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甚至泪水。
师"有一种声音,一听,你就会加快速度。
生"催。
师"家人平时是怎么催你的?
生"每天晚上妈妈都催我:“快点写作业,时间不早了。”
生"爸爸每天早上都催我:“快起床,不然就迟到了。”
师"听得出,大家不太喜欢被催的声音。但催的背后却是家人
对我们的担心与爱护。催,载着满满的爱。好好读几遍。
师"还有几个生字,你一定不愿意和它交朋友。大家齐说——
(教师同步出示:懒、脏、糟。)
师"一懒,就脏;一懒,生活就会一团糟。懒,说起来是怕动,可它的病根在心里。心里依赖他人,就是懒。所以,懒是——竖心旁。当然,在我们今天的故事中,“懒”“脏”“糟”也许会有一些改变,变得不那么讨厌。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抓住了汉字的育人价值,精心选取了这组和学生成长紧密相关的汉字,在教学中春风化雨般地向学生传递做人的道理。学生既认识了汉字,又明白了汉字中的智慧。
(二)厚植家国情怀
汉字的育人价值还体现在可以播下文化认同的种子,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登鹳雀楼》中的“黄”字是
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出现在诗句“黄河入海流”中。笔者在结合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认识“黄河”之后,做了如下总结:
这波涛滚滚的大河就是黄河,它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在黄河边的中原地区,曾经诞生了伟大的黄帝和炎帝,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黄种人,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写字时,我是这样引导的:
让我们一起写好“黄”这个字——起笔要高,就像我们昂起高高的头颅;第二横长,就像我们张开自信的手臂;中间的“由”写宽,就像我们拥有宽广的心胸;一撇一点,就像我们稳稳站立在世界上的双脚。
笔者抓住汉字在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认同方面的作用,借黄河、炎黄子孙等关联内容,让学生溯民族根源,为身为中国人骄傲。书写指导中,赋予笔画姿态以精神象征,从昂头、展臂到心胸宽广、稳立世界,使学生在学写汉字的过程中,深化民族情感,将家国情怀扎根心底,彰显汉字独特的育人力量。
小小的汉字蕴含大大的智慧,浅显的汉字隐藏深刻的道理。识字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入字”走向“入心”,让认同、亲近、热爱中国汉字和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 唐婉.识字教学:不只是认得几个字[J].语文教学通讯,2019(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