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起承转合”

2024-01-07 00:00:00冯喜伟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起承转合小学语文

摘"要:以特色项目“重走霞客路”为支点,探寻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起承转合”:“起”于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情境为跨学科学习的切口;“承”接语文元素,不同年级的跨学科学习有不同的主题;“转”向实践探索,跨学科学习的活动安排各取所需;“合”于综合反馈,评价实施贯穿跨学科学习全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起承转合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指出:“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1]承接这一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列入语文课程内容。但要真正发挥跨学科学习的作用,需要我们探寻有效的方式。我校有一个特色品牌项目“重走霞客路”。我们以这一项目为支点,探索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起承转合”。

一、 “起”于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情境为跨学科学习的切口起,蕴含“起点”“开端”之意。跨学科学习不是为“跨”而“跨”,而是要求“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2]。因此,跨学科学习应起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即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寻找适合开展跨学科学习的内容,以此作为跨学科学习的背景,让学生可以从熟悉的情境进入跨学科学习,在激发参与热情的同时,也更好地完成跨学科学习任务。

我校地处徐霞客故里,具有得天独厚的霞客文化资源。自1997年10月学校更名为“徐霞客实验小学”后,“重走霞客路”便成为我们的特色品牌项目。这一项目循着徐霞客当年游学考察的线路,旨在带领学生跟随徐霞客的足迹,领略多彩的文化,让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增长见识,提升能力,获得多样体验。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对“重走霞客路”有深厚的情感,而且因为这一项目包含多门学科知识、多种文化活动,学生从中收获良多。因此,以此作为跨学科学习的基础和背景,不失为有效的切口。

二、 “承”接语文元素:不同年级的跨学科学习有不同的主题

承,意为“承接”,这与跨学科学习的要求相契合。语文跨学科学习强调“跨”,即通过与其他学科建立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场域。但既然是“跨”,就要有对语文本身的坚守。因此,在确定语文跨学科学习的主题时,需要承接语文元素,体现语文的学科本质。

新课标颁布之后,我们对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教材做了梳理,将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提炼出来,并按照低、中、高三个年段,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同时,我们对“重走霞客路”中的已有内容做了整理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体现语文学科的内容。例如,一、二年级重点要求帮助学生打好识字与写字的基础、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在低年段确定了“趣味学字”的主题,希望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学习中,认识和会写更多汉字。三、四年级多个单元要求学生学会介绍某个地方或景点,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重点呈现“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第六单元集中介绍了祖国的美好山河,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求“推荐一个好地方”,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要求写喜爱的某个地方,均与我们之前开展的“重走霞客路”不谋而合。于是,我们将之前的“秀川武夷,奇妙之旅”“锦绣杭州,大美之旅”“六朝古都,履新之旅”等几个主题相结合,重新拟制了“推荐美景”的主题,主要引导中年段的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景,运用多种方式分享发现的美景。五、六年级的要求更高一些,总的来说,更加突出情感的表达和对生活的感悟,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中介绍了各地的风物,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要求学生尝试写生活体验,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家乡风俗”为人文主题,因此,我们在高年段拟定“制作美食”的主题,希望学生能够在学做一道美食的过程中,对某地的风俗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生活有更加深刻的体验。如此,在不同主题的引领下,语文跨学科学习得以有的放矢地展开。

三、 “转”向实践探索:跨学科学习的活动安排各取所需

“转”意味着转折、转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跨学科学习“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3]。为此,在设计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活动时,要转向实践探索,也就是要设计具体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围绕相关问题,在动手操作中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和方法,落实问题解决。

在“重走霞客路”中,我们重点针对云南进行了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设计,因为这是徐霞客旅游考察成果最丰盛的一段旅程,也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地方。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语文跨学科学习中,我们邀请各年段语文教研组共同研讨,聚焦驱动性任务“为‘重走霞客路’设计一款纪念品”,以及各年段的跨学科学习主题,具体规划各年段的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

低年段“趣味学字”,我们关联纳西族的东巴文字。东巴文字具有强烈的图形意味。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我们尝试通过跨学科学习,让学生了解纳西族的东巴文字,以及徐霞客与纳西族的故事。我们具体设计了“猜东巴文”和“画东巴文”两个学习活动。学生先搜集东巴文字,再猜一猜,了解其所对应的汉字和意思;接着,升级难度,学生尝试画一画神奇的东巴文字,讲一讲徐霞客与纳西族的故事。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信息科技和美术学科的相关知识,助力汉字学习。

中年段“推荐美景”,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跨学科学习领略云南的美景,了解徐霞客游云南的历史。因此,我们设计“开发云南旅游飞行棋”和“拍摄云南美景宣传片”两个活动。“开发云南旅游飞行棋”活动跨语文、地理和历史三门学科。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益智类游戏,以徐霞客游踪为经,以徐霞客故事为纬,需要学生运用历史和地理学科知识,了解飞行棋的布局。另外,学生需要阅读一篇说明文,才能对游戏的玩法了然于心。“拍摄云南美景宣传片”这一活动,需要运用信息技术,不过在实际活动中,学生还需要撰写解说词,并完成旁白解说,体现的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活动的整体安排详见表1。

高年段“制作美食”,旨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旅游经验,撰写《小霞客游记之美食篇》。首先,学生需要在研究云南美食的基础上,撰写一篇美食游记;然后,尝试学做一道美食,从语文自然地跨到劳动;接着,为了卖出产品,学生需要运用数学学科的相关知识,计算成本、给产品定价、设置优惠方案;最后,形成物化学习成果——美食菜谱,这需要运用一定的美术技巧。

各年段完成相应的活动后,就可以根据活动经验,设计制作霞客旅游纪念品,并以“直播带货”“地摊文化”等形式推销霞客特色文创品,实现对霞客精神的传承和霞客文化的传播。在整个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运用语文、美术、信息技术、数学等学科知识,还要充分发挥“霞客精神”——具有创新意识,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广阔的语文实践空间中,学语文、用语文,促进综合素养的发展。

四、 “合”于综合反馈:评价实施贯穿跨学科学习的全程

“合”,其含义为综合、结束。不过,这里的“合”,不是整个跨学科学习的结束,而是强调每一次行动都要“有始有终”。跨学科学习的时间跨度较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

要不断地复盘自己的表现,目的是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进而作出改善。因此,我们采取综合性评价的方式,不仅在整个跨学科学习之后开展评价总结,也在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做总结反思。

在每次开展跨学科学习之前,我们都会设计游学手册,让学生在做任务前就能了解评价的标准。游学手册有两种评价方式。一种是表现性评价,如“趣味学字”活动中,若能猜对随机挑选的东巴文字,就能在游学手册上打卡;若能试着画一画东巴文字,可以再得一枚印章;如果能运用东巴文字设计纪念品,如书签、卷轴等,则可获评“星级游学小达人”。还有一种是评价量规,在活动之后提供给学生,方便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如中年段的“推荐美景”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如表2所示的评价细目。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指标,给自己的表现打分。

如何真正发挥跨学科学习的作用,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起承转合”,让语文跨学科学习“跨”而有根,“跨”而有融,“跨”而有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1.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4,36.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习起承转合小学语文
基于“起承转合”的中小学生智创素养培育
起承转合+思想性
中华诗词(2018年6期)2018-11-12 05:28:32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起承转合
STEM项目学习要重点关注什么?①
中小学管理(2018年3期)2018-04-16 15:32:54
创客课程开发的困境与突破
跨学科学习:真义辨析与实践路径①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