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夕陵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参与意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激发,及时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优化与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基于此,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必要性做出了简要分析,进而具体探讨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主体参与意识;问题驱动;以生为本
高中数学涵盖知识范围较广,教学任务较重,按照传统灌输式教学,学生缺乏主体参与意识,会阻碍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从新课改的要求来看,以兴趣激发为切入点,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数学综合水平的关键。然而,现阶段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学生主体地位不受重视、学生对参与教学活动缺乏兴趣的问题,教师要充分了解提升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重要性,并结合学情及教学需求分析与研究课堂上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是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教师应积极迎合新课改要求,转变传统教学思维,了解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必要性,进而创新教学方案,将提升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综合来看,提升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需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学生及教学工具多种元素构成,各元素之间相互配合、有效互动,才能激活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而在课堂上如果只能看到教师慷慨激昂地讲,学生并不能参与其中,并且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节奏,整个课堂氛围就会十分沉闷,教学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可以有效改变传统课堂枯燥的氛围,实现学生积极与教师互动交流,独立自主思考和探究,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越来越重视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社会适应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对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简单来讲,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会课程知识,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首先能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其次在参与过程中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互动,发散其思维,帮助其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进而提升综合学习能力,为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打下夯实基础。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以兴趣激发提升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識时,要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兴趣需求,通过有效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使其产生主体参与意识。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学生感兴趣的点,通过将趣味性元素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激发非学生的主体参与兴趣,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1.将重要知识点与激励因素相关联。高中数学知识抽象枯燥,学生学习兴趣较低,为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意识,要在枯燥的数学知识中融入激励元素,这样可以通过心理感应让学生对课程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其主体参与意识。教师要学习有关高中生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把握好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从教材知识中挖掘对学生具有激励效果的因素。例如,在进行“基本立体图形”的教学中,涉及直观图的画法这一重要知识内容,几何知识本身较强的空间感会增加学生学习难度。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也让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设备给学生呈现磁悬浮列车、飞机等图片,并利用数学知识展示其直观图,以三维立体模型呈现其直观图的画法,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以及现代化教学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互动。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这些科技发明的相关故事分享给学生,能够实现对学生情感的鼓励,达到更好地激发其努力学习的效果。
2.以教材知识为基础引入生活问题及数学史知识,以此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兴趣。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思想中明确指出教育教学要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脱离生活实际的教育不是教育。教师在以兴趣激发为前提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将教材内容与生活相关联,也要注重为学生渗透相关数学史知识,开拓学生视野,使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导数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涉及大量数学史知识,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环节中给学生讲解有关牛顿和莱布尼茨创立微积分的过程,讲述微积分的创立在数学史上的重大影响,进而再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能够让学生基于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再如,进行有关“椭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为了减轻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素材活跃课堂氛围。比如给学生展示油罐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分析油罐侧面的性质。通过引入生活元素以及渗透数学史知识,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为其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3.对教材中的问题进行生活化处理。教材中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通常情况下,教师会给学生先讲解理论概念,然后再通过例题分析达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度理解。但是大部分例题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教师可以对例题中的问题进行生活化处理,融入生活素材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数学问题更加具象化。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时,要求学生能够思考并回答:“三个平面最多能将空间分成几部分?”如果教师不对其进行优化和处理,直接让学生进行思考,很难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处理:“一块蛋糕,只能切三刀,最多可以分成几块?”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更具象化,也更有吸引力,能够使其产生主动思考、探究、交流互动的兴趣。由此可见,在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过程中,对教材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生活化处理,以此提升学生主体参与兴趣。
(二)以问题驱动提升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合理设计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对提升其主体参与意识至关重要。而为了达到理想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效果,教师要注重问题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思考问题,考虑其认知水平及思维素养,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并通过多种形式呈现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逐渐提升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以问题驱动提升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
几种。
1.创建层次性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对学生具有很强的驱动效果。而高中生在数学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情境,驱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问题情境互动。例如,在进行“基本图形位置关系(2)”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空间中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照本宣科、直接灌输,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为提升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使其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深入理解与掌握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创建层次性问题情境。比如,围绕这一知识点为学生设计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问题串,驱动学生层层入深的思考和讨论,使其能够达到深度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2.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老生常谈的问题很难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为使学生能够形成自主思考意识,积极主动参与问题互动,教师要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例如,在“二分法”相关知识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只是围绕理论知识和枯燥抽象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可以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如下新颖有趣味的问题:“某单位要针对一段长达10km的线路进行故障检修,为了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你能给出好的检修方案吗?”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和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比较新颖,能够激发学生主体思考的积极性。
(三)以生为本把握好学生主体参与的时机
高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要求教师掌握好学生主体参与的时机,恰当地引导,便于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互动,提升对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效果。
1.借助小组合作提升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设置合作探究任务,对其进行分组,注意探究任务的细化,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完成任务的自主性学习。这种教学形式相对于灌输教学而言,为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创造了良好条件。借助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能够自主思考、互动交流、主动探究,提升其主动性与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找准合适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在进行“常用逻辑用语”的相关内容教学中,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各种情况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可以针对这部分内容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给出具体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小组中分析条件之间的关系,并鼓励学生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这样既能训练提升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又能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教学的重难点。
2.在学生疑惑处引导其主体参与。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学生,及时抓出学生的反馈信息,比如学生的语言、表情、动作等,分析学生学习的困惑,并以此为核心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探讨。例如,在进行“二倍角的三角函数”的相关内容教学时,当见到有关公式的综合运用时,部分学生会面露难色。这时教師要抓住学生反馈的信息,引导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困惑,并通过组织学生共同探讨,以平等的身份加入学生之间的讨论中,这样对提升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以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等至关重要。
(四)以多元评价来提升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评价作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在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中学生主体参与性不强,主要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学生作为被评价方,习惯性被动接受。为了提升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要采用多元主体评价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评价,对提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也有一定作用。例如,在完成“常用逻辑用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后,教师在课程接近尾声时,组织学生展开多元主体评价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围绕学习上的收获、体验、感受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与分享。为提升学生自主评价的质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制订合理的评价标准,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评价方法。最后,数学教师综合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结果,给予学生总结性的评价和指导,应以鼓励式评价为主,增强学生主体参与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出,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评价和指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然需求,也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教师应形成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其学情及兴趣需求,科学设计教学方案,重视兴趣激发,引入多种兴趣因素,采取问题驱动的方式提升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此外,教师还要把握好课堂上学生主体参与的时机,才能最大程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其全面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