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医学人文类课程教学设计实践路径探索

2024-01-05 01:45李小菊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社会医学专业课人文

毛 璐,李小菊,隋 昕,张 梅,孙 松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2)

课程思政是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回答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帮助学生学会思考,读懂中国、看懂世界,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而对于医学院校来说,需要逐步解决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设计问题,真正把医学课程建设成为具有鲜明价值导向、正确政治引领、良好育人效果的课程,改变医学课程普遍存在的“重教书、轻育人”现象,有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社会医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同时也作为选修课供全院学生选修,近5 年的选课人数均在80%以上,是一门影响范围较广、受益面较大的课程。社会医学课程是医学和社会学的交叉课程,包括健康状况评价、健康的社会影响因素分析和社会卫生策略及措施等主要内容,为制订健康相关的社会政策提供切实的依据。本着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原则,对社会医学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1 社会医学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在医学教育中一直存在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脱节的问题,医学人文类课程一般参照西方医学人文课程设置,忽视了思政育人功能。课程建设也相对松散,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与医疗实践脱节[2]。社会医学在学科性质上属于医学人文类课程,医学人文类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3]。一方面,将思政理论融入医学人文类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为医学人文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因为医学人文类课程独有的特点,即相较于医学专业课程更有“温度”,融入“大医”精神、奉献精神等思政元素就显得更为自然和贴切。本文以社会医学课程为例,介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践路径,以期为其他医学人文类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2 学情分析

社会医学的授课对象一般是医学院校的大一学生,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其有如下特点:一是一年级学生接触的更多的是公共课程或医学基础课程,对医学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定位比较模糊;二是医学院的学生均是理科生,理科生最大的特点是比较注重“洋为中用”,而往往忽视“古为今用”;三是大部分医学生认为只要在大学五年努力学好临床课程,就能成为一名好医生,而往往忽视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四是不懂得换位思考,在医患关系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忽视了患者视角。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恰当融入思政元素,课程组教师对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方式等重新进行了设计,并在授课过程中进行了实践探索。

3 教学设计思路

3.1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经课程组教师多次反复讨论,对之前的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内容、考核形式4 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改革分5 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教学设计阶段、实践阶段、反思和改进阶段以及归纳总结阶段。(1)准备阶段。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下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教学设计阶段。本着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原则,从“为何学、学什么、如何学、效果如何”等方面入手,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法研讨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内容、考核形式4 个方面重新对社会医学课程进行教学设计。(3)实践阶段。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课程目标和思政目标,对授课对象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找准思政融入点,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践研究。(4)反思和改进阶段。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入手,利用定量的问卷调查与定性的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发现本轮课程思政改革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和策略。(5)归纳总结阶段。总结经验,厘清思路,为下一步课程建设及将经验向更多课程推广、辐射更多学生提出建议。教学设计改革思路逻辑框架见图1。

图1 教学设计改革思路逻辑框架Figure 1 Logical framework of teaching design reform ideas

3.2 社会医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安排与实施

实施课程思政不能要求面面俱到,这样不但起不到价值引领作用,而且可能由于刻意为之而引起学生的排斥和反感。课程组教师通过学习、讨论以及集体备课等形式,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找出适合切入思政案例的内容,并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安排,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各章节教学内容与思政目标、思政元素及教学实施路径与方法Table 1 Teaching content,Ideological & Political objectives,Ideological & Political elements,teaching implementation paths and methods for each chapter

4 教学体会与下一步改进策略

4.1 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想道德修养和思政理论水平

专业课教师在今后的教书育人过程中,要继续提高自身思政理论水平,不断丰富教学素材与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让思政教育真正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切实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专业课教师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思政理论水平,不但能够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而且也是一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精神的体现。

4.2 提高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

长期以来,医学教育中比较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医学生的政治素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方面的教育有待加强[5]。医学人文类课程因其课程本身的特殊性,在“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应通过各种通径,如举办课程思政讲课比赛、课程思政经验交流和案例分享会等,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医学人文类课程教师,应利用此机会,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育人属性最大化。

4.3 探索课程思政内涵,重新对整门课程进行设计

首先,要重新对整门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归纳和整理,开发教学案例。教研组教师要反复针对案例进行讨论、试讲、修改,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对课程重新进行设计,不仅包括教学内容,还包括教学方法、第二课堂、考核方式等。如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伦理组教师将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与医学伦理经典阅读、社会调查、网络教学等有机结合[6];又如我院医学导论课程组教师组织了 “致敬无语良师”“医生日记”微电影展示等第二课堂活动[7]。这些改革都体现了医学人文类课程教师的用心,并取得了不错的价值引领效果。

4.4 因势利导,在医学人文类课程教学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

医学人文类课程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科特点,因势利导,在课程教学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用心收集和积累与课程相关的思政案例,并定期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另外,要时刻关注国家在思政领域印发的重要政策文件,明确思政领域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案例介绍,并结合学生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做到“以情感人”,有效挖掘课程内涵,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4.5 编写医学人文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通过近几年医学人文类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发现缺少统一规范的、整体连贯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很多时候授课教师是根据自身对于课程思政的领悟和理解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和实践。下一步计划联合其他医学人文类课程教师,编写医学人文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根据医学人文学科特点,挖掘提炼专业内容中蕴含的精神和价值内涵,并通过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推进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2]。

猜你喜欢
社会医学专业课人文
人文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我国社会医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缅怀我国著名社会医学家
——梁浩材教授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我国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发展的比较分析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少数民族地方医学院校加强社会医学教学必要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