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芬
(徐州医科大学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构建大思政体系的指示精神,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之宝,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23 年3 月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作为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且使用广泛的课程,也是研究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工具和途径,社会调查有着与其他研究方法相同的科学原则,也有着一套成熟的程序和特定的方式、工具与技术体系[1-3]。
医学院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既懂医学也懂管理的医院管理人才,在医院管理实践的过程中,调查研究能力则是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掌握社会调查学科领域中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注重各种社会调查方法的运用,并选取实际问题进行社会调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教学过程采用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性较强,尤其是在社会调查活动开展过程中调查者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以此课程为载体,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讨对推动课程思政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医学院校管理类学生更好地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把社会调查研究的思维和方法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与学习中。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也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之一,该课程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调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培养学生获得社会调查资料的基本技能[4-5]。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思政教学总体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学情特点[6-7],探讨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程思政+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教学方案设计。该课程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社会调查概述、选择调查课题及调查设计、抽样设计、测量及实务、问卷设计与评估、资料收集与处理、调查报告及伦理问题等6 个模块。结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的要求[8-10],从“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3个方面探讨“社会调查方法”的学习需要达成的育人目标:培养正确的政治认同、人文素养和积极向上的团结协作理念;通过认识社会调查的理论、方法和过程,提高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活动中的自觉性和科学性,同时清楚地认识到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外延。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课程的育人目标如图1 所示。
图1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课程的育人目标Figure 1 Educational objectives of social survey research and methods course
依据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课程的育人目标,要实现社会调查方法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首先要明确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及教学大纲;其次要依托教学大纲,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实现与课程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要求学生准确掌握社会调查的含义,明确社会调查的任务和方法体系,了解社会调查的相关理论及其方法体系和历史发展状况。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如何用社会调查研究的思维和方法来看待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为学生以后的科研和工作奠定基础。该课共24 学时,安排12 次教学,一次2 学时,其中包含12个理论学时和12 个实验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交替进行。
2.2.1 “点对点”式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点对点”式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是通常采用的一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讲解社会调研方法相关知识点时,结合教学内容的特征,挖掘相应的思政元素和思政案例。比如:在讲解第一部分“社会调查概述”时,教学重点是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含义和特征、任务、相关理论、方法体系、发展史以及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在讲解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史时,可以选择“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进行讲解,同时以毛泽东同志在湘潭、衡山、长沙、寻乌等地的长期系统的社会调查中探索出的“解剖麻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事求是”等观点为例,讲解社会调查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课程思政案例的融入,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总体概况,增长专业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课程的主体部分仍然采用“点对点”的方式推进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以第二部分“选择调查课题及调查设计”为例,核心知识需要学生掌握调查课题的类型、选题的重要性、标准、途径和方法、文献与明确选题及调查目的、制定调查方案等内容。思政元素融入以“我国人口普查课题的实施方案与意义”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经济带”为例进行讲解,使学生在了解到社会调查如何应用到现实生活及社会发展中的同时,开阔视野,提升认识社会的能力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案例的形式“点对点”地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有利于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2.2 “以线为主”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 课程思政元素散落于教学内容的各个部分是常用的思政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知识的同时学习课程思政知识,但是也有其局限性,“点对点”式的课程思政元素在课程整体构成上缺乏一定的逻辑性与整体性。为增强各章节课程思政元素之间的逻辑性,本研究结合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的课程优势与特点,开发了具有较强逻辑性的“以线为主”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按照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的6 个部分,以理论课为基础,结合实验课,发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优势,把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逻辑紧密结合,层层推进,更好地实现课程育人目标。具体融入方式如下。
准备阶段:(1)在讲述“社会调查概述”时,以团队协作为指导思想,对所教授的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成立调查小组,为后续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奠定基础。(2)在讲述“选择调查课题及调查设计”时,以本科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和学习效果为选题切入点,确定选题为“本科生课程思政认知情况及学习效果研究”,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程思政相关政策文件、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设计调查方案,并进一步完善调查设计。
实施阶段:(1)在“抽样设计、测量及实务”模块,依据第二模块设计的调查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对本科生群体进行抽样设计和测量操作化。(2)问卷设计与评估。在该模块,学生仍然以第一模块划分的小组为单位,设计“本科生课程思政认知情况及学习效果研究调查问卷”,并通过讲评的方式对问卷进行讨论,形成完整的调查问卷,实施预调研并修改问卷,形成问卷定稿。(3)资料收集与处理。利用本课程设计的调查问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对汇总后的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处理。
总结阶段:调查报告及伦理问题。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处理分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题目为“本科生课程思政认知情况及学习效果评价”,各小组结合调查主题,可自拟调查报告题目。通过“以线为主”“点线结合”的方式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增强了课程思政设计的整体逻辑性与统一性。
2.2.3 “线上线下”结合,促进“点线结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升 通过利用“学习通”线上教学平台,课前把理论课程相关的学习材料、分布在各章节的点状课程思政素材及学习要求上传到线上教学平台,让学生提前预习和了解即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并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发布实验课学习任务;课后把线下课堂教学中的影像资料及课程材料上传至线上教学平台,方便学生课后回顾与复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答疑平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优势逐渐显现。该课程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结合课程思政元素,在原有课程考评体系的基础上加入课程思政要素考评,制定新的课程教学考评体系。
该课程采用的考核方式是过程考核(60%) 与期末考核(40%)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以小组提交的调查方案、抽样测量方案、问卷设计与评估、收集的资料与处理情况、调查报告为重要的评价依据,结合个人课堂表现及出勤率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这种以课程小组为中心的过程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掌握社会调查的理论、方法、过程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人文素养和团结协作以及接触社会和认识社会的能力。课程结束后依托线上教学平台,发布课程学习及课程思政学习效果与评价调查,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促进“点线结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升。
通过课程思政“点线结合”的有机化改革与探索,使学生学习到如何将社会调查方法应用到实践,同时把课程思政知识有机地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另外,通过该课程的两轮教学改革实践,共发放并回收“本科生课程思政认知情况及学习效果研究调查问卷”4 036 份,该调查数据的收集为进一步研究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教学改革提供了资料和研究基础。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有20.51%的本科生对课程思政这一概念非常了解,37.37%的本科生对这一概念比较了解,34.74%本科生对课程思政概念的了解程度一般,6.06%的本科生比较不了解,1.32%的本科生非常不了解这一概念。同时调查了“是否能清楚地区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调查结果显示40.11%的本科生能清楚区分这两个概念,40.57%的本科生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分处于一般情况,有19.32%的本科生不能清楚地区分这两个概念。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本科生对课程思政这一概念的认知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涉及的主体包含教师和学生,教师要了解课程思政的基本思想,学生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接受者,对课程思政改革的良好认知将有利于增强课程思政的改革效果。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积极主动了解什么是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依据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课程特征与优势、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课程思政素材,并采用“点对点”式、以线为主、点线结合的方式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把思政元素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以线为主”的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增强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逻辑性,同时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促进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专业课程学习,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进行整合,为积极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政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供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1)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后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尚有不足;(2) 从创新和持续方面看,在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把有机化课程思政改革方式推广到医学院校管理类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有待未来研究中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