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甘肃“双师型”认定方案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培养研究

2024-01-04 18:14杨劝生
电脑迷 2023年18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高职院校

杨劝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双高计划视域下甘肃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3gszyjy-019)的研究成果。

【摘  要】 文章对标甘肃省“双师型”教师认定方案,深入分析了G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G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有效方法,以期为兄弟院校开展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师”认定方案;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培养

实践证明,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推动教学模式更新,是保障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通过教学能力要求、培训策略,促进学科理论教育技能化、课程引导教育理论化,可以有效实现职业教学的培养目标,而且在实现过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制造、服务、管理等应用技术类岗位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同时更多学科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高度融合,这也迫切需要高等职业院校拥有一支既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技师实际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双师型”教师认识历程

1990年12月5日“双师型”教师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在政策性层面,国家教委已经明确指出:为了申办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中具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双师型”教师是一个基本要求。在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引导下,出现了对“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讨论。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标准包括“教师系列职称+社会专业技术职称”“教师资格证书+社会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教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双证书+双能力”“专职教师+兼职教师”“教学素质和指导学生实践能力 ”等多种标准。

二、甘肃省“双师型”教师认定方案的主要特色

(一)政策要求相对完备

《甘肃省“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办法》中涵盖了政策目标、认定条件、有效时间、认定程序等8个要素。这些要素都非常重要,共同构成了《甘肃省“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办法》的基本政策。政策目标明确了认定的目的和意义,认定范围明确了适用范围,认定条件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标准。资格业绩是认定“双师型”教师的关键评估指标,有效时间则规定了认定的时限和期限。认定主体则指明了谁有资格进行认定,认定程序明确了认定的具体流程和步骤。

(二)师德师风为一票否决制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作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前锋,“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更要在师德师风上表现出色,体现出爱岗敬业的职业教育理念。因此,需要将师德师风作为认定“双师型”教师的第一标准。

(三)“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与评价考核体现了层次性

根据“双师型”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不同,可以将“双师型”教师等级分为三个层次,即初、中、高级,每一个层次都有相应的知识、能力和责任要求。在初级层次,教师应该具备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胜任常规的教学工作,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等。在中级层次,教师应该具备更为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承担更加复杂的教学任务,比如开展研究性學习和创新性实践等。在高级层次,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应该具备领导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领导团队完成教育改革和品牌建设。

(四)“双师型”教师的认定门槛与职称高低无关

教师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就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的资格。教师应当具备与所教专业领域相关专业实践经验和能力,能够有效指导和帮助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无论教师是否拥有助教、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符合相关标准,即可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发挥其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五)“双师型”教师不等同于“双证书”或“双职称”教师

考虑到社会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职称对“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审核持证人是否符合认定标准时,应重视其所持证书是否与所教专业相关,同时注重其实际实践能力的考核,严格突出实践能力的“含金量”。此外,对于那些通过纯理论考试而没有实际技能考核便获得证书或职称的情况,应该不予认定,以保证教师的实际水平和实践能力达到标准,符合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三、对标认定办法G校教师队伍培养现状与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师资结构有待调整

G校是甘肃省立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成立已有40多年。高职院校虽然招聘了许多硕士和博士应届毕业生当教师,但这些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注重技能的培养,却在“双师型”教师质量上存在较大的问题,教学队伍结构不合理,数量有限,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双师型”教师培训强度不够

G校意识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让培养工作难以达到理想水平。一方面,G校在教师培训方面的投入还不够充分,缺乏对“双师型”教师培训的系统规划和持续支持。另一方面,培养计划和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脱节,培训强度不够,难以覆盖教师的全面发展需求。这种情况导致部分教师缺乏相关技能和知识,无法胜任“双师型”教师的职责。

(三)“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目前,传统评价指标体系过于重视教学和科研,对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缺乏针对性的评价指标,这可能会影响双师型教师的有效培养。此外,许多职业院校对于专业学位提升以及考核没有给予相应的奖励,这会让教师在实践、研究和学术交流方面缺乏实践。教师教育脱离专业实践,教育效果不佳,需要进行改进。

(四)“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有待完善

首先,培训体系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规划路径,导致培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难以得到有效补充和提升。其次,培训内容和方法相对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难以满足不同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和学科特点。最后,师资队伍建设也需要加强,专业能力和培训经验的不足限制了培训效果的提升。

(五)师资力量呈单源通道的局面

G校大部分新教师的学位都是硕士或者博士,只有少数毕业于高职院校。其原因有两方面:商业专家难以进入高等院校,影响了这些专家的职位、薪酬和社会福利;由于薪资有限,资金不足,高职院校聘请商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的难度较大,这些职业教育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企业参与动机不足

部分企业对教师队伍培养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缺乏深入了解和投入。此外,一些企业可能存在其他优先事项,对于教师培养工作并不重视,缺乏积极的动力参与其中。目前,虽提供了实训、临时实训和在职实训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依然不充分,并且教师在企业中地位特殊,难以得到平等对待。此外,企业还保留了产品设计和工艺等重要生产环节,教师无法将所学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教育与产业分离的问题依然存在。

四、G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拓展人才培养渠道,确定人才培养来源

目前,任职于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毕业于职业技术类型的师范院校。高职院校正在逐步引进优秀教师,但也需要将“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从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分离出来,重点调整教师培养体系。这样一来,高职院校的教师培养和引进工作就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更好地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二)完善职业培训机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双师型”教师,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因此有必要加强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其中,生产实习基地是培养师资的重要摇篮和场所。高职院校应积极与社会企业合作,建立职业生产实习基地,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和职业学习小组课堂实践,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满足教师能力建设的需要,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1. 完善岗位轮换机制

“双师型”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和實践经验,把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行业趋势融入教学过程中。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轮岗机制,允许教师参与企业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教师掌握最新的技术、管理和市场趋势,以便更好地培养满足企业和行业需要的人才。小组应与业界建立紧密联系,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确保高等教育院校能够配合市场的需要和业界的发展,并提供更好的职业教育服务。通过这些措施,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2. 完善教师支持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职员工明显出现两极分化。虽然老教师有很多经验,但没有创新做法,青年教师教学积极,但缺少实践培训。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所以需要以教师和教育人才为先导,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均衡发展。此外,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并在日常生活中予以重视。学科带头人不仅具有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而且能够与企业积极沟通,能够聘请优秀的技术人才担任学科带头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构建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

(三)确定教师培训目标,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

1. 培养青年教师

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应更加重视青年教师的素质培训和专业发展。首先,高职院校应建立全面的职前培训机制,为青年教师提供系统的培训机会,提高青年教师的基础教育能力。其次,为配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需要,应通过建立企业培训机制,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潜能,确保青年教师在就业前,已将教学技巧与实际经验有机结合,有较好的自学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2. 培训处于发展阶段的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在内部培训方面,积极探索教育科研项目,优化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育水平,鼓励教师组建专业研究小组,通过组织与企业合作,积极推进内部培训。此外,要组织新领域、新工业技术的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和讨论,构建产教结合的和谐平台,促进内部培训的有效发展,共同提高教学水平。这些措施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促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

五、结语

目前,G校在“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培养和教师团队的建设等方面,与甘肃省第二、三产业高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仍然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因此,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共同推进“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高职院校应以教师学历和专业技能为双向发展的主线,培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四种综合素质的“双师型”教师,以满足甘肃高速发展产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通过建立高职教育与产业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将产学研紧密结合,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和素养,推动高职教育适应产业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卫红.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及其队伍建设[J]. 教育与职业,2014(11):81-82.

[2] 王珏.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06):277-278.

[3] 韦云凤,杨凤敏. 广西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策略研究[J]. 广西农学报,2021,36(03):72-75.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高职院校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