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基于CIPP模型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2024-01-04 16:58孙佳瑜
互联网周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混合式教学互联网+

孙佳瑜

摘要: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国内慕课平台建设愈发成熟,越来越多院校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现状,基于CIPP模型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四个方面,构建了基于CIPP模型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框架。

关键词:“互联网+”;混合式教学;CIPP模型;评价体系

引言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许多较复杂学科的学习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数学功底。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大学数学作为理工科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对专业课程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高等数学”课程具有概念抽象、计算烦琐、逻辑推理复杂等特点。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学生的入学水平参差不齐,“黑板+多媒体”的“单调+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针对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效率低,学生考试不及格率逐年增加。

混合式教学(blended-learning)的概念最早是由Bonk和Graham在《混合学习手册》中提出,他们认为,混合式教学实际上是一种集合了面授教学与多种技术媒介教学的新教学形式[1]。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国内首次正式提出混合式教学概念,他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2013年起,慕课平台陆续在国内创立,学堂在线、果壳网MOOC学院、网易云课堂和中国大学MOOC等成为国内知名的中文慕课平台[3]。慕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学习”模式,具有资源丰富(汇聚世界各名校的优秀教学资源)、自由性大(可以自由选择时间)、灵活性强(可以灵活选择学习地点)等特点,受到很多教学改革者的青睐。因此,为解决“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难题,越来越多的大中专院校采用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1. 混合式教学评价的研究现状

有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的满意度和学习的成效[4]。目前,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较多,但对于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评价研究没有受到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混合式教学中,“线上”“线下”依然沿用了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以学生的试卷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这种评价方式重分数、过于片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全面发展,阻碍了混合式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混合式教学的高效化应用进程。

1.2 教学评价反馈功能不足

由于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缺少依据教学评价结果的自我反思,使教师不能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对授课过程灵活调控,无法在下一轮教学中对教学设计进行合理优化。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系统,不能只局限于以一次考试结果来评判学生的优良等级、教师教学的成效,更重要的是根据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进一步调整教学设计,以真正提升教学质量。

1.3 过程性考核空有形式

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的过程性考核依赖于线上教学资源的教学视频浏览量、教学任务点完成情况、讨论发言的数量、课程签到的数据等,过程性考核空有形式,缺少对学生能力、学习积极性、知识点接受情况的考察和分析,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5]首次对混合式教学质量的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2021年2月,时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针对高校建立和完善混合式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的发布会上指出,要大力推進高校建立和完善适应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的考核评价制度[6]。

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科学评价,关键是要建立科学全面并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评价体系,本文构建基于CIPP评价模型(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评价。

2. 基于CIPP模型的混合式教学评价模型设计

CIPP评价模型由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提出,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此模型强调将评价覆盖教育全过程、全要素,通过全方位收集相关评价信息,为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以实现不断改进并完善相关教育体系的目的。

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四个评价过程即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层次,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个维度,构建《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框架[7]。

2.1 背景评价

背景评价是CIPP模型的第一个评价模块,又称为课前诊断性评价模块,通过对教育设施、教育需求关系、教育机会等进行评价,对教学任务的必要性做出判断。这一阶段重在根据数据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为进一步决策提供依据,具体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2.2 输入评价

输入评价是CIPP模型的第二个评价模块,又称为课前可行性评价模块,帮助教学组织者选择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教学组织,确定最佳教学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这一阶段明确教学设计的最佳方案,为教学的组织、实施和决策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基于CIPP模式的输入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

2.3 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是CIPP模型的第三阶段,又称为课中形成性评价模块,基于教学实施的方方面面进行连续、不间断地监督、检查、反馈,并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与改进,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这一阶段需要记录大量教学过程的数据,提供教学策略的改进方案,修正和重组教学进程,完善教学方案并进一步实施。这一阶段可以持续、反复进行,以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具体过程评价指标如表3所示。

2.4 成果评价

成果评价是CIPP模型的第四阶段,又称为课后总结性评价模块,目的在于判断教育方式是否达到预期标准,教学方案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这一阶段是对教学目标达成程度的评价,为教学计划的再循环提供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决策服务,成果评价指标如表4所示。

结语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本文基于CIPP模型,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构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框架。

未来,笔者将采集教学实践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科学分配并适当调整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进一步完善基于CIPP模型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为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存荣.依据学生学习现状实施高等数学教学改革[J].高等数学研究,2020, 23(4):112-117.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3]汤敏.慕课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23.

[4]刘威童,汪潇潇.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9(1): 107-113.

[5]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EB/OL].(2019-10-30)[2023-09-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6]教育部:大力推進高校建立和完善在线教学考核评价制度[EB/OL].(2021-02-23)[2023-09-20].http://education.news.cn/2021-02/23/c_1211036913.htm.

[7]刘明鼎,张艳敏.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构建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39(3):127-134.

作者简介:孙佳瑜,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2020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OBE理论的混合式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SJGY20200316)。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混合式教学互联网+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