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A 模式的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2024-01-04 10:03周方管茜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9期
关键词:肺叶胸腔镜康复训练

周方,管茜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胸外科,江苏南京 210029)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早期及中期肺癌可采取胸腔镜肺癌切除术进行治疗,其可精准切除癌变部位,但术后患者呼吸阻力增加,影响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功能,导致痰液潴留情况,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水平[1]。因此,在对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手术治疗的同时,采取科学的肺康复训练干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对于提升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2]。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BT)作为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的重要呼吸道管理技术之一,主要包含呼吸控制、胸部扩张、有效用力呼气3 个部分,与传统肺康复训练相比,能够促进患者有效咳嗽、排痰,促进通气功能恢复。但临床实践发现,虽然ACBT 训练的康复效果有目共睹,但容易受到患者训练规范性和积极性制约,影响其应用效果[3]。5A 护理模式是以询问、评估、建议、帮助、随访为主要流程的护理方式,研究发现,5A 护理模式可提升护理的持续性和有效性[4]。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22 年1 月—2022 年12 月接诊的100 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为对象,探讨基于5A 模式的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接诊的100 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指征[5];肿瘤直径≥1 cm;年龄≥18 岁;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躯体性疾病者等;意识不清者;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者。本研究已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50例。 对照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为48~73 岁,平均年龄(62.52±5.72)岁;肿瘤大小2~5 cm,平均大小(3.58±0.24)cm。观察组男30 例,女20 例;年龄为45~70 岁,平均年龄(62.63±531)岁;肿瘤大小2~4 cm,平均大小(3.65±0.37)cm。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肺康复训练。 具体方法为:由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第1 d 开始展开常规肺康复训练,主要为腹式和缩唇呼吸训练,训练10 min/d,5~10 次/d,训练后为患者进行叩背排痰,10 min/次,2 次/d。 最后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促进气道分泌物排出。

观察组在常规肺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5A 模式的主动呼吸循环技术。(1)前期准备。由科室医生、康复师及护士长对护理人员进行ACBT 培训,培训1 个月后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并由护理人员制作宣传视频和ACBT 动作分解视频,发放给参与ACBT训练的患者。(2)训练内容。ACBT 训练主要包括呼吸控制、胸部扩张和有效用力呼气三个主要动作,每个循环包含全部动作,并穿插呼吸控制动作,训练过程患者可采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 ①呼吸控制:包括深慢呼吸3 次,在第3 次吸气之后需屏住呼吸3 s,随后展开缩唇式呼气训练,呼吸的比例为3:1~2:1,4~6 组/次。②胸部扩张训练:首先主动深吸气,随着胸廓隆起后缓慢呼气,以3~4 次为一组,4~5 组/次。 ③有效用力呼气,当患者自我感觉分泌物到达中央大气道,需进行深吸气1 次,之后张口用力呼气,3~5 组/次。 所有患者均需按照上述3 步骤进行训练,每次训练3~5 个循环后进行有效咳嗽,咳出深部痰液,促进肺部膨胀,15 min/次,5~8 次/d。 (3)5A 模式ACBT 训练干预方案。 ①询问,收集所有患者基本资料和临床资料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其中包括姓名、性别、文化水平、临床相关检查及治疗方案等,询问患者对ACBT 训练初识情况;②评估,依照患者的健康档案对其咳嗽、呼吸困难情况进行评估, 指导患者进行1 次ACBT 训练,观察患者的完成情况,对患者独立进行ACBT 训练的能力进行评估;③建议,依照患者首次ACBT 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护理人员给出指导性建议,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阐述ACBT 训练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嘱咐患者术后早期进行ACBT 训练,促进肺功能康复;④帮助,在患者住院期间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逐步展开ACBT 训练,并为患者设定ACBT 训练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增强患者主观能动性。 护理人员需每日监督患者展开ACBT 训练,并嘱咐患者通过自身的进步作为训练有效性的衡量标准,提升其康复信心;⑤安排随访,患者出院时由护理人员为患者发放ACBT 训练资料,鼓励患者出院后坚持训练。 添加患者微信,患者出院后可通过微信群和公众号等方式向患者发放ACBT 训练视频,供患者参考,并每周通过微信与患者进行一次沟通,了解患者ACBT 训练的坚持情况及效果,及时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两组患者均持续训练5 d。

1.4 观察指标

(1)肺功能:干预前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北京智通华宇科技有限公司,型号:K5)检测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 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

(2)运动功能与疼痛程度:干预前后,采用6 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D)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 6MWD 测量方法:让患者穿着舒适的衣服和合适的鞋子在走廊上规定的区域来回行走的距离,在6 min 之内尽可能走的远一些, 最后记录总体步行距离。 VAS 评分方法:指导患者从0~10 个数字之间选择一个代表自身疼痛程度,0 代表无痛,10 代表最痛,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自身疼痛程度越严重[6]。

(3)血气指标水平:干预前后,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并记录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

(4)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 进行评价,WHOQOL-BREF 包括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4 个维度,每个维度分数为130 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生存质量越好[7]。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肺功能对比

干预前, 两组肺功能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EV1、FVC 及FEV1/FVC 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肺功能对比(±s)

表1 两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肺功能对比(±s)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FEV1(L)干预前 干预后FVC(L)干预前 干预后FVE1/FVC(%)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2.36±0.24 2.25±0.47 0.372 0.711 3.25±0.61*2.87±0.34*2.678 0.009 2.44±0.27 2.36±0.41 0.056 0.955 3.61±0.36*3.14±0.29*2.225 0.029 65.96±12.15 64.95±11.17 0.286 0.776 85.90±7.11*76.56±10.09*13.224 0.001

2.2 两组运动功能及疼痛程度对比

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及疼痛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6MWD 长于干预前,VAS 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6MWD 长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运动功能及疼痛程度对比(±s)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6MWD(m)干预前 干预后VAS 评分(分)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215.52±21.95 213.67±22.02 0.470 0.639 424.75±36.23*327.65±28.54*4.620 0.001 4.86±1.31 4.79±1.36 1.185 0.240 2.76±0.45*3.96±0.36*2.416 0.019

2.3 两组血气指标对比

干预前,两组血气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aO2水平高于干预前,PaCO2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血气指标对比[(±s),mmHg]

表3 两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血气指标对比[(±s),mmHg]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1 mmHg=0.133 kPa。

组别PaO2干预前 干预后PaCO2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74.45±8.55 75.36±11.53 0.448 0.655 88.65±8.24*81.15±10.36*4.006 0.000 63.83±5.68 63.95±7.61 0.089 0.929 38.01±3.39*43.28±4.53*4.276 0.000

2.4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 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4 两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组别心理领域干预前 干预后生理领域干预前 干预后环境领域干预前 干预后社会关系领域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55.23±8.35 56.11±9.52 0.381 0.705 98.62±8.24*84.25±7.32*9.172 0.000 65.65±9.56 64.37±8.24 0.145 0.885 101.53±12.62*93.58±15.75*3.433 0.000 60.21±10.24 61.20±10.02 1.414 0.161 95.28±11.15*82.24±9.34*3.951 0.000 61.20±5.33 61.22±6.35 0.373 0.711 97.79±10.47*83.47±8.38*3.349 0.000

3 讨 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作为肺癌患者常用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但由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会对患者生理功能和组织形态造成一定影响,降低患者术后呼吸道分泌物清除能力,增加术后感染等并发症风险。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加速外科康复理念成为围术期干预的重要方向,可通过多学科综合诊疗,将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辅助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减轻对患者心理和生理造成的应激反应[8-9]。以患者为中心作为加速外科康复理念的主要目的,能够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流程优化。 但临床实践中发现,以往临床上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采取的常规肺部康复训练,多以叩背、腹式呼吸为主,虽然与加速外科康复理念相符,但对于远端小气道的分泌物清除能力较差,对患者肺功能改善作用有限,同时可能会增加患者术后胸部疼痛情况[10]。

ACBT 训练属于临床上常用的重要呼吸道管理技术, 有利于辅助患者清除分泌过多的气道分泌物,改善患者通气功能。 ACBT 训练主要分为3 个步骤,即呼吸控制、胸部扩张和有效用力吸气,患者通过3个步骤的循环进行,促进气道分泌物排出,辅助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痰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 其中呼吸控制可刺激气道旁路系统,使分泌物松动,随后使用胸部扩张训练,减轻肺组织塌陷,但注意胸部扩张循环需在3~4 次之内,避免过多胸部扩张导致患者过度充气与疲劳。 最后,采取有效用力吸气将分泌物移动到近端,流向中央大气道后,促进痰液快速排出。另外5A模式作为当前重要护理干预理念, 将护理流程以询问、评估、建议、帮助和随访5 个步骤展现,提升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研究发现,5A 模式指导进行康复训练,可为患者提供科学训练框架,改善患者行为习惯,通过传授技能提升患者康复训练积极性[11]。 因此,通过基于5A 模式的ACBT 训练能够促进患者肺功能及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帮助患者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辅助提升ACBT 训练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FEV1、FVC 及FEV1/FVC 均大于对照组(P<0.05),与丁密等[12]研究结果一致。 这说明基于5A 模式的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可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干预后,观察组6MWD 长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说明基于5A模式的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可辅助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干预后,观察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5A模式的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 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这说明基于5A 模式的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可进一步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5A 模式的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可辅助改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肺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水平,改善血气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肺叶胸腔镜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
帕瑞昔布钠用于肺叶切除术病人超前镇痛的效果
两孔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三孔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效果比较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