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24-01-04 10:03任彬彬陈芳民王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9期
关键词:药疗法偏瘫肢体

任彬彬,陈芳民,王丽

(1.临沂市中医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山东临沂 276000;2.临沂市中医医院康复科,山东临沂 276000;3.临沂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山东临沂 276000)

脑梗死引发的损伤可导致运动皮层功能障碍、神经传导障碍及肌肉功能减退等问题,进而出现偏瘫症状。 偏瘫是脑梗死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会导致患者一侧肢体活动能力受损,造成步态不稳、手部协调困难等,从而对其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产生负面影响[1]。脑梗死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困扰,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及社交障碍等。康复训练是帮助脑梗死患者恢复功能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常规康复训练在一些情况下的效果可能不佳。温针灸是一种结合了针刺和温热刺激的疗法,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来达到治疗目的, 将其应用于脑梗死后偏瘫的康复治疗中,可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肌肉张力和协调性[2]。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一种通过皮肤经穴位传递中药成分的方法,具有促进神经再生、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等作用[3]。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临沂市中医医院脑血管病中心2020 年10 月—2022 年10月收治的100 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对象,探究温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其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临沂市中医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5]中“中风”的诊断标准;经影像学确诊为脑梗死;签署知情同意书;无出血倾向;可适应温针灸、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排除标准:研究前1 个月内接受过其他治疗;伴有脑出血、脑疝等;意识障碍、精神障碍;存在肌肉萎缩、骨质疏松。 本研究通过临沂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 例。 观察组中男性29 例,女性21 例;年龄44~73 岁,平均年龄(62.16±5.52)岁;病程1~5 个月,平均病程(1.99±0.24)月;偏瘫侧别:左侧22 例,右侧28 例。 对照组中男性27 例,女性23 例;年龄41~77 岁,平均年龄(61.52±6.14)岁;病程1~4 个月,平均脑梗死病程(2.03±0.25)月;偏瘫侧别:左侧25 例,右侧25 例。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肌肉强化:指导患者锻炼肌肉力量、增加肌肉协调性,包括抬腿、屈伸肘关节等训练。 (2)功能训练:针对特定的日常生活活动,如站立、行走、上下楼梯等进行训练,以提高患者的独立性。 (3)平衡和协调训练:通过平衡练习、倒立训练等方式,提高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持续治疗8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1)温针灸。取穴:患侧上肢选穴为曲池穴、内关穴、极泉穴(注意避开穴位下方动脉);患侧下肢选穴为委中穴、三阴交穴。操作:对极泉穴及委中穴行提插泻法,强度以肢体抖动3 次为宜;对曲池穴、内关穴、三阴交穴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将艾绒搓成枣核大小,插至针柄上方距皮肤2~3 cm 处,3 壮/次,注意防止艾灰掉落烫伤患者皮肤。1 次/d。(2)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组方:天麻15 g、地龙15 g、白术15 g、钩藤15 g、红花15 g、当归10 g、桃仁10 g、丹参10 g、法半夏10 g、川芎10 g、陈皮10 g、甘草6 g。 准备:由本院中药房提供草药并进行代煎,1 剂/d,煎煮2 次取汁300 mL,将电极片浸入药汁,待彻底浸透后方可使用。操作:使用药物离子导入仪(南京炮苑电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械注准20152090569, 型号:NPD-4AS),把药物导入患者的足三里穴、风市穴、曲池穴、臂臑穴,调节输出强度,设定温度为37~40℃,强度及温度均以患者能承受为宜,治疗30 min/次,1 次/d。持续治疗8 周。

1.3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版Rankin 量表(mRS)对患者进行评估。其中,NIHSS 包括语言障碍、肢体协调能力失调等内容,分数0~42 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越好;mRS 评分为0~6 分,代表从无症状到死亡,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佳。(2)肢体运动功能: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对患者进行评估,量表共50 项内容,包括上肢功能33 项,满分66 分,下肢功能17 项,满分34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出色。(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 指数(BI)对患者进行评估,量表涵盖了10 个方面,包括吃饭、个人清洁、排便操控、行走等,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NIHSS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用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前, 两组的NIHSS 评分、mR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周后,两组的NIHSS 评分、mR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NIHSS 评分、mRS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NIHSS 评分、mRS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IHSS 评分治疗前 治疗8 周后mRS 评分治疗前 治疗8 周后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12.52±2.21 12.56±2.25 0.089 0.928 6.13±1.02*6.85±1.34*3.023 0.003 3.18±0.34 3.15±0.36 0.428 0.669 2.02±0.37*2.59±0.31*8.349 0.000

2.2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FMA 中上、下肢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周后,两组的上、下肢FMA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FMA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FMA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上肢FMA治疗前 治疗8 周后下肢FMA治疗前 治疗8 周后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29.24±3.28 29.10±3.25 0.214 0.830 45.34±5.13*41.61±4.15*3.997 0.000 19.48±2.47 19.65±2.43 0.346 0.729 30.85±4.43*27.87±4.25*3.432 0.001

2.3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周后,两组的BI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BI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BI 评分比较[(±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8 周后t 值 P 值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52.34±5.31 52.17±5.34 0.159 0.873 65.72±5.75 59.31±5.62 5.637 0.000 12.088 6.512 0.000 0.000

3 讨 论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供血不足,使脑组织受损甚至坏死的情况,由血栓形成或脑动脉狭窄引起。脑梗死后偏瘫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的疾病,可导致其受损脑区控制肌肉的能力减弱或丧失,造成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如肌肉无力、麻木、僵硬等[6]。脑梗死后偏瘫对患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生理、心理到社会层面都存在显著变化。

常规康复训练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但效果有限。中医学将脑卒中偏瘫归入“偏枯”“半身不遂”等范畴,认为其发病机制与风邪侵袭、瘀血阻滞及气滞血瘀等因素相关。 风是一种外邪,能够引发疾病, 脑梗死后偏瘫往往与外感风邪入侵有关; 而气滞血瘀指的是气血在脑血管中流动不畅,导致血液瘀积、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起脑血管功能异常及肢体活动受限等症状[7]。 温针灸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促进受损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则可通过局部透药作用,直接影响受损脑区,促进神经再生,改善功能障碍。两种疗法的综合应用可使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更快、更全面。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8 周后的NIHSS 评分、mR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上、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采用温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能减轻其神经损伤,提高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分析原因:温针灸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受损区域的血液供应,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提高受损脑区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减轻缺血与缺氧状态,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8]。温针灸可通过刺激穴位产生的热能, 激活局部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再生和突触重建,这种刺激有助于改善受损区域的神经元生存环境,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神经重连和功能恢复[9]。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可通过药物输送,改善受损区域的血液循环,有助于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减轻缺血缺氧状况,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选择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减少瘀血对神经功能的影响;选择具有神经生长因子活性的药物, 可促进受损区域的神经再生和突触重建,恢复受损神经元之间的正常连接, 提高神经传导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10]。

综上所述,采用温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效果理想,可改善其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可减轻其神经损伤。

猜你喜欢
药疗法偏瘫肢体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无药疗法特色医疗专修班常年招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无药疗法特色医疗专修班常年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