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双,叶秋婷,熊义合,朱明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一医院康复疼痛科,湖北襄阳 441000)
膝骨关节炎为临床多发的慢性关节疾病,中老年群体是该病的高发人群[1-2]。 近年来,因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该病的患病人数有所增长。 患者以膝关节疼痛、肿胀等为主要症状,对其日常生活造成较多影响,需行积极的治疗[3-4]。 既往常规训练虽然可在一定上减轻患者症状,但其治疗周期较长,起效较为缓慢。艾灸为中医外治法之一, 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艾灸,可发挥活血祛瘀、舒筋活络的效果。经筋推拿是以“膝为筋之府” 理论为基础对受累的膝关节筋结行推拿,由此起到松解肌肉、减轻疼痛的疗法。目前,临床尚缺乏艾灸疗法联合经筋推拿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报道。基于此,本研究选取该院2018 年3 月—2023 年3 月收治的98 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分析艾灸疗法联合经筋推拿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效果。 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98 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第3 版《外科学》膝骨关节炎的有关诊断标准;(2)生命体征平稳;(3)近期未行糖皮质激素治疗者;(4)均为单侧患病。 排除标准:(1)妊娠、哺乳期女性;(2)肝肾功能不全者;(3)患有恶性肿瘤者;(4)膝部化脓者;(5)代谢性骨病者;(6)膝部有手术史者;(7)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8)凝血系统紊乱者。本研究已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 例。 对照组男28例,女21 例;年龄44~76 岁,平均年龄(60.41±2.59)岁;体重指数(BMI)17.5~24.9 kg/m2,平均BMI(23.46±0.37)kg/m2。观察组男30 例,女19 例;年龄45~79 岁,平均年龄(60.58±2.40)岁;BMI 17.6~25.2 kg/m2,平均BMI(23.53±0.31)kg/m2。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1)股四头肌训练:患者平躺于床上,双腿始终保持直立,一侧腿先缓慢抬高至45°左右,维持10 s,再缓慢放下,双腿交替进行,15~20 次,总计进行0.5 h。 (2)下蹲训练:患者膝关节屈曲角度需>60°,角度可由大到小,循序渐进,15~20次,共进行0.5 h,持续治疗4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艾灸疗法联合经筋推拿治疗。(1)艾灸疗法:取足三里、鹤顶、委中、悬钟、阴陵泉、阳陵泉、血海、梁丘穴,消毒穴位,之后取一段艾柱,将其点燃,以大头针将点燃艾柱固定于灸盒上进行艾灸, 控制燃端距离穴位2~4 cm,20 min/次,以皮肤发红、出汗为宜,1 次/d,连续治疗4 周。 (2)经筋推拿:患者取平卧位,以按法推拿足三阴、足三阳经筋;以掌揉、拿捏法梳理膝关节四周软组织;点按膝关节四周阿是、委中、鹤顶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在推拿期间,需采用柔和、持久有力的手法,1 次/d,持续治疗4 周。
(1)临床疗效。显效:膝关节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有效:膝关节疼痛有所减轻,活动轻微受限。 无效:膝关节疼痛无变化, 活动严重受限。 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关节炎症反应。 治疗前、治疗4 周后,采集两组关节滑液总计5 mL,离心留存上清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测定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3)膝关节活动度。 治疗前、治疗4 周后,以标准量角器测定膝关节活动度。
(4)膝关节疼痛程度。 治疗前、治疗4 周后,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进行评估,总计10 分,分数愈低表明患者疼痛程度愈轻。
(5)膝关节功能:治疗前、治疗4 周后,以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LKSS)[6]进行评估,总计100分,分数愈高表明患者膝关节功能愈好。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治疗前,两组IL-1、IL-6、TNF-α 水平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观察组IL-1、IL-6、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炎症反应对比(±s)
表2 两组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炎症反应对比(±s)
组别IL-1(pg/mL)治疗前 治疗4 周后IL-6(pg/mL)治疗前 治疗4 周后TNF-α(ng/L)治疗前 治疗4 周后对照组(n=49)观察组(n=49)t 值P 值289.71±23.53 290.45±23.14 0.157 0.876 220.53±18.63 179.45±15.31 11.925 0.000 123.25±14.39 124.30±14.20 0.364 0.717 104.59±10.45 93.20±7.46 6.210 0.000 2.31±0.46 2.38±0.39 0.813 0.419 0.95±0.24 0.63±0.16 7.766 0.000
治疗前, 两组膝关节活动度与膝关节VAS 及LKSS 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LKSS 评分高于对照组,膝关节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对比(±s)
表3 两组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对比(±s)
组别膝关节活动度(°)治疗前 治疗4 周后VAS 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4 周后LKSS 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4 周后对照组(n=49)观察组(n=49)t 值P 值90.25±8.63 90.79±8.20 0.318 0.752 99.69±10.47 113.57±12.26 6.026 0.000 5.69±1.25 5.74±1.16 0.205 0.838 3.21±0.63 2.49±0.28 7.311 0.000 56.35±4.71 56.89±4.36 0.589 0.557 71.49±5.63 79.83±6.48 6.801 0.000
膝骨关节炎在临床的患病率处在较高水平,以膝关节软骨退变及骨质增生为病理特征[7]。 该病病因复杂多样,临床尚未完全明晰,往往认为是年龄、遗传、炎症等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膝骨关节炎症状通常进展比较缓慢,伴随时间的推移将会逐步的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等表现,常导致患者无法灵活活动,而对于病情更为严重者还会完全无法行动,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
既往临床常采用康复训练行治疗,但部分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常难以坚持训练,加之存在训练不规范情况,且训练周期较长,起效缓慢,多数患者难以接受,效果较弱。中医将该病归为“痹证”范畴,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机体正虚卫外不固,由风、寒、湿之邪侵袭机体,痹阻膝部经络,气血运行不通,痰瘀互结所致,故在治疗上需施以活血祛瘀、疏通经络之法。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4 周后的IL-1、IL-6、TNF-α 与膝关节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Lysholm 评分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艾灸疗法联合经筋推拿能够减轻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炎症,提高膝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分析原因认为,艾灸疗法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灸法,能够改善局部气血受阻状态,温经散寒,以温促通,气血得以恢复,进而缓解疼痛[8]。 同时,艾灸足三里穴能够和胃健脾、通腑化痰、升降气机;鹤顶穴能够清热化湿、通利关节;委中穴可开窍苏厥、舒经通络;悬钟穴能够平肝息风,益肾壮骨,通经活络;阴陵泉穴起和胃健脾、化湿的功效;阳陵泉穴具有疏肝利胆、舒筋活络功效;血海穴可调经统血,凉血止痒;梁丘穴起到和胃理气、消肿定痛的效用[9]。诸穴共灸,由此使得膝关节四周气血调和、经络疏通,缓解疼痛,提高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 此外,艾灸通过艾柱燃烧时产生的温热刺激,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与代谢,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关节炎症。经筋推拿运用多种手法对膝关节四周肌肉施以外力刺激, 能够加速局部血管舒张,调节血液循环,使得膝部组织得以濡养,由此消除组织粘连状态,缓解疼痛[10]。同时,运用点按手法对膝关节四周阿是穴、委中穴等穴位行推拿,能够起到舒筋活络、通畅气血的作用,进而进一步的缓解患者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艾灸疗法联合经筋推拿能够协同增效,由表及里,最大程度的加速经脉气血循环,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综上所述,艾灸疗法联合经筋推拿可减轻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炎症,提高膝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临床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