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雅顺
摘要: 心理课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主要阵地,是实现学生人格健全发展重要目标的直接途径。心理课也需要顺应大单元教学的潮流,进行课堂改革,助力课堂提质增效。结合心理课教学及教研经验,分析了小学心理健康学科单元教学的意义与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单元教学;课堂改革;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01-0033-06
新时代教学变革,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新评价“四新”背景下的“新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心理课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主要阵地,是实现学生人格健全发展重要目标的直接途径。心理健康学科也需要顺应大单元教学的潮流,进行课堂改革,助力心理健康课堂提质增效。我结合自身多年一线心理课教学及教研经验,谈一些小学心理健康学科单元教学的开发与设计。
一、心理课的“三无”、“三难”与“三缺”
当前心理学科面临着比较尴尬的处境,因为无课程标准、无统一教材、无教学参考用书,被其他学科戏称为“三无”学科。心理课对于一线心理教师而言,面临着“三难”困境,即“选课难”“备课难”和“评价难”,心理课的开展往往表现出“三缺”: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延续性。
二、小学心理课单元教学的意义
基于当前心理课程开展的困境,心理课堂改革也是迫在眉睫。心理学科大单元教学,符合课改的要求,能为心理课堂提质增效。一线心理教师应该在深度研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在解析心理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更高的视角上开展课程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心理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应当基于核心素养,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心理特点和成长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形成单元主题,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重构课时的教学设计,从而使课时教学间的衔接更加紧密,教学任务更加紧凑,更符合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特点,以实现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心理学科大单元教学的开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1.符合教改要求,为心理课提质增效;
2.课程化零为整,促进专业化、实效性;
3.回归素养本位,深化学生核心素养;
4.提升全局站位,提升心理教师的能力等。
三、小学心理课单元教学的开发与设计原则
“大单元设计”教学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能尽如人意的问题。因而,心理學科的大单元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真正聚焦学生发展需要,深化核心素养。
(一)遵循整体性和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整体性表现为大单元的教学内容应当“大”而有“核”,即围绕着一个核心概念。
系统性则是教学结构的“大”而“有机”:指教学设计组织的各个要素,包括目标、 任务、活动、评价等,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和呼应性,彼此之间密切联动,相互咬合,整体促进,切实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的能力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大单元教学,保证教学实施的各个构成元素在不同的层级上体现出整体性、系统性与整合性,不仅包括对课程资源、知识内容的整合,也表现为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思维活动的整合,更体现在对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的整合。
(二)遵循科学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关注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的能力,因而心理课教学更应该注重预防性、辅导性和发展性,预防性和辅导性要求心理学科要立足于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基础上,即科学性。心理学科教学要遵循科学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即基于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注重学生发展性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心理能力和积极心理品质。
(三)遵循多样性和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课的教学主要以活动的形式开展,大单元教学应当遵循这一要求,开展以“核心任务”驱动“子任务”的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整合多方资源,精心设计多样性的活动性的教学。
四、小学心理课单元教学的开发与设计策略
(一)基于现实意义,明确主题
《纲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学生是社会中的人,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心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环境下产生不同的心理需求。因而,心理教师应该保持灵敏的觉察力,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适合他们的,能切实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心理课主题。
在心理学科大单元教学当中也应当基于现实意义,明确大单元教学的主题。例如,小学一年级入学初,新生容易因为环境突变、学习内容变化、人际陌生等因素,产生入学不适应,此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新生入学适应”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
小学高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早期,出现情绪波动大、亲子沟通不畅、身体巨变下的迷茫等问题,可以开展以“遇见青春期”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
三年疫情过后,许多学生因为疫情之下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心理上容易出现复原力不足的现象,小学高年级可以设计以“提升复原力”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
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可以根据不同阶段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状态,设计以“发展的自我”为主题的纵向大单元教学。
(二)立足核心素养,确立目标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因此,心理课程应该具有预防性和发展性。
西北师范大学杨宝琰教授将心理健康核心素养界定为个体经过后天努力和环境及教育的影响而获得的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并由此逐步形成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关键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质。
心理课堂预防性与发展性的特点与心理课堂核心素养培养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心理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同样应当立足培养学生心理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确立单元教学目标。
例如,“新生入学适应”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其单元教学目标旨在预防新生入学不适应,帮助学生提升入学适应力。适应力的提升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项关键心理能力。
“遇见青春期”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其单元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同一性,学会悦纳自我,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这也是符合学生心理核心素养培养需要,帮助学生健康生活的培育目标。
“提升心理韧性”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其单元教学目标则是:发展复原力、自助力、调适力、发展力等,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心理韧性正是帮助学生发展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关键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质,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生活”这一核心素养。
(三)提高课程站位,搭建框架
大单元教学设计,既有整体教学设计,也有课时教学设计。两者应有效整合,有主有次,同时兼顾。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全局观,基于对整个单元教学的通体把握,教师需要深入研读心理学理论,依据《纲要》要求、学生学习实际需求及学生心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来进行规划。这个全局观对教师本身的教学教研水平要求极高,刚开始进行的时候,教师们可以合作,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上通过不断的集体备课、打磨、切磋来设定最佳方案。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全局观,要求授课教师要提高课程站位,以一种全景的视野来设计整个课程框架。例如,在“遇见青春期”的主题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基于性教育主题的敏感性、青春期学生有好奇和迷茫等心理特点、国内外性教育态度和价值观的文化差异、立足培养健康性心理等因素,授课教师要立足于全景视野,从出生教育、身体教育、性别教育、性安全教育和青春期教育等内容出发,结合生命教育、感恩教育、性别意识、自我同一性、人际交往等心理方面教学内容,确定每节课的辅导目标,确立每个课时的课题,最后形成小学高年级青春期性教育系列绘本心理课的大单元教学框架(见表1)。
在“提升入学适应力”主题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授课教师深度解读相关的论文,从“入学适应力”这个大概念出发,遵循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教师尝试以游戏和绘本为两个主要教学策略,结合五个入学适应能力元素: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的适应、环境的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为出发点,以八大心理品质培养为课程教学目标,构建以“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能力提升”为主题的心理课程框架(见表2)。
在“提升心理韧性”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立足于积极心理学、心理资本、心理复原力、优势视角等理论基础上,以“心理韧性”为突破口,以3I理论中积极认知、人际协助和家庭支持、人际协助、自我效能等因素为具体教学内容,创设“心理韧性增值任务”这一任务情景,学生通过系列活动体验,发掘自身优势资源,提升自身心理韧性,从而积攒更为丰富的心理资本,培养积极心理。本单元教学基于“心理资本银行:心理韧性增值任务”这一核心任务形成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见表3)。
(四)扎根理论基础,选择内容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調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学科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心理课的教学具备辅导性、预防性和发展性,大单元教学设计要扎根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立足《纲要》提出的教学内容,从科学的理论出发,才能使得心理课的内容更具科学性,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心理成长。
在“提升心理韧性”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深入学习积极心理学、心理资本、心理复原力、优势视角等理论,从优势视角理论中选择了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3I策略”为单元教学内容,以积极认知、人际协助和家庭支持、自我效能等元素为课时教学内容。
在“学会适应”主题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深度解读相关理论,立足于《纲要》提出的“学会适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出发,确定课时教学目标,逐层递进地在心理活动课中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与世界的关系,明确自己的家庭责任、集体责任、国家责任等,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学习主动适应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
(五)依托任务驱动,设计课时
心理课是以活动课的形式开展的,具备以任务为驱动的课程优点。学生任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学习实际水平,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任务设计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学生学习任务的设计还需充分考虑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以及心理课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综合性学习情景,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学习任务设计还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阶段性目标的满足感,从而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保证学习效果。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学习,一切基于学生的发展,做好学生心理课堂活动的设计、引导和组织。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学习任务设定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景。
例如: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未来他们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压力,因而,他们需要拥有更多的心理韧性(心理资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心理韧性是一项重要的心理资本。如何提高心理韧性?以心理韧性增值为核心任务驱动课程,学生带着任务从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互助等方面入手设计子任务,通过完成子任务提升心理韧性,完成核心任务,最终重新定义挫折的价值,将心理韧性运用于实际(见图1)。
(六)教学评一体化,以评育人
基于新课改背景,教师要构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发展学生的深度思维。同时强化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教”是“学”的前提,“学”是“教”的目的;“评”是“学”的反馈。
心理学科大单元教学中也离不开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教学评一体化”,从而以评育人。例如,在“提升心理韧性”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授课教师设计了“3I能量币”和单元学习评价手册的评价形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评价(见图2)。
3I能量币是借助国际著名的抗逆力研究项目(International Resilience Research Project, IRRP)提出的可提供直观指导的“3I”策略,以外部支持因素(I have),内在优势因素(I am)以及效能因素(I can)三个内容为理论基础设计的评价体系。共設计四种能量币:3I能量币、I am能量币、I have能量币和I can能量币。3I为综合表现币,用以对学生做综合评价,其他三种能量币可用以对学生做具体评价。
1.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策略进行持续的观察和评价。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完成任务的情况以及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来了解他们对心理复原力的认识和3I策略的运用能力,课堂当中适时用不同的3I能量币来评价学生的表现,可以为学生赋能。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个别交谈,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
2.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是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这个单元中,设计了一些项目式的学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借助3I能量币,不仅可以评价学生对心理复原力知识和提高心理复原力3I策略的掌握程度,还可以评价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反思评价
反思评价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教师设计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回顾他们在这个单元中的学习过程,思考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记录,感悟他们心理复原力的收获和进步。随后,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成果反馈给老师,用以兑换3I能量币(见图3)。
通过能量币的获取和心理韧性存折的增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三维的评价体系中,他们积极落实课堂知识的习得,同时也愿意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实践,完成实践作业,这个过程能切实以评促进学生的发展。
大单元教学的开展,能够帮助心理学科课程化零为整,为心理课堂提质增效,深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小学心理学科大单元教学的探索正处于初始阶段,需要一线心理教师多进行实践探索,共同开辟一条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助力各国进入“素养时代”[J].上海教育,2021(32):22-25.
[2] 崔允漷.单元学历案:让国家课程校本化、素养落地可视化[N].浙江教育报,2022-3-25(5).
[3] 雷浩.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理论基础、内涵与研究方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78-85.
[4] 朱立明,冯用军,马云鹏.论深度学习的教学逻辑[J].教育科学,2019(3):14-20.
[5] 崔允漷,邵朝友.试论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J].全球教育展望,2017(10):24-33.
[6] 崔允漷,雷浩.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4):15-22.
[7] 秦文英.关于“北师大”《心理健康》六年级上册“学会学习”大单元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22(2):114-116.
[8] 王延.高职心理健康课自我意识单元教学设计[J].职业,2015(5):119.
编辑/卫 虹 终校/孙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