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高校思政课注入生机和活力

2024-01-02 01:21:34张立双杨淑艳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3年12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教学目标

张立双 杨淑艳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同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也为高校思政课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提供了生动丰富的素材和營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融入使思政课教学目标更鲜明、理论教学内容更生动、实践教学形式更多样。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 进一步凸显了精神谱系的历史意蕴和当代价值,并直接助力教学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精神谱系;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12-0102-04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融入使思政课教学目标更鲜明

在各门思政课程中,“纲要课”是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相关度最高的课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发展史。“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1] “纲要课”的主线就是中国共产党诞生、成长到发展壮大的历史,以建党精神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轨迹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的始终,是“纲要课”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的精神密码,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时代化和具体化。

“纲要课”的教学目标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髓高度契合。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每一种精神,无一不在以各个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的信念、行为和意志,诠释着“纲要课”教学目标的中心命题。“纲要课”作为思政课的主干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激励青年一代再接再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理论正式提出之前,其所包含的每一种精神作为历史事实的一部分已经分散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章节叙述中。由于没有正式命名,这些具有特定意义的史实始终缺少能代表其精神实质的特定符号,也没能对其精神内涵进行高度概括和凝练。2021年9月中宣部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时,公布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46项伟大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犹如珍珠蚌里的珍珠脱颖而出、熠熠生辉。这些形成于各个不同时期的伟大精神,都是从大量生动、具体的人物和事件中概括提炼出来的,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鲜明政治品格,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精神谱系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包括从建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大别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17种;第二阶段,包括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孔繁森精神等12种;第三阶段,包括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17种。

第一阶段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根据地和革命老区命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坎坷历程,这17种精神充满了革命理想主义,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民主团结是这一阶段精神谱系的主旋律;第二阶段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命名的,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迸发出的“你追我赶争上游”的革命加拼命的豪迈气魄,这12种精神充满了热爱祖国热爱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无私奉献精神;第三阶段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展现的时代风采命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带头攻坚克难、战胜重大自然灾害过程中的时代风貌,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17种精神充满了开拓创新、勇于担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英雄气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2]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就是让新时代大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力量,在百年民族抗争与奋斗的历史进程中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优秀品质。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思想精华,是打开中国革命胜利之门的金钥匙。

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融入使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更生动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将为各门课程的理论教学提供生动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多维立体的逻辑依据,将原本以理论灌输为主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具体鲜活、富于感染力。

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可以用精神谱系中大量生动的人物和事迹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仰,尤其是在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讲授中,结合精神谱系内容去诠释中国精神、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更富有说服力;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可以选取精神谱系中的具体案例用以剖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和当代价值,以及新时代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生成与发展的辩证逻辑;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可以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成与发展过程,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三次飞跃历史进程中,每一种精神谱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果实,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最好注脚。

相比较其他几门课程,在“纲要课”理论教学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融入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更有其独特优势。在以上几门课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融入更多的是侧重于案例分析,用已有定论的精神内涵去佐证、说明相应的理论观点,而“纲要课”则不尽然。“纲要课”是一门以历史为媒介进行思想教育的政治课,但是它又不是简单的政治宣传和生硬的理论灌输,而是通过历史事实引导学生得出历史结论的依据和逻辑,以增强政治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纲要课”首先是一门历史课,既有重大事件发生或英雄人物诞生的历史背景铺垫,又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概述,注重交代史实的前因后果和逻辑关联,最终推出结论并分析其历史意义和历史地位,具有完整性、故事性和启发性。

组成精神谱系的每一种精神都是一个时期、一个人乃至一群人的集体记忆和标志符号,都是值得浓墨重彩加以叙述的大事要事。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每一种精神的背后大多对应着一段重要的历史或是一个重大事件,比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北大荒精神等;以人物命名的精神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格,比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是民族的瑰宝、时代的精华,透过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和人物,展现的是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

在第四章讲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时,要将伟大的“建党精神”作为教学重点进行讲解。教师可以结合优秀影视作品中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和事件来探究历史的真相。例如,迎接建党100周年之际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是一部集艺术性、思想性和启发性为一体的优秀历史巨制,编剧龙平平本身就是党史专家,曾在中共中央党史文献研究室任职,基于深厚的专业功底、翔实的历史资料以及“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该剧高度再现还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们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深深打动和感染着学生,“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在他们心中不再是空洞和生涩的辞藻,而是铁一般的事实和真理。

在讲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时,可以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各种精神融会贯通,其中包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老区精神”等,每一种精神都是中国革命重要节点的标志,都是由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组成。例如,井冈山根据地有一处著名的革命教育基地“小井红军烈士墓”,又名“小井红军伤病员殉难处”,距小井红军医院仅百米之远,这里原是一片稻田。当年蒋介石发动了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国民党军队窜入小井村,因威逼利诱也无法从伤员口中得出红军转移的方向而恼羞成怒,将130多位来不及转移的重伤员驱赶到医院旁边的稻田里全部活活枪杀,其中一位最小的红军战士年仅14岁。当时有一篇《共产主义者须知》的文献中写道:“共产主义者,不畏难,不怕死,不爱钱,为主义而牺牲。”这就是“老区精神”概括的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革命理想信念,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在讲授第六章“伟大的抗日战争”时,采用案例教学法尤为重要。经典抗战英雄故事深入人心、历久弥新,这是对抗战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最生动的注释。在太行山东麓,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八路军主力英勇阻击敌人,子弹打光后就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在牡丹江畔,东北抗联8名女战士在冷云率领下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而遭遇敌军围困,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毁掉枪支,手挽手踏入冰冷的乌斯浑河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这些宁死不屈的抗日壮举体现了中国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辛探索并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实践过程实录。因此,将蕴含丰富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容融入“纲要课”理论教学,具有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功效。

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融入使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更多样

正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一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也是思政课教学活的灵魂。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是理论教学的现实化。将中国共產党人的精神谱系有机融入实践教学环节,用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作为实践教学的鲜明底色,可以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解决困扰思政课多年的实践教学务虚化和过场化难题。

用“人物讲述”形式传承红色基因。“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3]精神谱系中的每一种精神都是这个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高度浓缩,都隐含着一段感人至深、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纲要课”实践教学环节可以设置“历史人物讲述”环节,由学生围绕精神谱系中的某一种精神,选取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人物或一个集体进行讲述,以此带动对一段历史的回顾和追溯,更可以借此加深对该精神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案例教学因受课时和篇幅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的讲述可以与教师的讲述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观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重温红色记忆。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引用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情节和人物辅助理论教学,还可以在课外实践教学环节推荐学生观看和讨论。例如,在迎接建党100周年之际,一档探索党史教育可视化的特别节目《精神的力量》上线了,该节目从历年全国红色主题电视剧中精心挑选50部作为基本素材,这些剧目既有过往的经典《长征》《伟大的转折》,也有时代新作《觉醒年代》《山海情》《在一起》,展示了跨越几个历史阶段的代表性精神谱系。诸如,建党初期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星火燎原的井冈山精神、雪山草地的长征精神、伟大转折的遵义会议精神、抗战时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解放战争时期两个务必的西柏坡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敢打硬仗的抗美援朝精神、独立自主的“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勇于创新的特区精神、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和人民至上的抗疫精神。该节目以传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鲜明主题,以生动展现百年历程的经典电视剧为素材,用历史的厚重回望党的奋斗求索,用艺术的力量传承伟大精神,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多维度呈现方式,以生动的艺术影像、深情的实地探访和真挚的解读感怀,生动再现和还原了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历史人物,让学生在观影中重温百年党史,教学效果良好。

利用區域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社会实践。组织学生通过参观本地红色文化场馆、教育教学基地等,去感受和体验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历史,使他们在自己生活和熟悉的地方去领悟精神谱系的内涵。例如,东北地区的高校可以围绕东北抗联精神进行社会实践,西北地区的高校可以围绕延安精神进行社会实践,江西省的高校可以围绕井冈山精神进行社会实践,贵州省的高校可以围绕遵义会议精神进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可分为“参观型”或“体验型”两种形式,以东北地区高校为例,参观或体验与抗联相关的场馆和遗址,是最便利且最有效的社会实践方式。东北地区作为中国抗战打响第一枪的地方,拥有丰富的抗战历史文化资源,目前仍保存有大量的历史遗址、历史文物以及历史文献。仅在黑龙江省就拥有12个国家级革命老区,200多处烈士陵园、纪念碑、抗联遗址,47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包括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东北烈士纪念馆、哈尔滨烈士陵园等国家级重点爱国教育基地,以及东北抗联博物馆、赵一曼被捕地、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等经典抗联遗迹。还可以组织学生代表参加“重走一段抗联路”的体验活动,去牡丹江地区抗联密营遗址体验当年抗联战士生活战斗的场景;也可以在东北抗联体验式国防教育基地参观集团部落复原场景,了解集团部落的建造目的、建造模式和生存环境,参观赵尚志“木炮打宾州”模拟现场,体验抗联著名将领赵尚志当年的一场传奇胜利。参观和体验活动使学生增加了对当年抗战艰难历程的直观感受,更有助于领悟抗联精神的真正内涵:“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仆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做红色基因的传承人。

总之,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进一步凸显了精神谱系的历史意蕴和当代价值,也使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更生动、教学形式更多样,并直接助力教学目标的达成,对于讲好、讲活思政课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2] 习近平.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J].求是,2021(17).

[3]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责任编辑:王义祥)

基金项目:教育部2020年度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协同体系建构研究”(20JDSZK015);黑龙江省教育厅2020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改革研究专项:“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SJGSY2020028);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年度教学研究项目:新时代背景下东北抗联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的设计与实践”(220190003)。

作者简介:张立双(1967—),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杨淑艳(1965—),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PC Injects Vitality and Vigor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Course of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s an Example

Zhang Lishuang1  Yang Shuyan2

(1. Rongcheng Colleg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 School of Marxism,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main front and main channel for spread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ual genealogy of Chinese Communists. At the same time, the spiritual genealogy of Chinese Communists also provides a vivid and rich material base and nutrient solution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the Outline of Modern and Modern Chinese History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utline course"). The two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This paper intends to elaborate the path and significance of how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Chinese Communists can realize organic integr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Key words: Mental lineag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eaching objectives; Theoretical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教学目标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6:43:34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考试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 09:33:26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3:54:57
初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的创新探究
青年时代(2016年28期)2016-12-08 19:04:32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42:06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8:31:34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33:35
论专题化教学是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改革的趋势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