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案例研究

2024-01-01 00:00:00范明英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案例研究职业教育

摘 要: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核心目的是向社会输送人才,最终目标是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本文探究的就是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旨在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出发寻找振兴乡村的有效路径。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本就是指向实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差异就是在知识教育以外还有职业技能教育,学生在进入职业院校前先要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职业院校的课程安排通常都会参考学生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学生也可以通过针对性更强的专业学习来掌握多种行业技能。在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主题下,文中就从现状、关系、困境和案例分析四个角度出发,探究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乡村人才振兴;案例研究

A Case Study on Develop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Promote Rural Talent Revitalization

Fan Mingying

(Dazhou Technician College,Dazhou,Sichuan 635000)

Abstract: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is to educate people,with the core purpose of delivering talents to society and the ultimate goal of promoting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ractice of develop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talents,aiming to find effective paths for revitalizing rural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In China’s education system,vocational education is originally aimed at cultivating practical and skilled talents.The biggest difference from general education is that there is vocational skills education in addition to knowledge education.Students need to determine their professional direction before entering vocational colleges.The curriculum arrange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usually refers to their professional choices and career plans.Students can also master various industry skills through more targeted professional learning.Under the theme of promoting rural talent revitalization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his article explores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rural talent revitalization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four perspectives of current situation,relationships,difficulties,and case analysis.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rural talent revitalization;case study

职业教育是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设置并实施的教育,也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两个组成部分,其中职业学校教育由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部分组成,对应着普通教育中的不同学历层次,在培养目标、学制、招收学生类型、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升学通道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但不管是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都更偏向于培养技能型人才,虽然技能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却大都能够适应乡村发展,也都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乡村振兴是国家针对乡村发展提出的一项政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提和基础,将职业人才引进乡村,发挥人才优势发展乡村是现代化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也印证了发展职业教育对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价值。

一、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现状

乡村振兴是乡村发展的战略,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2018年9月,《乡村振兴战略(2018-2022)》发布,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2021年3月,《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发布,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颁布,2021年5月18日,《“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方案》发布,到了2022年,“乡村振兴”成为两会上关注度第八的热点话题。时至今日,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形成,通过向乡村输送人才的方式振兴乡村的有效性已经得到验证,亟待进一步推进与落实。但就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现状而言,体系不健全、质量不高、资源匮乏的问题还是影响职业院校向乡村的人才输送和乡村的人才留存,这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也造成了不小的阻碍,想要通过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话,有关部门与机构就需要从实际出发落实对实践方式的优化与调整。[1]

二、职业教育与乡村人才振兴间的关系

(一)职业教育与乡村人才振兴相互影响

职业教育是直接对接市场和企业的教育,如果学生毕业后不选择继续求学就会流入就业市场,而乡村对职业院校的部分毕业生来说就是一个专业对口的市场,可以为这些毕业生们提供对应的工作岗位。与之相对的,乡村与城市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决定了其对人才的弱吸引力,大部分的乡村都很难吸引到优秀人才前来就业,没有人才作为支撑,乡村的发展速度就会变慢甚至陷入瓶颈。而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的技能型人才进入或回到乡村以后,就能够对乡村管理或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意见,进而推动乡村的发展,提升乡村的整体竞争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2]在此过程中,职业教育与乡村人才振兴之间就形成了一个逻辑上的闭环,并基于这个闭环产生相互影响,最终同步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乡村人才振兴的实现。

(二)职业教育能助力乡村组织和文化建设

职业教育虽然是侧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教育,但同时也承担着文化教育的职责,不管是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还是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其文化水平必然都能满足职业发展的基本需要,其中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也属于知识型人才,在拥有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也具备高等教育知识。因此,职业教育向乡村输送的人才除了能为乡村发展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乡村发展提供知识和文化层面的支持,通过人力资源层面的建设来带动学习型社会和乡土文化场域的建设,从根本上提升乡村治理的文化品格,为基于文化的“软治理”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社会发展的差异造就了乡村文化建设较城市相对落后,这是客观的事实,要改变这一客观事实就要强化乡村治理的文化属性,由专业人才带领着完成乡村的文化建设。

三、乡村人才振兴视域下职业教育的困境

(一)乡村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错位

经济层面上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了社会资源向城市的倾斜,包括教育资源。就职业教育而言,很多职业院校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招生途径、就业指导等方面都鲜少考虑到乡村的发展,也没有针对乡村发展的需要来对教育和办学模式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再加上部分乡村受地理位置限制而形成的民风封闭、效益低下、消极对待甚至抵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乡村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之间就形成了断层和错位。[3]在这种情况下,从职业院校中毕业的学生虽然掌握了某一特定行业的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但要么行业本身就寄生于城市环境中,要么就在实践层面上与乡村的现状不匹配,人才进入乡村后一方面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难以快速地适应乡村生活,流失率极高。

(二)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乡村产业结构不够适配

从古至今,乡村与城市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都有很大的差异,进入现代社会后,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更是放大了这种差异,如今大部分的热门行业都依赖城市这片土壤,城市中相关产业的聚集也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产业链保障。而相对于城市中五十到一百的发展阶段而言,乡村中很多热门行业的发展还没有从零突破到一,在经济上仍然依赖传统的农业。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中相当一部分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乡村的可能性就趋近于零,同时就另一部分农业相关专业的设置而言,也有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在新旧专业的更迭和重组中没有考虑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对现代化农业的关注度不够,整体专业结构还是偏向于传统农业,无法与现代化的乡村农业形成有效对接,也无法服务乡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4]

(三)学校、政府、行业间未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

在乡村人才振兴视域下发展职业教育,学校、政府与行业间对人才提供的支持就是为乡村留住人才的关键。城市化的推进使得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变得更加明显,乡村对于优秀人才和中青年劳动力的吸引力进一步下降,即使国家通过政策上的支持和倾斜向乡村输送了人才和劳动力,这些人才也很难聚集起来并留存下来,持续性地为乡村发展提供支持和助力。基于此,想要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来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话,学校、政府、行业间还未形成的人才培养合力就是需要突破的一大困境,从对人才的培养开始,到人才回到乡村后个人价值的发挥为止,过程中学校、政府和行业龙头都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助力,以便于在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之间搭建好桥梁,助力职业教育衔接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形成。

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是重庆市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重庆五一技师学院升格而来。在乡村人才振兴之路上,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对口帮扶了巴南区双河口镇塘湾村和开州区满月镇天宝寨、天子村,通过职业培训、产教融合、公益慰问、艺术乡创这“四驱”来提升乡村人才的素质,也带动了乡村人才的就业和乡村的发展。

发展职业教育以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将职业教育中培养出的人才输送到乡村中发光发热,另一条是让职业教育教师深入乡村,对乡村中现有人口进行职业培训,提升其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在“多对一、一帮一”的帮扶制度下,职业教育之于乡村人才最大的助力就是能够为当地政府和居民带去新思想和新技能,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响应巴南区“党建引领·百村振兴”这一部署安排而对巴南区双河口镇塘湾村和开州区满月镇天宝寨、天子村提供的技能帮扶就能够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提供原始动力。

过程中,院校主要是通过建立“联建”“联学”和“联动”机制的方式来推进对乡村人才的实用技术培训,将农业、手工业、电子商务等与乡村现代化发展相关的技能与技术教给了当地村民,实现了对当地村民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职业学校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的同步推进是发展职业教育并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以学校为驻地的教育和以乡村为驻地的帮扶在覆盖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异的存在,二者的同步推进才可能让更多的乡村地区受益,也才可能落实对乡村和乡村人才的振兴,让更多的乡村迈向繁荣和富裕。[5]

(二)逻辑与实践

1.政府视角:协同院校、行业搭建人才培养新框架

政府是乡村振兴项目的行政引导主体,需要承担起的是制度保障、统筹协调和宣传发动的工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者与掌舵者,政府掌握能体现乡村实际发展情况的绝大部分数据,而这些数据就是宏观调控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方向和目标的依据,政府可以结合真实的数据来统筹规划职业教育和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逻辑,为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落实提供实际的支持和助力。基于此,政府视角下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就在于人才培养新框架的搭建,政府需要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优势,协同院校与行业来完成人才培养新框架的搭建,助力职业院校专业结构的整体性调整,并有针对性地向职业院校提供经费投入、项目安排和人才使用方面的政策优惠或政策激励,实现对职业教育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效果的最大化提升。

2.院校视角:协同政府、行业打通人才输送新路径

职业院校是乡村振兴项目的教学支持主体,需要承担起的是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向乡村输送人才和为乡村提供技术帮扶的职责。对教育的调整和优化是发展国家经济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关乎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效果和发展速率。而对职业教育的调整和优化更是发展乡村的关键步骤,职业院校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能为其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院校视角下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就在于人才输送新路径的建构,院校需要承担起作为一个教育主体需要承担起的社会服务责任,在明确自身定位和能力的前提下,依据乡村发展的现状来制定指向乡村人才振兴的不同策略,大方向是发挥职业院校智库优势来向乡村提供技能培训,从教育、农业、营销的三个角度出发,深入乡村去培养新型农民,以实现人才振兴。

3.行业视角:协同政府、院校构造就业支持新体系

行业的构成主体是企业,而企业就是乡村振兴项目的技术支持主体,能够为乡村提供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人才留存的角度出发,落实对乡村的人才振兴。乡村相比于城市的弱人才吸引力主要是由两个原因导致的,一是乡村不能够为人才提供充足的岗位,二是乡村的发展路径窄、发展上限低,无法为人才的生存和生活提供保障。因为这两个劣势的存在,从外面引进人才的路线走不通,在内部培养人才的路线也横亘着诸多障碍。因此,行业视角下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人才振兴的关键就落在了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上,企业需要协同政府和院校来推进就业支持新体系的构造,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对不同乡村的职业教育帮扶上,一方面助力政府相关战略的落实与推进,另一方面助力职业院校相关培训的顺利开展,此外也助力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个人作用和价值的充分发挥。

五、结语

总而言之,振兴乡村是建设现代化国家过程中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项任务,而“人才”就是落实乡村振兴的关键,正所谓“治国经邦,人才为急”,社会的创新和进步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与助力,因为有人才有家,有人也才有国。职业教育是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型技能人才的教育,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开花可以源源不断地为乡村输送人才或培养人才,为乡村的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而以发展职业教育的方式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想要达成理想效果,就要站在新时代的新视角下联动多主体培养了解现代化农业并具备现代化农业技能的新型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慧琴,严利,仲泓宇.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从软治理到绿色发展[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37(6):55-57.

[2]孙晨.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教育助推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J].国际公关,2024(6):182-184.

[3]韩剑颖.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需求变化、现状评述与实践路径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5):76-85.

[4]陈晓燕,张明.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多元协同模式探析[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24 (4):26-31.

[5]张慧青,邵文琪.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2):81-86.

(责任编辑 朱梦琳)

猜你喜欢
案例研究职业教育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器材“一物多用”的案例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08:53:52
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雷蒙德·马丁历史学客观性理论之思考
青年时代(2016年28期)2016-12-08 15:15:18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干预的案例研究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8:03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2:09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基于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略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