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学生体质监测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4-01-01 00:00:00杨少文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学生体质评价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归因,从学校、家庭、社会、教师、学生五个关联层面分析学生体质监测的阻力因素及其成因,以“第三方评价”引入,构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师—生—家—校—社”多元参与,齐抓共促的责任合力,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生体质;体质监测;评价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Monitor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Yang Shaowen

(P.E.Department,Baotou Vocational amp; Technical College,Baotou,Inner Mongolia 014035)

Abstract:The paper uses literature,investigation,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Standards”.It analyzes the resistance factors and causes of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monitoring from five aspects:college,family,society,teacher and student,introduces “third-party evaluation” to establish a multi-faceted participation model of “teachers-students-parents-colleges-society” for monitoring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forming a collaborative effort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s.

Key words: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physical fitness monitoring;evaluation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指标。[1]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就必须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就要从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健康。[2]青少年作为人生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通过科学有效的体质健康监测手段和完善评价制度,保障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学习健康卫生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强化运动参与,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健康发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所采取的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具体措施,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强化了青少年健康发展,但测试对象的主体认识不足,测试“应试化”倾向明显,有悖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初衷。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按照非随机典型抽样,选取了内蒙古自治区8所本专科院校以及各学校全日制本专科生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对高校《标准》执行现状进行走访调查,以及学生体质监测关联主体调查了解,分析原因,探究学生体质监测各关联主体的应对策略,为学生体质监测“第三方”评价机制构建寻求依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标准》执行现状

调查的8所本专科院校,都按国家要求推行了《标准》。成立了体质健康测试中心或有专人负责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同时制定了《标准》实施保障等相关管理制度,发布年度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报告,基本上形成了自上而下,全员共识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

1.对《标准》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组织领导是《标准》执行的保障,调查的8所院校,除了内农大、内科大外其他6所学校《标准》测试工作几乎交由体育教学部门全权负责。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体育教学部门直接管理执行体测工作,使《标准》工作等同于二级职能部门的任务,表现为定期完成,反馈学生,缺乏监测监管。校长牵头的多部门联合工作组,领导《标准》执行工作,更鲜明地将学生体质健康工作上升到学校的中心工作,自上而下督促各系部执行落实《标准》,校内层面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实施监测,从行政层面建立反馈预警机制(如图1所示)。

例如,内蒙古农业大学成立了由分管学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学生处、体育教学部及各教学单位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体育教学部,在《标准》执行和政策落实工作中获得广泛认可,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因此,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设“内蒙古自治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与促进中心”,以此来牵头促进全区学生体质健康工作。

2.学校《标准》组织实施

体育教学部门作为《标准》的具体实施主体,所有院校都成立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或由专人负责该项工作,表现出各教育主体对《标准》制度的贯彻落实态度。在具体组织实施中,基本呈现课内测试和课外测试两大类组织形式,各有侧重,测试效果差异较大(如图2所示)。课内测试,首先从认识上将《标准》视为体育教学效果的监测手段,与体育教学密不可分,将《标准》测试写入授课计划,教师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实施、监督学生测试保障工作,在测试周期内有序完成《标准》测试,形成教学与《标准》测试目标、过程、结果高度关联。课外测试,从认识上将《标准》测试工作当作专项工作来完成,强调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由体测中心或负责人统筹安排在课外时间集中完成《标准》测试工作,与教学工作两条线推进,只存在目标与结果关联。

通过调查,两种《标准》测试组织形式占比不同,多一半学校将《标准》作为体育教学质量诊断的主要依据,通过课内完成测试,同时要求教师全员参与。从访谈中可以看出,各学校除了对《标准》的认识高度存在一定差异外,所有受访的学校一致反映,《标准》组织实施工作量大,教师测试压力大,师资短缺是《标准》组织实施最直观的问题。

3.学校对《标准》的管理应用

调查的学校基本都能够遵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开展测试工作,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其中75%的学校将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38%的学校严格执行学生3年或4年平均成绩达不到50分者不能毕业;大部分学校未能严格将测试成绩与学生毕业挂钩,特别是职业院校由于学制、实习、学生就业等多方面客观因素普遍不作明确要求。但是,为了引起学生对测试的重视,大部分学校将测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入体育课成绩;执行的学校也一般都存在毕业前反复补测来提高学生的通过率,这些现象都最终导致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视程度不高。

通过调查,88%的院校每年都会对全院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做分析总结报告,这也是当前学校行政对学生体质监测的普遍形式,掌握学生体质的状况,起到内部预警的作用。学校作为学生体质监测的管理主体,同时又是责任主体,出于“责任主体”的考虑,在政策压力下规避风险、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也是其必然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自我监控的目的,形式上是对上级行政负责,对学生的反馈,但体质改善措施则显得制度落实疲软。调查显示,所有学校都能及时将测试成绩反馈给学生,其中38%的院校使用信息化平台即时反馈体测成绩及相关数据;成绩信息传递方便快捷,但是针对学生个人成绩数据的分析建议的功能尚不具备,学生自我健康认知表浅和改善健康水平的主观意愿不足。

通过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对《标准》的执行落实的现状可以看出,学校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形成共识,将学生体质健康作为衡量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实施《标准》测试工作。对于《标准》在学生体质的监测评价过程中的激励和强化学生参与身体锻炼方面缺乏有效的干预途径。

(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认知度

1.学生对《标准》测试目的意义的认识

《标准》测试是为了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通过教育引导,反馈监督、评价激励等手段使学生认识与了解自身体质健康状况,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改善体质和健康水平的教育评价制度。

在《标准》测试主要目的的调查中发现(如表1所示),认为《标准》测试的目的是“体育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的占到50%,还有14%认为是“运动能力评价标准”,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标准》测试的目的认识停留在体育课层面,被动参与测试。相较而言,有26%的学生认识到《标准》测试是“评价个体体质健康水平的综合指标”,这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体育锻炼有利于个体健康的促进和提升,是理性、进步的认识。然而,认识到《标准》是“促进个体主动锻炼的激励政策”“评定学业成绩的基础依据”占比不到10%,这反映出学校对于《标准》政策的解读、宣传以及政策执行欠缺力度,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2.学生对《标准》测试项目的认识

《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3-4]内蒙古自治区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针对高校大学生设定了8个测试项目(如表2所示),统一规定,便于监管,在学生群体中也有了普遍的认识。

通过表3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测试项目“了解”和“比较了解”占比达92%。其次,对于“测试项目的注意事项”有高达30%的学生表示“不了解”,通过访谈得知,两方面原因导致,一方面,学生在大学之前的学段对《标准》测试的不重视,导致学生没有接受过测试规范的训练和指导;另一方面,高校的测试时间集中,人数众多,任务紧迫,学生属于“被迫”测试状态,仓促应对测试,这种现象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大部分学校测试负责人也表示,上万人的集中测试,学校特别是体育教师疲于应对,安全完成测试任务成了教师追求的工作目标。最后,对于“测试项目的成绩评价含义”,“不了解”的占到63%,由此可看出,学校在《标准》实施过程中,宣传和动员的效果不是很好,对于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反馈,促进干预还缺乏有效的措施,这对《标准》实施的科学发展是不利的。

3.学生对《标准》测试的态度

态度来源于人们对事物的欲望、愿望、需求与信念等行为的反应倾向,是一种个人的心理状态。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态度和对自身健康的认识也影响着《标准》测试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调查发现(如表4所示),有86%的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状况“非常关心”和“比较关心”,在访谈中了解学生重视《标准》测试的原因时,提到最多的原因是“体测不合格不能毕业”;其次,是影响评奖评优和体育课程成绩。这说明,把《标准》测试结果同学生毕业、评奖评优包括体育课成绩挂钩,从客观上引起了学生对《标准》测试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自主体育锻炼,这种积极的态度局限于学生利益需求,因此,在建立全员参与的学生体质监测评价体系,寻求多元化干预途径,强化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标准》的家长认知度

本研究以家庭作为社会人群中对于学生影响最为直接的要素来展开调查。为了对家长的调查更具针对性,在发放学生问卷的同时,使用问卷星将家长问卷发送给学生,利用网络实现学生—家长问卷调查同步进行。

1.家长对《标准》测试的认识

通过线上问卷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62%的家长“不知道”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这与我们调研的8所学校都没有建立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家—校”联系机制的结果是相吻合的,家长对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零参与”。选择“知道”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的家长占比38%,通过附加问题选项结果统计(如表5所示),“你认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目的意义是什么”,按照选择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45%的家长认为《标准》测试的目的是“体育考核”;28%认为是“评定学业成绩的基础依据”;18%认为是“评价体质健康水平的综合指标”;9%认为是“促进主动锻炼的激励政策”,可以看出家长对《标准》测试认知的倾向性与学生的认识水平高度相关,选项的分散程度,也进一步说明家长对于《标准》测试的目的意义认知模糊,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处于“低认知”水平。

2.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

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域,对于个体的行为习惯养成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家长对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育行为和健康发展。通过调查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对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必要性,81%的家长认为“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认为“不重要”的仅占2%,这足以说明,现在的家长对于体育锻炼的健康促进作用有积极明确的态度。因此,学生体质健康促进需要家长的参与、监督。

3.家长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期待

通过“家长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期待”调研数据分析(如表7所示),按照选择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期望“全面发展”的为33%,“健康第一”为31%,“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17%,“达到学业考核评价的基本要求”的为12%,“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为7%;可以看出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对于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情感期待就是“全面发展”“健康第一”,两项占比64%,这也代表了大部分家长的心声,与学生体质监测的目标一致,因此,学生体质监测必须引导家庭参与,形成“家—校”合力。

三、《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阻力因素分析

学校在《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政策弹性变通”使得《标准》的执行效力减弱。学校既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执行主体,又是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治理主体,兼顾职责和利益双重立场。

家庭在《标准》实施中的长期缺位导致学生体质监测“家—校”协同机制缺失。在调查的学校中,没有学校就学生体质监测建立家—校沟通的先例,导致家长对学生体质监测制度“低认知”“零参与”。

社会组织参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服务缺乏专业化、系统化、产业化,难以有效解决。调查发现,目前社会第三方机构或组织参与学生体质监测评价工作还局限于服务学校,或基于设备的售后服务或基于技术维护服务,缺乏专业的全流程、全业域、全人群的健康监测、评估、反馈等管理服务。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相对缓慢,体育教师在《标准》实施中工作中曲高和寡,直面压力,无法保质保量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

学生作为体质监测的对象,对个人健康发展的认识没有直观感受,体育锻炼主动性不足。学生参与《标准》测试着眼于功利,趋利避害。

四、科学构建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对策

学校全员深化认识《标准》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要求,将其纳入人才培养质量的量化指标体系。完善组织领导,明确量化指标,从人力、物力、经费等各方面保障构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体系。

家庭积极参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加强“家—校”沟通,确保对学生健康状况的知情权、监管权,鼓励带动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立足于健康服务产业,以专业的第三方社会机构,服务政府、学校、家庭、教师对学生体质监测管理的多元需求;线下承接委托方的测试工作,线上以学生体质健康为中心,建设“师生家校”服务平台,形成学生体质“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的闭环体系(如图3所示)。

教师应当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价反馈及学情分析设计课堂教学,强化学生身体素质能力,针对性指导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教师全员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激励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爱好。

学生必须学习和了解体质健康测试项目评价指标的意义,正确看待个人体质健康差异化发展,在教师或专业机构指导下,主动监测,积极干预,改善、提升个人体质健康水平,养成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

五、结语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学生体质健康内涵的进一步丰富,从“体质健康”向“健康人生”延伸,亟待专门的、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市场化运作,以健康产业的姿态,服务政府,服务学校,服务学生个体。构建“师—生—家—校—社”多元参与,齐抓共促的责任合力,确保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全面促进和服务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EB/OL].(2017-10-18)[2024-06-20]http://cpc.people.com.cn/nl/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2]习近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EB/OL].(2016-08-21)[2024-06-20]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821/c64094-28652210.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S].2014-07-07.

[4]倪莉.高职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认识现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9):29-31.

(责任编辑 吴乌英嘎)

猜你喜欢
学生体质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黔南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学生体质状况与体育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
武术研究(2016年11期)2016-12-16 14:05:57
昔阳县中学武术操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武术研究(2016年10期)2016-12-15 19:41:08
提高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研究
发挥学校体育优势,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考试周刊(2016年29期)2016-05-28 09:49:43
浅谈我国校园足球计划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及发展现状
科技视界(2016年10期)2016-04-26 23:08:40
试论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途径
考试周刊(2016年5期)2016-03-11 09:12:19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