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应用等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开始逐步在幼儿教育领域渗透,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深度融合开始成为课程教育改革的方向。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深入应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口、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前提下大力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因此,教师应善于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各类教学中,以此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幼儿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学前教育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幼儿教育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便捷、智能功能,能有效提升幼儿教育的科学性、趣味性。教师在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主题情境,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激活幼儿的思维,在充分培养幼儿动口、动手能力的同时给予其更丰富的创造和想象空间,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形成。
值得关注的是,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在于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以及有效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从而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因此,笔者从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善用信息技术手段等三个方面阐述在幼儿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效策略。
一、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幼儿园要提升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需要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幼儿园要侧重引导教师,有效结合教学方案做好深入学习工作,从而促使幼儿在信息技术的熏陶下,以及在学习和游戏过程中有效提升专注力,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幼儿园在开展培训工作的同时应注意将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进行结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幼儿教师只有切实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并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应用信息技术,才能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
教师综合素养的形成能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能有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涉及幼儿教师引导幼儿的活动,又涉及幼儿教师的备课。在培训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培训。如幼儿喜欢动画,幼儿园就可以安排相关的动画制作培训等;如幼儿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幼儿园就可以安排相关的微课、微视频制作培训;等等。根据幼儿的认知、思维特质,研发设计相关的信息技术培训内容,能让教师的引导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幼儿园要通过多元培训的方式引导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有效的手段,设计交互式的聲色光影课程,促使幼儿在领略现代科技的神奇中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有效落实幼儿教育的智能化、现代化和科学化发展。幼儿园在组织教师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把握教师的学情,还要激发教师培训的兴趣,调动教师培训的积极性,激发教师培训的创造性,让教师从“要我培训”转向“我要培训”,增强教师培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也一定要采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换言之,对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要以信息技术的形式培训信息技术的内容,从而让教师切实感受、体验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好处。同时,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要将培训延伸到教师的生活之中,让教师的专业技术学习融入、渗透到日常之中。
二、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增添学前教育活力
3~6岁的幼儿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一体化、直观化的优势,能促使幼儿在语言、肢体、健康、艺术、韵律等不同领域都有更好的发展,有效增强幼儿对现代社会的形象认知和对生活技能的掌握。在课堂上,将一些视频引入其中,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同时,可将幼儿的活动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实践证明,借助可视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能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
目前,从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应用现状来看,很多教师没有精准把握信息技术应用的比例,不符合幼儿教育的实际诉求,从而出现幼儿在课堂上审美疲劳、互动不够积极的情况。因此,教师要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善于合理搭配,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信息技术的手段与非信息技术的手段融合起来,采用整合教学策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资源中的视听媒介具有有趣、生动、直观的特征,契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具体要求,能有效弥补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不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正确、合理地借助多媒体,创设趣味教学情境,引导幼儿在生动的主题情境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激发幼儿参与课堂互动问答的主动性,促使幼儿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内容。
例如,教师在“风在哪里”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视听设备,通过给幼儿倾听风的声音,为幼儿创设主题情境;通过播放生动形象的动画,引导幼儿在教师生动的朗诵中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在树儿、花儿、草儿的摇曳过程中体验风的方向;通过真实自然的情境理解风带给自然的不同变化,在儿歌中感受风的灵动之韵。教师也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不同程度的风,让幼儿丰富对风的感受,在儿歌的节奏中模仿,尝试有情感、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并根据句式结构大胆改编。
(二)优化信息化资源,融合主题教学活动
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将所挖掘的课外学习资源和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整合,在教学中善于灵活变通,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格外注重幼儿的主体精神和想法。在开发幼儿信息化活动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幼儿家长、社区志愿者等共同参与设计研发。如此,众筹众谋、群策群力,就一定能发掘出高质量、高品位的活动资源、素材。
例如,在“什么是报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课外阅读资源,融合教学主题,选择幼儿特别感兴趣的绘本故事《报纸上的洞》进行师生共读。教师通过对绘本中苹果猪、丑小兔的介绍,在引起幼儿情感共鸣的过程中进行深层的阅读体验,通过在PPT中生动展示报纸的洞一点点变大的方式,将丑小兔渐渐敞开心扉的过程利用信息技术生动地展现在幼儿面前,在引导幼儿观察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其思维能力,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中促进幼儿观察想象、分析判断、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可以将相关的阅读任务布置下去,让家长陪伴自己的孩子阅读。如此,幼儿的阅读会变得多元、丰富。因为不同的家长对同样的绘本会形成个性化、差异化的解读。教师要尊重幼儿家长和幼儿的解读。在幼儿解读的基础上,可以举办幼儿班级读书会,让幼儿讲一讲故事、演一演故事,等等。如此,能让幼儿的主题活动变得鲜活、生动。
(三)创新教育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興趣,帮助幼儿逐渐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勇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品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方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提升幼儿的活动质量,优化幼儿的活动品质,创造独特、富有生机的课堂样态。
例如,在“口罩的秘密”的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育方式,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布置幼儿自主探究作业——引导幼儿回家开展家庭口罩大调查并收集口罩,通过在课堂上踊跃介绍和展示初步对口罩进行认知;教师积极引导家长和幼儿一起对口罩知识进行收集并一起参与手抄报制作活动,并且通过“剪口罩”活动仔细观察口罩的构造,在亲子合作探究、动手制作实践中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后,教师在课堂上利用PPT展示自主探究成果,并通过介绍儿童口罩的挑选原则及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引导幼儿在探究中获得佩戴口罩的生活知识。实践证明,创新教育方式,能让幼儿形成一种“使熟悉事物陌生化”的洞察力,能让幼儿形成一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相较于知识、技能,这种洞察力、想象力更为重要。因为洞察力、想象力能给予幼儿新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行动方式。
三、善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严格实施通过网络汇报园内工作,通过网络监督、评价、管理,积极落实幼儿保健知识储备、分享的资源管理,加强线上育人功能的同时采用在线教育平台来提高教学评价质量,注重对园内教师教学工作的在线考核、评价,为建立优秀的教师队伍、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线上育人功能,有效开展家园共育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线上育人功能,实现一体化教学的高效发展。教师在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突破时间、空间及场地的壁垒,将幼儿教育从课堂内延展到课堂外,通过家校双方的积极联动,通过钉钉、微信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教学效果的可视化、幼儿学习情况的具体化,保证家长在第一时间了解幼儿在园内的综合表现。
教师也可以根据现阶段的主题课程,利用微信布置主题绘本阅读任务、手指操视频表演任务、亲子手工制作任务等,有效提升亲子关系,锻炼幼儿的大脑思维、动手动口能力,并且通过互联网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在促进教学主体一体化的同时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融合信息化教育平台,提高教学评价质量
信息化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幼儿教师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载体之一。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建构平台,有效完善平台,充分发挥平台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平台不仅仅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更是幼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平台,教师可以引入丰富的资源、素材,如相关的舞蹈、音乐等元素,从而让平台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彰显平台的育人价值。在引导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平台,积极完善教育评价工作,努力做好系统化调整工作,丰富幼儿教育评价形式。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还可以让平台成为对幼儿进行积极评价的载体,成为家园互动的载体。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专门的平台,通过变换评价主体的方式给每名幼儿制定个性化的在线评价方案,方便家长在第一时间获得关于孩子的相关信息,促进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得家校互动不再受时间、地点和场域的限制。学校也可以将平台作为评价教师的有效手段之一。家长可以通过平台的投票、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教师的服务态度、工作水平进行评价,提出对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的相关意见,从而加强监督管理。
综上所述,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的发展,而且能激活幼儿教育的活力,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同时,基于信息技术打造的幼儿教育平台,还能丰富幼儿的活动资源、活动素材等,从而增强幼儿活动的趣味性、科学性和互动性,在优化创新教育方式的前提下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唐佳钰.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效[J].幸福家庭,2021 (21):49-50.
[2]江玉红.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策略的研究[J].教育界,2022 (20):122-124.
[3]钟燕华.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运用[J].中外交流,2021,28(4):581.
[4]张红.探究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22(6):213.
[5]燕雪霞.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21,28(4):1508.
[作者简介]朱敏(1975— ),女,江苏连云港人,连云港市连云区教师发展中心,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