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田径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与实施策略

2023-12-30 11:16:34张双双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趣味田径小学体育运动

[摘 要] 趣味田径是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项目,在实践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引入趣味田径项目有助于增加小学体育课程的多样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趣味田径教学,采用丰富、灵活的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体育;趣味田径;运动

趣味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的趣味体育活动,引领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

趣味田径是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项目,在实践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学趣味田径项目主要是根据小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通过引入有趣的游戏来丰富体育运动的形式,从而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

传统田径项目用到的器械相对简单,不少学生会因为对某些器械不喜欢而不愿尝试。在趣味田径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多种多样的器械,这些器械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趣味田径与常规田径课程的另外一个不同之处,是多采用团体比赛的形式进行。对于小学生而言,团体竞赛项目既能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又能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因而更具吸引力。

一、体育课程中引入趣味田径项目的优势

(一)趣味田径项目可以增强体育课程的多样性

在以往的小学体育课程中,各种运动项目形式较为固定、单一,学生往往会觉得乏味,这影响了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趣味田径项目不因其趣味性而失掉其锻炼功能,事实上它更能够增加学生的运动量。在体育教学中,引入趣味田径项目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实践表明,引入趣味田径项目能够使小學体育课程更加多元,更加科学、合理、高效,不仅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趣味田径项目要在传统的走、跑、跳、掷等基本运动的基础上,围绕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来进行设计和优化,以达到拓展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和形式、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丰富小学生学习生活的目的。

(二)趣味田径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体育教学才有可能收到最佳的效果。趣味田径项目能够提升体育课程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学生参加趣味田径运动可以调节文化课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压力,改善自己的身心状态,从而保持当天的学习状态。在体育活动中,器械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前文所述,趣味田径因其运动器械的多种多样而对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有相当的提升作用。因为趣味田径项目所用的器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保证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趣味田径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趣味田径项目与传统田径项目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多以团体比赛的形式进行,最后结果以团队总分的形式来呈现,想要赢得集体荣誉,参赛者须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也就是说,趣味田径项目大多要求小学生在发挥个人力量的同时通过彼此协作来共同完成。在这些趣味田径项目中,每个学生都是团队中的重要一员,他们的个人表现对团队的总成绩有着重要影响。显然,这样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这种体育精神还会延伸到学生的未来生活中,养成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通过引入趣味田径项目,小学体育课程的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开展体育运动,积极性大为改观,运动量大为增加,身体机能、情绪心理、生生关系同步改善。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组织趣味田径运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总之,趣味田径项目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四)趣味田径项目可以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活力

将趣味田径项目引入小学体育课程,可以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小学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这样,走、跑、跳、掷等简单运动不再单调,其教育意义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展。作为新兴体育运动,趣味田径项目除了与其他各类运动具有共同的育人价值和能力要求外,在增进学生对不同体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等方面也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作为随着社会发展与健康生活需求而衍生出来的体育运动形式,趣味田径项目具有娱乐性、休闲性和实用性等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趣味田径的策略

(一)引入趣味田径项目,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学校可以针对本校学生特点,组织学生参与适宜的趣味田径项目,通过个别示范,帮助他们了解田径运动的动作要点。小学体育课程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体育课程的多样化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带学生做“跑步通关,抢占堡垒”的游戏,让学生带着“目标”完成田径练习。显然,这样比常规的跑步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兴趣。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因此,不管是基础运动练习、呼吸调节练习还是正式的运动项目,教师都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要让学生积极参加训练,而且要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内讨论。这样,学生就不仅仅是体育课堂上的“旁观者”和“参与者”,而且是体育课堂的“设计者”。将趣味田径项目引入体育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各种田径项目的认识。体育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能够培育人们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能够促进人民之间的团结。因此,教师必须做好引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传递体育精神、体育文化,要让学生理解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历程,以及体育运动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二)开发田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内容

作为小学体育学科的组成部分,田径教学活动在发展学生的心肺能力、肌肉力量、位移速度,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注意力,培养学生勇于进取、坚忍不拔、挑战自我的体育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因此,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并加强田径教学创新,推广创新教学模式,发挥田径运动育人的最大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新课程标准赋予了教师更多的教学自主权,鼓励教师发挥创意自由地设计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的不同,科学合理地开展体育课程设计,以发挥体育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教师应当在趣味田径项目中不断丰富练习内容,创新训练方案,突破原有模式的难点。例如,开展50m往返跑教学,教师只是单一地要求学生进行重复的往返跑,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此时为了增强往返跑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让学生拿着乒乓球拍,并在球拍上放上乒乓球,由学生端着乒乓球进行50m往返跑,如果途中乒乓球掉落,则重新回到起点。这样,增加一个简单的器械,就为原本枯燥的田径项目添趣不少,学生自然热情高涨。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发“负重跑”“拖物跑”等一系列趣味田径项目。

(三)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时代在发展,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完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一定程度的本领恐慌,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应该持续学习和追求专业发展,包括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研讨会和研究项目,积极参与教育界的交流和合作,与其他体育教师分享经验和教学资源。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跟上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教师还应该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差异化的教学计划和趣味田径活动,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他们的学习体验,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进行持续的教学评估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评估和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提升。

(四)采用灵活多样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传统体育课堂上,关于田径项目的教学方法较为简单,一般就是教师先做示范,然后学生跟着练习。大部分小学生会觉得这样的体育课堂枯燥乏味,以致丧失学习积极性。学生参与度不高,体育课堂的效率自然也不能提高。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只有当他们真正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了,才能够好学、乐学。因此,教师在趣味田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常用的趣味田径项目教学方法大致有变通法、模仿法、故事法等几种。

1.变通法。在一般情况下,田径是一种重复性的运动项目,是不太能调动小学生的兴趣的。因此,教师就可采用变通法,对学校原有的田径赛事活动加以革新,使之更具趣味性。例如,可将原来的直线路径代之以蛇形、螺旋式等,还可将普通长跑划分为接力跑、竞速赛、花样赛跑等。

2.模仿法。体育教师可在原有跑道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和动画角色来重构教学,如青蛙跳跃、小鸭学走、兔子跑等。这样,原来枯燥乏味的动作练习就由于模仿动物或者卡通角色而变得更加有趣了。

3.故事法。教师可以把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带入体育教学中,通过这些民间故事给田径教学增趣。例如,“智过火焰山”“越过封锁线”等小故事就能让小学生的想象和创意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五)巧用善用田径器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在小学阶段,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趣味田径项目,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所使用的体育器材。田径类运动包含走、跑、跳、掷等运动项目,它们又可分为跑(如短跑、中长跑、跨栏跑、接力跑等)、跳(如跳高、跳远等)、投掷(如推铅球、掷实心球、掷垒球等)三类,其中多数要使用相应的运动器材。教师在趣味田径项目中选择丰富多样的器材,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运动的特征,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项目的要领。学生通常不喜欢跳绳,因为在训练时容易伤到自己的腿或胳膊。但是,在趣味田径项目中,跳绳的器材发生了改变,新器材更加柔韧,即使被打到也不会产生强烈的痛感。类似的,教师就能消除学生对某项特定运动的畏难情绪,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六)完善趣味田径规则,保障学生安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简化运动规则,降低技术方面的要求,减少运动的竞争意味,消除运动的安全风险。当然,这种简化并不是取消一些必要的规则和技术要求。这里专指按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课程设计,比如跨栏、标枪、实心球等运动项目就不适宜小学生参与。但是,趣味田径项目为了增加趣味性,增加了常规运动所没有的内容,这样就带来了规则的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趣味田径项目时,必须以保障学生安全为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运动的规则,并做好相应的防护。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设定适当的规则和项目,确保项目的难度和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避免过于激烈或超出他们能力范围。又如,确保场地和设施符合安全标准,提供适当的保护装备,如头盔、护膝、护肘等。再如,确保有足够的教师或成人监督,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季尚升.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8):80-81.

[2]季征.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66):113-114.

[3]張晓娟.试论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应用[J].智力,2021(32):67-69.

[4]冒华.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22):63,65.

[作者简介]张双双(1994—    ),女,山东淄博人,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世纪花园校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趣味田径小学体育运动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趣味田径在职高田径课中应用的优劣势分析
趣味田径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开设的可行性分析
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应用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3期)2016-10-31 13:30:31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2:01:17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4:10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3:05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7:25
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应用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14期)2016-07-11 12:49:02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