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课堂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策略

2023-12-30 11:16:34李青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高等师范中学教学音乐教育

[摘 要] 近年来,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定位不准、方向不明、办法不多以及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工作评价中满意度不高等问题。笔者从中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从职业态度、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艺术素养、综合素质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能为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学教学;高等师范;音乐教育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摇篮,其办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总的看来,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在培养基础教育教师、保障基础教育发展方面贡献突出,功不可没,但由于时代背景、专业视角、师资限制等原因,高等师范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不少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受专业音乐学院影响比较严重,客观上存在定位不准、方向不明、办法不多、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工作评价中满意度不高等问题。为切实推进中学音乐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高等师范类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师范院校应结合教育部开展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以及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实际,从职业态度、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艺术素养、综合素质四个方面加强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

一、把良好职业态度的培养摆在首位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指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培养目标中“德”是摆在第一位的,但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过程中,由于音乐学科的“技术性”特点,从校方、教师到学生,常常是把音乐知识技能的培养训练摆在突出位置。至于“德”,由于其相对较“虚”的特点,培养和评价都比较棘手,在实际工作中就变得“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了。但是音乐师范生的“德”真的不那么重要吗?

事实绝非如此。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课题组调查显示:当前该校音乐师范生毕业后约有三分之一去了社会音乐教育培训机构或是个人工作室,而在对上海市有关社会音乐教育培训机构的调研中了解到,它们对来培训机构上班的大学毕业生最为看重的素质不是专业能力,而是工作态度,包括工作合作度、对单位的忠诚度以及是否能留住学生,等等。无独有偶,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的课题组在对广东省48位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进行调研时发现,这些优秀教师的共同特征是,对职业有明确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工作执着且充满热情。

据笔者对九江市部分中学校长的调查,他们接收音乐教育毕业生的第一关注点不是学科专业技术,而是良好的职业态度和师德师风。约92%的校长认为,音乐专业大学毕业生只要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基本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可以完成,与同事和学生的交流合作也都不会有太大问题,即便专业技术偏弱也可以在工作中学习提高。但如果沒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再好的专业技术也会出问题,比如对本职工作不够敬业、过于看重个人利益、热衷于有偿家教、不愿意与同事合作、不注重学校利益、不关注个人成长,等等。

由此可见,良好的职业态度是个人职业发展的根基,高等师范院校应当高度重视并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正确职业态度的形成加以影响和培养,具体包括:职业认知态度——是否爱孩子;学科专业态度——是否爱音乐;教育教学态度——是否爱教学;专业成长态度——是否愿成长。

二、深入学习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是以“音乐”为主,还是以“教育”为主?是以培养“音乐家”为方向,还是“教育家”为方向?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徐元勇教授提出,音乐师范专业的办学定位是教育专业、音乐专长、教师职业、美育先锋。在实践中,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为例,该系将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史、音乐教育心理学、教学论、教学法等课程作为音乐师范生的主修课程,以声乐、钢琴等技能课程作为音乐师范生的辅修课程。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教育专业的立足点是教育,是具有一定音乐专长的教育专业。因此,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要高度重视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唯此方能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得心应手。

1.研读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发挥着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是中学音乐教育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师范生上岗前必须认真研读、领会,并将其作为自己教育实践的准绳。只有这样,中学音乐教育才可明确方向、找准重点、优化方法、提高质量。

2.研究学习方法。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得到持续发展的行为。作为一种心理和思维进阶的过程,学习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因此教育者应重视研究“学习”的发生、过程、方法、规律、效果等,从中找到最合适、最有效的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高等师范院校在组织音乐教育教学时,应广泛借鉴费曼学习法、西蒙学习法、跨界学习法、番茄学习法、思维导图学习法等,帮助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

3.学习专业教法。所谓“教学有法”,就是说教学有一定的方法、原理和规律。音乐学科的教学除了各种学科共有的教学方法以外,还有本学科独特的教学方法,比如当前国际上传播较广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以及中央音乐学院在国内推广的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等。师范生在上讲台前多学习一点专业教学法,对日后从事教学工作有很大益处。

4.坚持以学定教。所谓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不可目中无人“以案定教”或“以教定教”。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教学要“因材施教”,不能千人一面。当前教育界实行的“分层教学”“个性化指导”“走班教学”都是基于“以学定教”的现实考虑。师范生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当前是为教而学,日后教是为了不教”。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就是这个道理。

5.改变讲述方式。初上讲台的教师经常习惯于给学生讲道理,以期通过讲道理改变学生。殊不知我们的学生自小就被父母用各种“道理”教育,对“道理”不胜其烦,刚入职的教师如果想通过讲道理来改变学生,恐怕会收效甚微。但有一种讲述方式多数人都天生喜欢——讲故事。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星巴克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百事可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卢英德、维京集团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等商界精英都是讲故事的高手。有人说,讲故事的能力就是领导力、影响力和沟通力。我们可以尝试着改变讲述的方式,改讲道理为讲故事,改直接灌输为间接渗透,这样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6.锤炼领导能力。教师是“孩子王”。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往往要带领几十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成长,尽管孩子年龄不大,但性格迥异,各不相同,在学习交往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就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因此,师范生在校期间要通过多种方式有意识地参与各种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同时,高等师范学校也可以考虑让师范生轮流担任年级、班级、小组、社团的牵头人或组织者,从而达到锻炼学生领导能力的目的。

7.关注中学教研。师范生的就业方向多数为教师,高等师范院校要让师范生提前关注讲台,特别要以一线优秀教师为参照,规划自身的学习。高等院校可以组织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生集中观摩中学教师优质课例展示活动,或观摩并参与音乐教师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等,以此引领师范生尽早生成职业意识、明确职业方向。

三、修炼全面均衡的艺术素养

改革开放以来,师范生“一专多能”是高等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但在教学实践中,受音乐学院教学模式的影响,高等师范教育往往对“一专”的关注多于对“多能”的关注。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师范教育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调整为“专业复合型人才”,更加强调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这既是对前期培养目标的优化和发展,更是对基础教育实践需求的回应。在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要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协调发展。教育部定期举办的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重点考查声乐、钢琴、自弹自唱、合唱指挥、舞蹈或器乐等五个方面,由此可以将这五个方面视为音乐教师最为基本和重要的专业素质。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也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加强对音乐类师范生在这五个方面的培养。当然,这五个方面不是孤立的,高等院校在培养音乐类师范生的过程中还应强调各项基本功的协调发展,不能是唱得好但弹不了,或是弹得好但唱不了,要确保师范生走上讲台不会成为“拐脚马”。

二是要重视开设“自弹自唱”课程。过去,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课程多数看重“舞台”,对“讲台”“案台”重视不够,导致“自弹自唱”这门课程建设得不够好。有的学校甚至根本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培养的学生走上讲台缺乏专业自信,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高等师范院校应重视“自弹自唱”这门课程的建设,加强对口师资培养,教材可以考虑以中小学音乐教材作为基础,适当增加一些自弹自唱的方法介绍,条件允许还可举办学生“自弹自唱”音乐会,推动“自弹自唱”学科建设。

三是加强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教材衔接。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视唱、合唱指挥、器乐演奏等学科教材可以从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选取部分教学曲目,歌曲写作与改编、小型乐队编配等内容可以与高中音乐编创模块衔接,以便培养能快速适应基础教育教学要求的优秀音乐师资。

四是视情开设部分选修课程。根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年﹞71号)中明确提出的“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的精神,以及高中阶段已开设“音乐与戏剧”必修课程的实际,高等师范院校在音乐类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应创造条件开设部分选修课程,如戏剧、戏曲、体态律动、舞蹈编创等,供这类师范生采取专题、选修、专修等方式选课学习。

五是积极搭建音乐社团平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团课程已成为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作为非高考科目的音乐学科有着某种天然的契合,目前已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由于音乐教学缺少高考这一评价机制,音乐社团建设和参赛的水平实际上已成为音乐教师能力的象征,因此社团建设能力对音乐教师来说至关重要。高等师范院校应组建丰富多彩的音乐社团,如合唱团、乐队、舞蹈团、戏剧社等,培养学生组建社团的兴趣和领导社团的能力,以便他们参加工作后在中小学指导学生社团时能驾轻就熟,举重若轻。

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谈到,优秀的教师要用一生来备课。这个备课不仅是“备”所学的专业和特长,还要“备”教师素质的方方面面。当然,不同的职业素养需要不同的培养形式。比如,师范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高等师范院校可以通过组织课堂演讲、小组合作等方式予以培养提高;在厚实人文素养、了解姊妹艺术方面,则可以通过倡导阅读,成立读书会,开设美术鉴赏、大学语文等课程来实现;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资料优化方面,高等师范院校既可以开设专门的辅导课程,也可将“教学法”“教育实习”等融入有关课程;在论文写作、理论研修方面,则可以通过课题研究、导师辅导等方式帮助音乐类师范生提高。

总的看来,高等师范院校只要坚持以基础教育工作实际需求为导向,坚持以用定学、以学定教,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音乐类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就一定会越来越好,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前景就会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李青(1973—    ),男,江西湖口人,九江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学。

猜你喜欢
高等师范中学教学音乐教育
例谈细胞器知识在中学教学中的延伸
考试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 11:28:01
太极拳教学中传承民族文化
教育(2016年43期)2016-12-15 22:14:05
数学分析与中学教学脱节内容教学微探
展现语文魅力的课堂教学五问法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34:07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0:14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2:04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3:37
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影像中的教育学——高等师范院校影视教育与职前教师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