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翘楚 韦莉娜
[摘 要]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重要使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要发挥引领作用,达到国际化水平,促进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培育高水平人力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竞争力提升提供人才支撑。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开展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广西和香港两地职业教育合作交流日益频繁,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要促进广西和香港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可根据协同理论,以体制机制、资源配置、文化内涵、产教研创融合作为子系统,构建桂港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MAIN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制定相应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区域协同创新;桂港合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7-0135-05
当前,职业教育有着崭新的发展机遇。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提出,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领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1]。这也意味着新时代职业教育担负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国家围绕职业教育改革、优质人才培养、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建设等方面,陆续出台了大量政策、法规,
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并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例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则明确要求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共建共享。由此可见,在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基础上开展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深化改革攻坚的重要一环。
协同理论最初由德国物理学教授哈肯提出。哈肯指出,外部参量的变化可以导致系统出现一个新的宏观时空,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之间也受到这样的原理支配。有科学家据此提出了“通量平衡”的概念[3]。哈肯认为,协同作用(Synergy)不仅是一个物理学命题,还广泛存在于社会学、经济学之中。尽管各学科系统性质不同,但受到同一原理的支配。在一个与外界物质、能量存在交换的开放式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和合作会产生一幅新而有序的宏观图样。社会系统的子系统亦然,各主体、部门之间形成的协同合作关系有利于宏观目标的达成。基于哈肯的协同理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对协同创新行为进行了研究。例如,一些学者认为,协同创新的内涵本质在于政府、企业、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4];而区域协同创新意味着在特定区域环境下,一系列制度及主体通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区域创新,进而提升区域经济水平[5]。可以说,区域协同创新是由政府、高校、企业等主体紧密合作,在一系列制度之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而促进创新的一种活动。
近年来,广西、香港(以下简称桂港)两地在经贸、教育、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日益频繁,在职业教育合作方面也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实践。以往学者对香港职业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香港职业教育办学特色、育人体系、校企合作、香港职业教育对内地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等方面的介绍和探讨上,对内地与香港开展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策略的研究成果尚为数不多。因此,研究者在对桂港两地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协同创新角度建立模型,为桂港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提出相应策略。
一、桂港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现实基础
近年来,香港与广西开展了桂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心等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教育交流与合作形式包括课程交流、学生实习、文化体验等。据统计,2013~2017年,约17万人次香港学生参加了内地交流项目,约19500名香港学生参加了香港青年内地实习资助计划、青年志愿服务合作计划等活动[6]。随着香港较早在内地设立的职业教育机构,也是目前香港职业训练局与内地职业教育机构的合作项目——桂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在广西的建立,桂港两地的教育合作交流日益频繁。
广西有着政策、区位、资源等多重优势,已与多个东盟国家的200多所院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成立了“中国—东盟大学智库联盟”“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等[7]。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广西与香港的职业教育合作势必形成合力,构建“立足广西、辐射全国、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格局。目前,桂港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现实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文交流项目内涵丰富。桂港两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师生人文交流项目,其中旨在帮助两地师生提升专业水平、实践能力的“桂”族体验“讲”式交流——桂港文化深度行活动入选2018年文化部港澳台重点文化交流项目;同时设立了多个应用科学、工程、酒店服务等专题研究协作及学术交流考察项目,以及为广西职业院校学生打开实地了解香港职业教育窗口的桂港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如香港现代职业专才教育体验计划等。丰富的人文交流项目为桂港两地学生加深了解、增强专业学习提供了平台。
第二,师资培训项目定期开展。自2016年來,桂港两地每年定期开展2~3期师资培训,主要受众为内地职业院校管理人员、一线教师、辅导员等,培训主题涵盖当前职业教育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院校管理、专业建设、水平评估、质量保证、产教融合、技术创新、学生心理等。截至2021年底,有近160所内地中高职院校选派共约600名教师参加桂港师资培训项目。
第三,学历教育项目取得突破。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年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含内地与港澳地区合作办学项目)共有2447个,而这些机构和项目较多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且主要集中在本科院校及以上层次。桂港双方院校合作举办的专科层次学历教育项目于2020年获得教育部正式备案,由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和香港职业训练局下设院校开展专科层次的合作办学,专业包括艺术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酒店管理等。
第四,职教品牌合作项目稳步发展。通过桂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品牌开展深度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包括职业技能竞赛、课程建设、企业实习等。截至2021年,已连续举办6届桂港台及东盟国家职业院校学生烹饪技能大赛,吸引了来自中国以及东盟国家等地的高职院校学生参赛。引进香港职业训练局“餐饮管理证书课程”,将香港餐饮管理课程融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烹饪、酒店等专业中。举办桂港校企合作实习项目,组织香港学生到南宁中关村双创示范基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实习。
二、桂港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桂港两地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然而,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等因素,桂港现代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受到内地和香港教育模式不尽相同等因素的影响,项目运行因为合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顺畅而面临一定的障碍。首先,由于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客观上的差异,桂港两地促进协作的制度设计较为欠缺。其次,合作办学等项目欠缺用以衡量学生语言能力和课程评价的标准化体系。最后,两地合作项目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评估评价机制,在项目实施效度、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尚缺乏及时、有效的评价体系,影响项目完成后的反思及改进。
第二,区域特色不够鲜明。首先,目前桂港培训项目主要面向职业院校教师开设,且培训主题大多属于教育管理范畴,较少开展面向社会人员、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技术技能而设计的培训,未能充分满足金融、旅游、大健康产业等领域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其次,人文交流项目大多为师生短期交流互访的形式,以反映区域特色为核心的项目较少。参加人文交流项目的师生对桂港两地的风土人情、职业教育环境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桂港两地产业经济发展、广西创新创业环境、广西面向东盟的独特优势等方面的把握则不够深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文交流项目的纵深发展。
第三,品牌建设不够有力。例如,桂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在2016—2020年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将中心建设成“立足广西、辐射西南中南、面向东盟”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平台,在职业教育合作、青少年文化交流两种类型项目,以及行业企业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两大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桂港两地合作项目在品牌建设方面仍需提升。首先,在职业技术技能竞赛方面已形成一定品牌的竞赛只有桂港台及东盟国家职业院校学生烹饪技能大赛一项,且近年来参赛院校相对固化,辐射力、影响力稍显不足。其次,在师资培训项目方面,一是授课专家主要来自香港地区,参与授课的国际专家较少;二是参训院校绝大部分是广西区内中高职院校,培训辐射面仍不够广泛。
第四,产教融合不够深入。产教融合在桂港两地院校均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然而,在桂港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当中,产教融合未能得到深入发展,未能充分融合两地职业教育、行业企业的资源优势。由于桂港两地行业产业标准不一致,未能建立行业企业激励机制,同时由于协同创新网络结构不平衡等,导致在课程资源引进、课程共同开发等项目中,两地行业企业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出现学生实习项目专业受限等困难。
三、桂港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策略
协同是不同主体、要素进行组合的过程。区域协同活动是否能达到创新的效果,受到组织制度的有效性、区域供需的互补性、协同项目的内涵性以及协同主体的联动性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科学有效的组织制度是整体把握协同创新活动实施的基础,在组织制度层面为各主体有效协同合作提供保障;各有优势、互为补充的区域资源是协同创新活动实施的物质基础,在客观环境层面成为区域进行协同创新活动的现实需要及必备条件;底蕴丰富的协同项目是协同创新的实践载体,在行为内容层面支撑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协同主体的融合联动是区域协同创新的人力系统要素,最终在实践执行层面影响着协同创新活动的效率及可持续发展活力。
根据协同理论,子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优化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有利于构建更高效的区域合作体系。桂港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是一种区域协同创新行为。因此,在前期的实践基础上,将桂港职业教育协同创新行为所包含的子系统用体制机制、资源配置、文化内涵、产教研创融合等要素加以概括,形成MAIN模型,即从体制机制(Mechanism and System)、资源配置(Allocation of Resources)、文化内涵(Intensive Form of Cultural Accumulation)、产教研创融合(Networking of Industry, Educatio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等方面制定提升桂港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策略(见图1)。
第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桂港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系统管理。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出台一套能够有效决策、配置、调控、评估、反思、调整的桂港区域职业教育创新机制,既能合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又能有效提升各资源主体的积极性。二是制定过程性运行机制。建立沟通协调机制,达到各主体沟通顺畅、各尽其才、高效合作,促使职业教育合作顺利进行。优化政府投资项目奖励激励机制,改变奖励单一创新主体的常见做法,通过奖励参与协同创新的两地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多主体或创新平台,起到深化协同的激励作用。制定桂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人才流动、人才培养等制度,发挥两地人才优势,激发协同创新活力。三是建立项目档案,创建桂港合作项目的设立、运行、管理、成果反馈与转化及评估等全链条档案。四是畅通桂港两地资源共享、资源引进通道,探索“一试多证”制度,即通过学习、培训和考试获得内地职业教育证书、香港特别行政区职业教育证书和国际通行职业资格认证,推动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引进、吸收和创新。
第二,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发展桂港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特色项目。一是开展桂港地方文化传承工程,依托院校、企业、地方傳统文化大师工作室联合培养地方文化传承人才,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二是开展中国—东盟合作交流工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既有利于落实战略伙伴关系,也有助于推进区域民心相通、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共赢[8]。同时,应发挥广西面向东盟的独特区位优势,整合香港先进职业教育、经济、行业企业资源,依托“广西国际友城职业教育联盟”“广西—越南谅山、广宁、高平、河江省职业教育发展联盟”等组织开展中国—东盟经济交流、职业培训、人文交流等项目。三是利用桂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平台做好现代职业教育工程,整合香港优势资源开展金融、旅游、职业教育、大健康等符合广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的培训项目,面向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及院校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发挥广西壮瑶医药传统特色优势,依托高校、医学科学院、壮瑶医民族医药众创空间等主体开展职业人才培养、联合科研及技术推广。四是继续做好桂港文化深度行、院校专题研究协作及学术交流考察、香港职业教育专才体验等师生人文交流、学科研究、学术交流项目。
第三,专注项目文化内涵,打造桂港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知名品牌。首先,实施品牌价值建设工程。通过明确桂港职业教育一致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激发协同创新力量,从树立良好思想、确立共同目标、遵循共同价值观入手影响参与桂港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所有人员的活动,促使品牌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合力。其次,实施品牌文化引领工程。以桂港两地相近地缘、方言、民俗、饮食文化等积淀形成的相近心理图式为基点在桂港职教协同创新方面建立品牌文化框架[9],营造品牌文化氛围,形成品牌文化积淀。再次,实施品牌内涵提升工程。充分发挥桂港两地各自在产业、经济、文化上的比较优势,避免“千校一面”的同质化发展倾向[10]。在新能源汽车、中医药与壮瑶民族医药、旅游、金融等领域实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职业教育协同创新项目,不断推动桂港台及东盟国家职业院校学生烹饪技能大赛、BIM建筑技能大赛、行业企业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等标志性项目实现提质增效。最后,实施品牌传播推广工程。不断提升桂港职业教育品牌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使桂港区域职业教育品牌的资源及成果辐射全国,面向东盟,确立桂港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品牌。
第四,深化产教研创融合,形成桂港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网络。以政府作为协同创新政策主体,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作为协同创新客体[11],实现多方联动,发挥桂港职业教育协同创新过程关键作用。具体来说,一是建立职业教育人才联合培养网络。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分银行等实践融入桂港两地校企人才联合培养、实习实训等项目,实现两地合作院校学分互认、两地职业教育证书互认、两地企业实习实践经历互认。二是利用优质资源建立国际化师资培养网络,建立桂港师资交流互访、人员流动机制,建立职教师资桂港两地行业企业挂职实践制度。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框架下,进一步推动两地专业人员资格互认。三是建立桂港产教研创结合网络,优化创新系统建设布局[12],培育创新产业基地。以行业企业发展前沿需求为出发点,院校、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加快成果转化,反哺职业教育发展。四是探索在高端制造业、中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金融及保险业、信息及通讯业等方面制定两地行业统一标准,让两地行业企业充分参与课程质量评议、标准制定、课程开发,深度参与课程设计、标准制定、实习就业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另外,建立桂港职业教育多方协同网络,建立行业企业参与激励机制,打造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园区、社会等多方优质资源有机整合的命运共同体[13]。
四、结论与展望
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是响应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实现区域职业教育创新协同合作有利于实现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新目标。以体制机制、资源配置、文化内涵、产教研创融合等要素为子系统搭建桂港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的MAIN模型,是对协同理论在社会、教育方面进行实际应用的一次尝试。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各要素之间既存在天然的交集,又相互影响和制约。MAIN模型既可以作为一個开展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的参照体系,也可以用于检视子系统作为控制变量对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整体系统的影响。
本文以协同理论作为出发点,基于桂港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的实践经验对职业教育政策要求落地实践进行探索。未来的研究可以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实践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量化研究,以优化策略模型,为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提供更为科学、精准、有效的方法指导。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2019-04-01)[2022-02-03].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2]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 /OL].(2019-02-13)[2022-02-03].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3] 哈肯.协同学导论[M].张纪岳,郭治安,译. 西安:西北大学科研处,1981:253.
[4]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30(2):161-164.
[5] CHUNG S.Building a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hrough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J].Technovation, 2002,22(8):485-491.
[6] 香港特区政府.本届政府与内地合作的进展(2012—2017)[EB / OL]. (2021-09-23)[2022-02-03].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en/edu-system/postsecondary/policy-doc/Booklet_tc.pdf.
[7] 吴建军.“双高计划”背景下广西高职教育国际化合作发展策略[J].高教论坛,2020(4):94-96.
[8] 任君庆,王琪.“一带一路”职业教育研究蓝皮书·东盟卷[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20:151-152.
[9] 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林容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前言3.
[10] 苏元彬.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8.
[11] 陈劲.协同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62.
[12] 吴翌琳.协同创新系统的统计度量与模型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309.
[13]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新锦成研究院.2020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86.
[责任编辑: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