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会监督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2023-12-29 12:04刘万英
南北桥 2023年24期
关键词:措施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摘 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发挥自身职能的现实需要。在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基于财会监督视角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源配置、资金利用和收支进行核查,发挥财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助力作用。本文在阐述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手段及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财会监督的相关问题和措施。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具有较强独立性的监管机构,加强收支统一性管理,在此基础上,做好权责分配和内控监督管理,并在会计核算的同时,落实国家的财会法律政策。期望能深化财会监督手段应用,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提供参考,进而更好地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作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会监督;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刘万英,女,四川金阳人,金阳县财政局,中级会计师、高级统计师,大专,研究方向:财会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是辅助政府发挥职能的重要组织,其职能的发挥受自身财会水平的影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财会管理细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加强记账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并对单位的财会管理过程实施监督。从行政事业单位运营角度来看,实施财会监督工作,能起到良好的内部控制效果,消除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管理中的弊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然而现实情况表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依托财会监督实施内部控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常见问题不仅包含主体协同不力、配套设施不全,而且涉及监管体制不全、会计核算人员水平有限等。新时期,有必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督过程持续优化,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整体效果。

1 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内容及重要性

1.1 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内容

为约束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行为,我国高度重视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工作的开展质量,在实际监督中,财务监督人员深入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查账的方式进行财务会计监督,不仅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行为,而且实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这种监督体系下,财会监督工作所涉及的内容较多,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财务收入和支出外,会计执行、国有资产及单位内部控制情况等都是较为重要的监督内容,包括验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评价职能部门预算决算、分析权利责任、实施财务数据核算等。通过这些财会监督手段的应用,能保证财务会计工作的灵活性、有效性[1]。

1.2 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重要性

财会监督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行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一方面,财会监督本身具有监督、控制、核算的作用,通过财会监督工作的開展,行政事业单位能对自身业务实践中的各项财务数据进行验算,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财务控制环境,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工作的控制力,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在以往的内控管理活动中,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缺陷和问题,除财务管理缺乏预算、资金开支混乱、专款不专用现象外,行政事业单位票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也较为明显。新时期,通过财会监督工作的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能有效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不仅能够保证财政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发挥,而且能够有效杜绝贪污腐败问题[2]。

2 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存在的问题

2.1 主体协同不力且配套设施不全

目前,部门主体协同不力是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中的主要问题。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这些关键部门在财会监督中未能通过现代科技实现有效关联,导致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不顺畅,财务数据在单位运营决策中很难发挥作用,降低了整体的内部控制能力。其次,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需要创建全新管理体制,发挥监督管理职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但是现阶段,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法律多具有宏观指导性的特征,针对微观层面细化管理措施的法律约束不足,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未能制定系统完善的监管制度,阻碍了财会监督控制作用的发挥。最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由单位的财务人员担任,整个监管过程缺乏独立性,致使财会监督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自由度,降低了财务监督工作的控制效果。

2.2 内部会计监管体制不全

目前,监管体制不全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主要问题和限制因素。首先,行政事业单位中部分管理者对财会监督工作的认识不足,其未能结合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规划的要求对自身的监管体系进行更新,同时缺乏全新监管理念的融合应用,导致单位内部未能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与财会监督管理环境。其次,在现有的内控模式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能将财会监督与自身的改革方向和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同时在监管体系建设中,忽视了权责管理机制的建设,导致部分工作者未能有效地发挥自身的监督管理职能[3]。最后,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已经着手自身财会监督体系的建设工作,但是在具体工作开展中,新建立的监督管理体制未能摆脱以往监管模式的缺陷,即财会监督体制未能实现有效牵制,难以形成齐抓共管的财会监管和内控模式,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职能的发挥。

2.3 会计核算水平有待提升

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会计核算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首先,在行政事业单位当前的会计核算中,货币是最主要的计量单位,即行政事业单位多是从货币资金使用的角度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在这种模式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忽视了对经营生产活动和预算过程的分析计算,同时在会计核算中对单位固定资产的考虑不足,降低了核算内容的全面性、准确性。其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方法较为单一,有较多单位沿用了传统的以经验核算为主的方式,多注重会计科目核算、复式记账,对于填制审核凭证、资产清查、成本计算的控制不足,降低了会计核算的灵活性。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不足,即行政事业单位已全面实现了电子电算化,并且在这两年已在推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将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决算等全部纳入系统进行管理,但是受财务人员专业素养不足、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维护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信息化水平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并影响了单位财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效率[4]。

2.4 会计人员积极性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积极性不高集中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本身缺乏财会监督意识,其在实际工作中未能有效地参与本单位财务、会计监督管理的各项活动,阻碍了财会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二是在财会监督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未能对会计人员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激励管理,使得会计人员认为内控环节的财会监督与自身关系不大,故而会计人员缺乏紧迫感、能动作用发挥有限,对单位的内控效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基于财会监督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

3.1 保持財会监管机构独立性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摆脱以往依靠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的方式,设立具有较强独立性的财会监督部门,通过制度规范的方式,明确该部门的具体职责,规范开展财会监督管理工作,推动财会监督工作的开展。其次,在发挥财会监管机构职能时,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在现代管理学的指导下,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并强化内控关键点控制,对内控体系进行持续优化。在该环节中,针对内控制度建设,除严格制定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制度外,还需要重视绩效考核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并完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通过这些制度严格约束内控行为,确保内控流程的顺畅性。而在内控关键点控制中,除业务收入、支出、预算决算控制外,还需要重点加强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工作,并且在实际管理中,应持续优化内控管理体系,如从单位层面出发,对预算业务、采购业务、收支、资金资产、项目控制等工作的流程进行全面优化,控制项目风险问题,以此来实现财务、业务的有机统一。最后,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重视计划部门、会计部门、审计部门的联动控制,由这三个部门发挥协同作用,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实施追踪,在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职能发挥的基础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社会职能的实现[5]。

3.2 确保财务收支统一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背景下,开展财会监督工作,还需要从收支层面进行控制,确保收支管理的统一性。行政事业单位出现财务收支失控问题,容易引起国有资产的巨额流失。对此,在单位运营的过程中,首先,管理者要严格执行收支全口径预算制度,做好收支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核算的有效控制。其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固定预算、零基预算等方式的应用,灵活有效地编制预算方案,随后在预算执行管理中,做好收支预算目标的分解,结合业务开展需要,设置相应的柔性控制指标,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控制。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做好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在此过程中,要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从总额绩效、配置绩效、运营绩效、财政绩效、财政透明度等层面出发,对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的全过程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发现并处理预算管理问题,真正发挥预算作用,确保收支控制的合理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统一性管理中,财会监督人员需要将财务收支的具体安排作为关键控制项目,对重大资金的流程实施审批管理,在防止资产被侵吞的基础上,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安全的有效管理,为单位的内部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加强财务监管体系相互牵制

首先,在财会监督中,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贯彻执行各项财经政策,加强财务管理,秉公办事,严格财经纪律,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支出进行严格审核,要求实行联签会审,在联签会审中,除经办人员签字外,还要有财务主管、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的签字,做好财务资金收支过程监管的相互牵制。其次,在财会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财务开支的定期公示管理,公布的经费收支项目要具体,特别是对专项经费和经常性经费中的公用经费的各项开支更要细化到具体明细项目。同时按职能部门公布公用经费的使用情况。对于基本建设和固定资产购建的资金使用量较大的,要按资金实际使用进度进行专项公布,自觉接受群众与社会的监督。最后,在建立分权牵制的财会监督管理体系后,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做好单位基础信息的关联,确保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为监管体系的实施和具体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4 重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

我国明确要求按照管办分离、完善质量的要求对事业单位实施改革,并建立治理完善、监督有力的关联体制和运行机制。财会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从财政收入和支出、资产管理等多个层面对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财会监督控制。在财会监督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内部监督管理体系,需要对自身的财务会计进行有效分析,将财务会计与业务实践、内控管理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创造良好的内控管理环境。另外,在全新内控监督管理机制下,还需要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纲要的指导下,建立系统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对财会监督管理的过程实施全面控制。

3.5 做好财务会计核算管理

事业单位在建设投资中,需要开展统一的会计核算工作,并在会计核算中按照单独的项目进行,以确保核算资料的完整性。在财务会计核算中,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人员需要重视基础信息的系统管理,及时准确地收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会计工作及业务实际发生的过程中的各项数据,通过完整的数据支撑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认识到单位的会计核算具有双重性特征,即其不仅具有财务会计的职能,而且预算会计作用也较为突出,通过这两种职能的发挥,实现对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反馈。最后,新时期的会计核算不仅要注重科目核算、复式记账方法的应用,还要对填制审核凭证、资产清查、成本计算的过程进行管理,确保会计核算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在具体核算中,需要做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持续维护工作,并努力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确保其能熟练操作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

3.6 依法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要从根本上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管理水平,发挥财务监督内部控制的职能,还要认识到法律在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完善的法治化的监管环境,应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等融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规范财务预算决算,完善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通过法律、制度上相关规定和政策的实施,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财务会计人员的约束。比如在财会监督中,应重点从财务收支规定的层面,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认真落实经费使用要求,做到专款专用,并努力消除虚假列支、违规扩大开支范围等问题;当出现违法违规使用财务资金的问题时,应对财务负责人、财务人员违法行为进行惩处,确保单位资产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营的效益。

4 结语

财会监督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益提升具有积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只有深刻认识到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的关联性,结合实际创新财会监督管理方法,在建立独立财会监管机构的基础上,实施收支统一性管理,加强财务监管体系相互牵制,并完善内部监督体系,深化法律政策实施,这样才能发挥财务监督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从而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会运行效益,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谢春来. 从内部控制视角看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J]. 财讯,2021(5):29.

[2]滕永湃,韦群英. 关于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思考[J]. 西部财会,2021(4):74-76.

[3]李晓莹.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机制的建议[J]. 西部财会,2021(8):70-72.

[4]郗亚敏.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J]. 商业故事,2022(7):100-102.

[5]吕学刚,侯玉燕,张岱. 巡视巡察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研究[J]. 现代审计与会计,2022(5):21-23.

猜你喜欢
措施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对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探讨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农村信用社坚守合规强化内控的具体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