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大數据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基于图书馆服务特征深度、广度和个性化分析;服务要素主体、客体、方法内容拆解;服务模块个性化、科研服务和教育教学辅助探讨,构建了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框架,将大数据信息技术深入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结合以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
【关键词】大数据;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8—115—03
一、大数据技术与图书馆服务模式变革概述
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现阶段已经趋向于稳定。作为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技术基础,大数据技术同样可以运用在图书馆业务拓展的多个方面。例如,让图书馆的用户以最快的方式获取图书馆的档案资源,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各类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到图书馆储存的信息;用户可以随时的检索图书馆藏书信息,并在线进行浏览和阅读。这是目前发展的移动信息服务模式,是未来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必然趋势。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创新模式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用户与图书馆之间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进行信息交流,让用户最大程度的去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进行知识服务。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基本条件就是数据和信息。在服务系统中图书馆信息服务和大数据三者之间是相互相融关系以此构建图书馆内部管理资源的信息综合治理平台。在公共图书馆中深入融合大数据技术有利于让其服务理念产生变革,且能令其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大数据技术会对图书馆原始的服务理念进行颠覆,并有效协助图书馆给用户给予更具指向性,更具时效性的知识服务。
数据技术的不断应用在各行业都已经逐渐成熟,图书馆的创新业务也会受到影响。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和发达公共图书馆都纷纷建起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并且获得了用户的大力支持。公共图书馆面向群众更是要紧随脚步,积极的参与到新时期信息服务建设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尽好公共图书馆的职责。在公共图书馆中引入大数据技术,可在极短时间内,对海量数据予以快速分析,并能对数据间的关联性进行有效深挖,并最终形成以目标检索,整理收集,知识查询,主动服务为一体的服务机制。依托大数据技术的扶持,公共图书馆可借助互联网手段给予用户全天候的知识服务,积极利用个性化信息标签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给予针对性的推荐服务。
二、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特征分析
(一)深度特征
以往的信息处理机制虽能对结构化数据造成较好的结果,但无法从非结构化信息和数据开始。在总数据中非结构化数据占比达到了80%以上。在此前提下,公共图书馆必须联系具体内容给予更为深入,针对性更强的治理服务,重视收集文献资源的集群,并对资源的具体特征及详细内容予以系统描述。目前,公共图书馆涉及的收藏资源主要有音频,视频,期刊,报刊,文献。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蕴含资料相对分散,用户难以有较为充足的精力及时间对各类零散的数据资源予以收集。总的来说,公共图书馆可以凭借大数据技术的资源优势,针对性的给予文献群集成服务,并最大程度的提升文献信息披露的深度及广度。
(二)广度特征
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多个维度,多种层次关联的文献资料已收集,全面构建引文网络,关联作者网络,知识关联推荐网络,类似文献资料推荐网络,从而满足用户立足于不同立场进行创新拓展的需求。各类有关网络也可有效协助用户对知识予以跟踪,最大程度的延伸用户的学习空间。此外,公共图书馆必须注重提升知识服务的深度。倘若用户进行检索操作时,可依据用户的检索习惯,合理拓展相近关键搜索词,从而满足用户多维度,多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检索需求。
(三)个性化特征
对于公共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而言,大数据技术和数据批处理能力是其服务高质量开展的关键保障。同时它也是公共图书馆中心概念的集中体现。作为知识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化服务依托对用户信息行为类型给予深入的相关性探究,得到用户行为和目标知识资源的关联性,并借此给予用户符合个人需求及偏好的知识文献资料。以往的知识服务机制核心要素就是知识内容,但此类资源推荐的方式相对较为片面。所以,依托用户的信息行为习惯给予针对性的推荐服务,是开展高质量个性化服务的必经过程。
三、大数据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要素分析
(一)服务主体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传统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意识已无法充分契合时代发展需求。服务机构也不能有效适应新的知识服务机制。虽然公共图书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起到了知识服务的职能作用,但是面对用户日益广泛的知识需求,也渐渐呈现出较强的无力感。因而,为了能够迎合时代发展需求,充分满足用户的知识服务的心理预期,公共图书馆必须对其内涵部门予以合理优化,在资源组织,资源服务,资源建设等支持服务进程中全力给予用户具有高质量,针对性的知识服务。此外,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端正自身的职业信念,以热情专业的服务态度给予用户个性化服务。
(二)服务客体
目前公共图书馆主要面临的服务对象就是群众、中小学学生、教师。立足于服务内容的立场来分析,服务对象又可划分为科研委托用户,搜索新用户,集合借用用户,咨询用户。伴随着我国数据量的海量增长,用户获得有效信息的时效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各类文献知识内容间的内在关联性也逐渐明确,因此,公共图书馆给用户给予的个性化服务是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公共图书馆是依托自身所具有的知识资源优势以及便捷社会关系,给予用户针对性,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并科学合理的对用户所需具体资源信息予以收集和处理。
(三)服务方法和内容
服务方法主要涵盖了资源推荐服务,推送服务,嵌入式学科知识服务。跟之前需手工给予借阅服务的机制相比,公共图书馆能够广泛满足用户的各类个性化知识服务需求。大数据技术的介入确实提升了公共图书馆功能的实效性,能够为用户给予更高质量,更具针对性的知识服务。但是,公共图书馆若想让自身提供的服务更具时效性及针对性,必须对嵌入式用户予以跟踪研究,主动进行服务机制的革新优化。
服务内容中所涵盖的社会服务数字资源,主要是为用户学习给予相应的文化素养服务以及专业的课程援助,并为科研用户给予全面专业的知识服务,公共图书馆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其原因在于他们不但要为成功用户给予学习和教育的理论支持,还需给科研创新给予参考资料。此外,公共图书馆还需具备社会服务职能,能够为人民群众针对性的开展知识传播活动。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积极致力于服务内容的扩充及延伸,着重发力于支持服务质量提升,并应该将服务的实效性作为评判服务最终质量的重要绩效参考指标。
四、大数据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知識服务模块分析
由于大数据技术已经高度渗透至人类的日常生活,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机制也在新的理念作用下持续产生变化,并为人们给予针对性更强,时效性更突出,多元特征更明显的知识服务。而如何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所带来的资源优势,让其自身服务机制,服务意识,服务形式得到合理优化,是公共图书馆必须直面的事情。
五、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
(一)知识服务模式的框架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能够对馆内所藏的海量资料文献予以揭示和深挖,并能精准分析其内在的关联性,并以此为条件对馆藏资源进行类别划分。此外,依托信息推荐以及信息推送,还可为用户给予时效性高,精准性强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的各类需求。依托视觉关联和检索扩展的方式对用户的需求予以科学延伸,可借助用户的具体行为信息,对其内在支持需求予以感知,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所含的知识服务机制的整体框架共有六层。从下往上分别为,支撑环境层,这是系统能够有效运行的关键保障。大数据资源层,主要作用为对各类具有关联性的资料文献予以存储。知识库集成层,储存体系化学科类知识;服务层,为用户给予个性化服务的关键模块;可视化交互层,允许用户、馆员和系统三者之间的互动;知识服务应用层,用户直接使用的平台。如图2。
(二)资源组织
对于知识服务而言,知识库是其最为关键的物质基础。公共图书馆应该创建三层知识库结构,具体分别为知识元知识库,学科知识库,资源库,这三类知识库的结构具体如图3所示。
(三)知识服务模式的运行模式
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主要是由线上知识服务平台,图书馆自身以及用户三个部分及其他资源库所构成。用户在平台上依托和其他用户,系统及馆员的交流,得到自身所需要的资源线索及相关文献。
六、结语
技术的进步让读者的脚步和科研的进度不断加快,知识的需求方式和提供方式都应根据时代的改变不断进步。大数据接入公共图书馆为读者进行知识检索和个性化推荐服务是发展必然趋势,是科学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一步。图书馆要不断创新服务过程,保证大数据技术在图书馆推广服务中深入应用促进知识服务模式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侠.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J].黑河学院学报,2019(3).
[2]何春滨,王英杰,卫爱平,等.信息化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构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6).
[3]贾玉文,黄小淋,王康.大数据环境下国内图书馆服务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J].新世纪图书馆,2019(1).
作者简介:郭艺俊(1989—),男,汉族,福建漳州人,大专,厦门市图书馆,图书资料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