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本课程成为教师组织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途径。班本课程能为教师提供广阔的教育空间,能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对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大班“玩转多米诺”班本课程为例,从问题入手,探索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班本课程;深度学习;策略
作者简介:顾蔷(1985—),女,江苏省泰州市祥龙幼儿园。
班本课程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发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幼儿的问题为前提的,由教师引导,幼儿及家长参与的具有自主性、针对性的班级课程。
深度学习强调以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侧重于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体验式学习,能促进幼儿高阶思维的发展。由此可见,基于课程游戏化理念,有效的学习情境、丰富的游戏材料和教师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引领幼儿进行深度学习[1]。
本文从大班班本课程“玩转多米诺”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深度思考;创造条件,推进幼儿深入探究;鼓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获得深度体验;支持幼儿利用多方资源延伸课程内容,进行深度游戏。
一、深度学习的意义
深度学习是对特定主题的持续研究。在深度学习中,幼儿对真实世界的感知和体验更加深入,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能在支持幼儿进行深度学习中得到验证。在“玩转多米诺”案例中,幼儿将一个个小小的多米诺骨牌,按一定间距排列成行,然后轻轻一推,骨牌依次倒下,产生連锁反应。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们玩出了国际大赛的心跳。这充分证明,在幼儿的世界里,只要是好玩的,能带来快乐的课程,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一)深度学习对课程发展的价值
教师深入挖掘具有生命气息的教育资源,利用多米诺骨牌促进幼儿深度学习,从激发兴趣到产生疑惑,以问题激发兴趣;从迁移应用到探究行动,以实际操作促进能力提升;从团结合作到触发情感,步步深入,生发一系列适合幼儿的、有发展价值的骨牌探索微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幼儿玩游戏的状态与水平,帮助幼儿创造新的奇迹,尝试新的挑战,这有助于课程内容更生动有趣。
(二)深度学习对教师发展的价值
幼儿进行深度学习有助于推动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以旁观者、倾听者、引导者的角色为幼儿的深度学习搭建支架,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试错等多种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同时,随着课程研究的深入,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变化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课程审议,以研促教,提升自身的教研水平。现代幼师不仅需要精湛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有广泛的通识性知识。
(三)深度学习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深度学习倡导学习的整体性,使幼儿在探索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能把握学习内容的整体结构,避免知识碎片化[2]。在关于“玩转多米诺”的一系列课程探索活动中,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迁移等方法尝试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而不是依赖教师的帮助。他们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独立思考、互动质疑、协作交流、深度研究,避免了对所学内容的孤立记忆,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在本案例中,幼儿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升,以及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都是游戏教学带来的。在此过程中,幼儿会获得教师和书本无法给予的许多实践经验,也会体验到挑战成功后的快乐,进而不断提升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遇到困难不退缩、敢于大胆尝试的良好品质。
二、班本课程中幼儿进行深度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幼儿在深度学习过程中的教育契机
教育不仅存在于教学活动中,幼儿一日生活与游戏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这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通过观察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探究问题,抓住教育契机,引导、支持幼儿开展深度学习。
在班本课程中,幼儿的深度学习以幼儿的经验为基础,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例如:在大班“玩转多米诺”课程中,幼儿围绕“骨牌还能怎么玩?”展开激烈的讨论,有建议用骨牌搭房子的,有建议推骨牌的,也有建议为骨牌排序的……突然,航航问:“你们看过抖音上玩骨牌的游戏视频吗?”凯凯回答:“我看过,人家那个可高级了,还有赛道呢!”萱萱问:“真的吗?什么样的赛道?”……
幼儿对骨牌很感兴趣,但班级中幼儿玩骨牌的水平存在差异,大家显然对航航说的赛道游戏更感兴趣。教师本应对幼儿所说的建构式立体多米诺的玩法进行思考,可是其并未对幼儿的兴趣点进行跟踪追问,而是按照活动计划继续开展活动,错失了对“立体旋转式赛道”进行深入学习的机会。
(二)教师在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学策略使用不当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课程改革要求对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进行革新。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理念下,教师应重视教学策略在幼儿深度学习中的作用。
在案例中,搭建组的幼儿用骨牌围成了一个桌子大小的足球场,可是在推倒第一个骨牌后,四条边并未按顺序倒下。大家都在找原因:“是不是刚才没有用力?”“会不会是力传到拐角处会变小?”“是不是我们搭得不好,间距太大了?”有的幼儿围绕桌子走了一圈,似乎发现了什么。但不等幼儿发表意见,一旁的教师就直接指出了原因:“大家找到原因了吗?因为你们围建的足球场四条边的骨牌方向错了,肯定不能连续倒下啦!”
教师不给幼儿充足的思考时间,直接揭晓问题的答案,这种不当介入会直接影响到课程的质量,阻碍了幼儿高阶思维的发展。
(三)教师在支持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研能力有待提高
新时代的幼儿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要具备研究幼儿、研究课程、研究资源的能力。“以人为本”、“尊重幼儿”是课程班本化的核心理念,在师幼互动中生成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幼儿当下的兴趣和需要,更能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在案例中,教师预设的课程线索由回归多米诺、挑战多米诺、玩转多米诺三部分组成,课程目标是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知力的传递现象,初步探究了解骨牌的倾倒,以及倾倒的快慢与物体大小、数量、排列、间距、路线等之间的关系,尝试自主设计、创设多米诺骨牌游戏,体验多米诺骨牌倾倒的趣味性和成就感。但教师在支持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并未全面研究本班幼儿的能力水平,没有根据幼儿兴趣生成新的课程,从而出现“深而无涵、深而不精、深而不研”的问题。
三、班本课程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
碎片化的知识不利于幼儿进行深度学习,不利于幼儿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课程是幼儿获得新知识、新体验的载体,教师应借助这一载体,支持幼儿获得完整的经验。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
(一)敏锐观察,有效判断
现代幼儿教师除了需要掌握说唱弹跳等基本技能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在生活、游戏中,教师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随时关注幼儿,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3]。
随着课程的推进,部分幼儿对骨牌推倒现象的兴趣逐步减弱,他们的关注点已经转移到对材料的研究上,而对材料的探究并不在教师原先的活动计划中,但开展“制作骨牌”的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对本次活动进行深度学习,进而促进幼儿多维度发展。教师第一时间发现了幼儿对制作骨牌感兴趣,并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基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开展活动。同时,教师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进行交流、讨论,深入思考有关骨牌制作的问题。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支持幼儿开展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使幼儿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更加愿意玩、会玩,玩出新水平、玩出新发展!
(二)积极支持,搭建支架
1.创造条件,推动幼儿进行深入探究
深度学习强调的是对问题的探究、解决,是整个学习过程。在案例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以物代物,这是他们在迁移生活经验和细致观察后提出的想法。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其提供的木制积木将幼儿探究的地点从室内扩展到了室外,让幼儿通过对不同材质的代替物进行探究,进一步熟悉骨牌的推倒现象,有效推动了幼儿的深入探究。
2.有效沟通,促进幼儿进行深度思考
在幼儿探究中,观察与提问是教师了解活动情况的方式,当幼儿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瓶颈时,教师应以开放式的问题来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思考[4]。如在“做骨牌”环节中,因彩泥做成的骨牌边缘不够平滑而引发了幼儿对“用彩泥做的骨牌立不起来”的讨论,此時教师用一句“如果你们想继续尝试,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推动了幼儿进一步思考,探究如何运用彩泥做出可以立起来的骨牌。
3.建立规则,支持幼儿进行深度学习
创建游戏规则是支持深度学习的前提,教师要帮助幼儿理解和遵守生活、学习中的各项规则,有效促使活动深度开展。幼儿是游戏规则的制订者和维护者,他们在几张拼凑在一起的桌子上摆放骨牌,而他们的周围摆放了一圈小椅子,涛涛说:“这是避免其他人进入,影响我们的搭建,因为之前总是有小朋友闯进来破坏游戏。”
4.利用多方资源,进行深度游戏
有效的资源利用能促进幼儿运用高阶思维探索世间万物,进行信息的深加工。在此案例中,基于幼儿解决问题的需要,教师鼓励幼儿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积极查阅资料,搜集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观看网络视频熟悉搭建技巧,掌握利用辅助材料搭建旋转式轨道的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周边的人力资源,找出有做骨牌经验的家长,咨询做骨牌的技巧。
(三)课程整合,反思提升
1.教学内容游戏化
所谓教学内容游戏化,是指教师将幼儿生活中的点滴融入游戏环节,增强游戏的可参与性、可执行性。教师要通过贴近生活的游戏活动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快乐中成长。在本案例中,教师鼓励幼儿收集家中的闲置物品,将其“变废为宝”,跟幼儿一起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也可以做骨牌,比如饮料瓶、麻将、肥皂、牙膏盒等。这一收集的过程,不仅可以增进幼儿对骨牌特点的了解,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教学情境自然化
自然界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教师通过将自然元素融入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回归自然、本真。因此,教师应该提升对自然及生活的敏锐度,利用自然资源培养幼儿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在案例中,幼儿根据各自的兴趣自由组队,所获得的新经验相对孤立,而教师通过每次活动后的“游戏经验分享会”,能为幼儿整合课程内容,将其获得的孤立的经验进行整合,形成经验网络。幼儿在分享过程中,不仅可以关注到课程的发展,而且可以了解到其他组的相关信息,从而形成完整的经验[5]。
3.情境创设多元化
幼儿教师要细心观察、用心发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使得幼儿在丰富的学习情境中感受生活,了解科学现象,强化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实现教学趣味化、生活化。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然资源、道具进行游戏设计,结合幼儿的成长环境,积极对游戏进行创新。
幼儿的深度学习不是单一维度的,而是彼此关联、相互影响的。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想法,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经验,以启发性问题为线索,引发幼儿进行深度的思考、探究、体验,进一步提升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管旅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25.
吴素霞.走进课程故事 探究深度学习:以学习故事“有趣的西瓜虫”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3):163.
张斌,虞永平.冻不住的好奇心[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45-58.
贾尼斯·斯特拉瑟,莉萨·穆夫森·布雷森.小脑袋,大问题: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高水平提问[M].孟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2-8.
王怡钰.桂花留香引发深度学习:以大班微课程中生成的“香水小铺”游戏为例[J].求知导刊,2019(48):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