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形象化思维的塑造

2023-12-28 05:16:27周德
求知导刊 2023年29期
关键词:轴对称初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将形象化思维的塑造作为教学的重要抓手,促进学生数学知识能力与应用水平的提高。文章着重分析了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形象化思维的塑造路径及策略。研究提出,教师要重视学生形象化思维的塑造与培养工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剖析知识要点,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以促进学生数学形象化思维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形象化思维;轴对称

作者简介:周德(1968—),男,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华侨中学。

在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成为广大教师着力探索的重要议题。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是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而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授课时,要千方百计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启迪和点拨,使其形成形象化思维,掌握数学抽象思考、直观想象的技能。唯有如此,学生才能不断提升数学应用水平,有效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形象化思维的内涵

所谓的形象化思维,指的是学生在知识认知、理解、应用过程中具备的形象感受与直观想象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形象化思维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知识是相对单调、平面且书本化的,因此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形象化思维,进行抽象思考与直观想象,成为数学教师工作的重要目标[1]。从这个角度来看,形象化思维是学生主动对数学知识要点进行直观、抽象解构的实践行为意识,也是学生知识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形象化思维,对教学工作的深化有着积极影响。

二、形象化思维在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中的功能及价值

形象化思维是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形象化思维,具有多元的价值和功能。

(一)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形象化思维是数学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元素。教师通过塑造学生的形象化思维,能够从思维层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化,确保学生更好地展现思维潜质,在训练、评价与反馈中增强思维韧性,使其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能力达到新的高度[2]。

形象化思维的塑造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能极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思维应用能力。比如,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轴对称”的相关知识点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但在数学层面,轴对称有着严格的定义和性质限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形象化思维的训练,使之能充分把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概念与内涵,并有效感知轴对称知识的现实应用。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训练、引导学生,使其形成形象化认知意识,对轴对称图形的要义形成深刻的理解。在学生形象化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其思维品质和能力也能得到发展,这是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重要步骤。

(二)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情是知识学习的源动力。初中数学的许多知识点相对枯燥乏味,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畏难、逃避等情绪。鉴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蕴含的美感,使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从形象化视角出发,发现数学之美,形成对数学的多层次感知与理解,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提升其学习动力[3]。

例如,教师在教学轴对称知识时,可以引入生活化实例,如“飞机设计成轴对称的样子,可以保证机身平衡”,增强师生课堂互动,为学生开拓学习知识的途径。在讲到飞机时,学生的头脑中会出现形象化的图像,進而会形成更明晰的认识。教师结合轴对称的知识对飞机设计的原理加以解释,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独特功能,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总之,通过形象化思维的塑造,教师可以更好地构建立体课堂,对数学知识进行多角度剖析,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使其乐学、好学。

(三)有利于实现数学教学工作的“可视化”

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可视化”课堂的构建与“可视化”知识的设计作为重点,以此降低知识学习难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学生的形象化数学思维得以养成。教学“可视化”指的是对单调、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进行立体和形象化的展示,使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比如,在讲授“轴对称”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与特点,从立体视角对轴对称知识进行剖析,实现知识点的“可视化”。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知识探索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化思维,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由此可见,教师重视学生形象化思维的培养和塑造,能够有效推动课堂教学,实现知识教学的“可视化”,使得数学课堂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中形象化思维的塑造思路与策略

(一)多角度剖析知识点,促使学生形成形象化认识

初中生通常处于12—15周岁的年龄段,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经验,但仍然需要教师的规范指导和及时帮扶。在培育学生形象化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塑造学生多元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教师要结合知识要点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让学生从多个维度进行探究和思考,逐步形成形象化的认识与理解。以轴对称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可以将相关的实物引进课堂,通过现场的操作演示与语言描述,让学生明确轴对称实物的特征,形成形象化的认识[4]。教师通过引入实物,可以对轴对称的特点、性质、相关要素等进行细致剖析,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印象,使其充分掌握轴对称的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探讨、发问、记录、归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互动,准确地剖析数学意象,形成对轴对称知识的形象化认识。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黑板、铅笔盒、纸飞机等常见实物为演示和剖析对象,重点讲述对称轴的知识。结合常见的轴对称实物,教师能够对轴对称知识进行多角度阐释,让学生真正理解轴对称概念的内涵。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形象化思维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体现学生的知识认知与理解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塑造学生的形象化思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其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入,形成生动形象的认识。例如,在教学轴对称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揭示轴对称图形的几何规律,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对轴对称图形进行模拟和展示,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立体生动,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教师也要运用形象化语言对轴对称的概念和特性进行阐释,从而让学生获得多元感知,提升学生的知识感悟水平。例如,在讲述轴对称知识内容时,教师要着重对“垂直平分线”知识进行剖析,让学生从立体形象的维度入手,把握垂直平分线的意义和特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多媒体演示动画与微课,重点对轴对称图形的垂直平分线进行展示,以使学生能充分理解相应知识,准确把握垂直平分线的特点。在学生理解相应知识点后,教师再结合实例,用动画进行演示,提升学生的理解水平,使其更好地明确垂直平分线的内涵。

(三)滲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形象化思维

数字与图形的融合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立足点,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能使初中数学教学的层次更为鲜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其认知水平,使其逐步形成形象化思维。在教学“轴对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从数形结合的维度进行讲解,让学生明晰轴对称图形是数学直观表达的产物,其实质是数学元素形态的有效转变。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设计数形结合类习题,要求学生在学习轴对称的相关知识后,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题目,扎实掌握本节知识要点[5]。总之,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能够促进学生形象化思维的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技巧。

例如,在对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垂直平分线的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重点围绕数形结合思想,引入边长、面积、周长等数字性内容,使学生能从形象化的视角对轴对称知识进行深入探索。如,五角星属于典型的轴对称图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画出五角星的对称轴,然后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五角星沿对称轴分开后的图形的边长,并计算面积。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只需要算出其中任意一半图形的面积即可得出另一半图形的面积,这是由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决定的。教师通过引入相关数据,能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并在简单计算中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立体感知。

(四)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初中数学知识很多都源于生产生活实践。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推动生活化教育,实现“教学做合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师将生活化元素与初中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很有必要。尤其是在塑造学生形象化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度引入生活化场景,融入社会实践的相关资源,以丰富学生的思维认知,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要意识到等腰三角形这种轴对称图形的特殊性。为了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化场景,加深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认识。如,教师可结合红领巾、金字塔、三角形路标等,让学生充分理解等腰三角形这种轴对称图形的特殊性。此外,为了强化学生的对比意识,锻炼其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可以将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而等边三角形则有三条。教师引入生活化元素,将轴对称知识与社会实践密切联系起来,能够促进学生形象化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形象化思维的塑造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切入点,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形象化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形象化思维的培养效率,确保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应用技能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张广志.培养初中生数学形象思维的有效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0(1):51.

刘安汉.优化活动过程,提升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28.

纪淑艳.初中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的探讨与研究[J].学苑教育,2020(3):55.

于冬雪,张金喜.浅谈初中数学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策略[J].新课程(下),2017(9):205.

亓文鹤,孟琳.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普童话,2019(46):47.

猜你喜欢
轴对称初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说说轴对称
《轴对称》巩固练习
认识轴对称
关于轴对称的几个基本概念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6:18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