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课标实施和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日益受到重视,阅读为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创造了机会和条件。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umaravadivelu教授提出了KARDS模型,该模型由“知”(Knowing)、“析”(Analyzing)、“识”(Recognizing)、“行”(Doing)和“察”(Seeing)五个模块组成,以特殊性、实践性、可能性三大操作原则为指导。本文将依托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的阅读教学案例,通过使用KARDS模型重新审视和构建初中英语阅读课堂。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KARDS”模型;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刘桢桢,长沙理工大学。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九年级学生能读懂语言简单的简短语篇,能够提取、整理、概括关键信息、主要内容、思想和观点,理解语篇的隐含意义,在此基础上获取、归纳中外文化信息,认识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并在理解和比较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传统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展现,其学习自主性无法得到提升,因此教师难以进行英语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再适用于当今的初中英语教学,我们应重新审视初中英语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升英语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umaravadivelu于2012年出版了一本关于语言教师培养的著作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for a Global Society: A Modular Model for Knowing, Analyzing, Recognizing, Doing, and Seeing,该书从后国家、后现代、后殖民、后传播和后方法五个视角,详细介绍了KARDS模型,书中提到教学方法及原则可为初中英语教师所用。本文将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Unit 1中的课文“How can you become a successful learner? ”为例,使用KARDS模型设计阅读教学,重新审视和构建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整理主要内容、思想的能力,使学生依据不同信息进行独立思考,发现规律,建立逻辑关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KARDS模型概述
KARDS模型以特殊性、实践性、可能性三大操作原则为指导,包括“知”(Knowing)、“析”(Analyzing)、“识”(Recognizing)、“行”(Doing)和“察”(Seeing)五个模块。
(一)三大原则
1.特殊性(Particularity)。特殊性是指“有意义的教学必须基于对特定环境的全面理解之上,并且能够通过改善这些特定环境而得到提升”。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地域性、社会文化背景、学习目标等一系列因素,具体教学方法的选用要与当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因此,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要与特定环境相符合。教师若忽视学生的本土需求和生活体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效果会受到影响,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考虑到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英语教师需在特定的环境或情况下改变教学模式。
2.实践性(Practically)。实践性要求教师依据自身的实践建构理论,进而指导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教师要通过自我的监控与反思,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教师要从日常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建构教学理论,而不单单是学习别人提出的理论,因此,教师应具备前瞻性与实践性。实践性还要求教师在着力提升自我思考、分析和评价能力的同时,考虑影响教学的社会和政治因素,并努力构建以教师为基础、适应具体教学场景、立足课堂教学实践者自身的教学理论体系。
3.可能性(Possibility)。Kumaravadivelu认为,教师和学生一样,都具有广泛、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背景, 他们都会将自身的经历和经验带入教育情境中,所以其自身的认知或价值观会在课堂中有所体现。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Unit 1中的这篇课文为例,现在的学习方式与过去的学习方式存在很大的区别和不同,教师若只是按照课文中说的方式或自身的旧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而无一点创新之处,那么这篇课文对于学生来说毫无吸引力,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要不断思考,不仅专业知识要时常更新,教学方法也要进行创新。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特别对于英语教师来说,世界在不断变化,语言也在不断进步,英语教师应不断审视自己、提升自我、更新知识,给学生以积极影响。
(二)五大模块
模块一“知”(Knowing)强调知识获得的过程性,教师在长期教学观察与实践的基础上,应通过反思、行动、直觉、洞察累积经验。模块二“析”(Analyzing)以二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动机与学习自主性为对象,强调教师具有积极参与、分析、评判学生学习需求的职责,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进而发挥学生及教师作为独立个体的潜能。模块三“识”(Recognizing)围绕教师内在自我或“教学自我”,分别解析了身份形成、信念体系以及价值判断,认为教师的自我认同不仅是教师有效运用知识与分析能力的前提,还作用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效果,有助于学生在现在及以后不断提升对自我身份、信念和价值的认知。模块四“行”(Doing)有三个要素:教学、理论化和对话。教学作为教学反思性实践,可促成教师个人理论的发展,而教师的行为又可被理论塑造,即实践理论化、理论实践化。Bakhtin的对话理论、Wenger的实践共体理论等理论也证明了对话对于教师个人理论形成的促进作用。最后一个模块“察”(Seeing)对比分析了互动观察、文本观察以及批判观察等三种课堂观察形式,指出对课堂教学的真实了解离不开批判观察这种涉及对象属性的形式,任何有意义的课堂观察都应从作为课堂教学参与者的教师、学生的角度展开,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监控,这种批判式自我评价有助于教师认识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和学習主动性。
三、KARDS模型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教授“How can you become a successful learner? ”这篇课文前,需明确教学目标:1.理解重点句子,学习阅读技巧,掌握英语学习方法;2.熟练掌握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和句型,掌握动名词的运用方式;3.掌握学习方法,辩证分析学习方法的好坏,创新学习方法。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挑战,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旁听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难点。其次,收集当下热门时事资料,提前获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读前环节,教师依照学生兴趣设计课前导入内容,提出问题“What is a successful learner in your eyes?”“What's your plan to learn English well?”,引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学习自主性;或以有关外国课堂的短片导入,让学生了解这篇课文的背景知识,通过对比美国中学生和中国中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课堂上开展师生互动。根据学生的问题回答,教师可以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状况,从而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多关注答案中错误较多的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被关心。根据开放性问题的不同答案,教师可以从中分析出学生的薄弱点,从而调整教学方式。
在读中环节,也可运用五大模块进行文章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获取、梳理与概括信息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基于整体文本框架复述文本、阐述观点,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帮助其理解、掌握语篇意义,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知”,教师需知道学生的总体及分段水平,从而调整讲解难度,避免无效提问,帮助学生通过英语解释或者上下文来认识单词、理解句子,培养学生的语感。比如,文中谚语“Use it or lose it.”就能够在下文当中找到英文解释“Even if you learn something well, you will forget it unless you use it.”。在给出了英文解释或联系上下文后,学生若还不理解,教师需进一步分析解释。
“析”,教师首先要分析文中词汇层面、句法层面以及语篇层面等的不同知识点,思考通过什么样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知识,从而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教会学生知识。比如,讲解文中以“re”开头的单词,先讲解词根“re”,再学习research、review,通过分析单词的词根后缀、分析句子结构,学生对于此类单词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及阅读技巧。对文中的动名词,教师提问“How do good learners take notes?”,学生会根据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They may take notes by writing down key words or by drawing mind maps.”,从而初步学习使用“by+动名词”来表达通过某种方式。所以教师对文章结构、文章类型的分析必须非常精准,从而带领学生从文章的整体框架入手理解文章。也可通过文中的小标题,为学生示范skimming阅读技巧的运用,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类型及大体内容,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关键。
“识”,学生和教师都应对自身有所认识。学生要知道自身需求和自身英语学习能力。文中提到了很多学习方法,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使用适合自己以及自己能够接受的学习方法。教师则应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教师应实时关注“教学自我”,系统分析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道德价值观水平,这样教师不仅有效运用了专业知识与分析能力,还有利于学生不断提升对自我身份、信念和价值的认知能力。每一位教师都有着自己的特征与优势,擅长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其课堂教学及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師一定要了解自身的影响,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减少教学中的吃力感。
在读后环节,教师运用“行”指导学生巩固知识。教师可布置写作或课后问题“Which way will you choose to learn English or to improve your English? Why?”,在设计练习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练习的特殊性、实践性以及可能性,将理论概念和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从词汇的认识和句型的掌握到词汇及句子在语篇中的运用,可适当增添难度较大的题目或者生词(与本课所学词根后缀相关)来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察”,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笔记或提前进行微格教学来进行自省,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课后通过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和练习完成情况来了解学生的课文学习状况,同时还要考查学生对于自身的认知是否更加清晰(是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否用英语复述课文也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极大考验,教师可根据学生说话时的表情以及词汇使用情况,来审视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自身的授课情况,对学生和自我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支持。
最后,学生实现从浅层认识到深层认知的转变,“Learn wisely and learn well”,而教师通过自身理论的运用,达到实践者与理论发展者身份之间的转换,提升自我价值。
四、 结语
教师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会为学生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性。基于KARDS模型的五个模块构建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确定阅读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需求。此外,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时,既要考虑到其特殊性、实践性和可能性,同时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反馈及时审视课堂,给予恰当的自我评价,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积累经验;也可对学生给予评价,使他们树立自信,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教师应不断反思和调控自己的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推动英语阅读课堂形式的转换,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和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Etienne Wenger. Community of Practice: 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Kumaravadivelu B. Beyond methods: Macrostrategies for Language Teaching[M]. New Haven and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3]Kumaravadivelu B.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for a Global Society: A Modular Model for Knowing, Analyzing, Recognizing, Doing, and Seeing[M]. New York: Routledge, 2012.
[4]Kumaravadivelu B. Toward a postmethod pedagogy[J]. TESOL Quarterly, 2001(4):537-560.
[5]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4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6]程晓堂.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3):1-7.
[7]B.Kumaravadivelu.全球化社会中的语言教师教育:“知”“析”“识”“行” 和“察”的模块模型[M].赵杨,付玲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8]陶健敏.Kumaravadivelu语言教师教育理论研究[J].双语教育研究,2016(3):52-60.
[9]陶健敏.Kumaravadivelu“后方法”语言教育理论述评[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6):58-62.
[10]何健豪.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国际汉语教师能力培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9.
[11]王帅,金沛沛.Kumaravadivelu《全球化时代的语言教师教育》评价[J].海外华文教育,2014(2):221-224.
[12]陶春霞.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任务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0(13):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