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课标为导向,创设优质问题,提高教学实效

2023-12-27 05:31杨国荣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科学素养

杨国荣

【摘要】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在教学中需要教师精心设问,授之以渔,让学生在问题中积极思维,努力探求,进而获得新知。本文从创设“优质问题”的原则、教学策略、教学实效等方面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来阐述自己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科学课程标准  优质问题  科学素养  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1-0184-03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而问题是思维的向导,“问题”的实质是新的学习要求和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是引发学生正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最有利的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优质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杠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并能主动获取和运用一定的知识技能,解決实际问题,进而使学生的学习进入持续高效的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优质问题”的原则

创设优质问题是保证提问有效性的前提,要设计出优质的问题,必须首先努力钻研教材和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一般来说,设计优质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若教师提出的问题高于或低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学生就不可能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过高,学生感到束手无策,进退两难,抓不住关键,确定不了思维方向;过低,学生用不着积极思考就可作答。只有所提的问题恰巧是学生疑惑的地方,正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进而做出应有的回答。

2.明确性原则:所提问题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炼,题意明确。含糊不清的问题,学生思维很难打开,回答就会很困难,不知用什么知识去思考、去回答,让学生迷茫,学生的学习状态显然不会理想,课堂效率自然就低。

3.情景性原则:该原则是要求教师围绕科学问题设计出真实情境,让学生融入到真实情境中进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既感受到困惑,又能感悟到喜悦,还能使他们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启发性原则: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原认知上的矛盾,引导学生的求知欲,又能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让学生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必须要在学生思维的起点上创设问题,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习惯等出发,特别是学习中的错误认知为突破口,引发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5.层次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如果长期得不到表现的机会,必然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会破坏课堂纪律,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问题时应考虑层次性,即在创设问题时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因材施教”,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有的放矢。

6.系统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根据科学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创设问题,并按照由具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顺序,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易到难递进式地逐个创设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系统性问题的创设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按照系统性原则应做到环环相扣,问问深入,步步逼近问题的核心,既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又能牵引学生思维的走向,也能拨正学生思维的方向。学生经过这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在解答实际问题的同时建立知识体系,为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提升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创设“优质问题”的教学策略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一是老师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所知道、所理解的东西让学生都变得明白易懂;二是由于老师备课时间有限,经验不足,没有很深入地研究问题创设的方式和方法,使问题过于简单。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很难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深处,很难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思考的动力,很难让大部分学生进入到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1.采用趣味式提问的教学策略。趣味式问题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用愉悦的心情去思考,以求得正确的答案。为此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所提出的问题都尽量做到角度新颖,富有趣味性,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2.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教学策略。“启发”是一种激励引导的过程,目的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和自主学习而获取科学知识。启发式的问题在引发学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地思考,去考虑更多问题,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3.采用激励式提问的教学策略。教师的教学热情可以唤醒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念,让学生全身心主动投入到探究未知世界中去。学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教师要相信所教的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而教师也有能力帮助所有学生学会学习。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动作、活动、热情以及期望,都可以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开展。

4.采用深化式提问的教学策略。深化式提问是科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之间主要的互动形式。该策略要做到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回应,它可以使教师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学生的学习上,从而走出“满堂灌”的误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的舞台。要达到此目的既需创设具体而亲切的问题,又要让学生能利用旧知构建新知、感悟问题,使其积极思考,激发思维深度。

5.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教学策略。在创设开放性问题时,要关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如何更好地形成交流、讨论的良好氛围?要改变传统问题教学过程中以优秀学生为主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而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探究的平等参与关系。要引起学生迫不及待的学习冲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问题探究的欲望。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教学中,一位同学先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而该同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则老师就可抓住机会创设开放式问题,问学生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该问题的设计立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通过问题还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假设、分析、合作、设计实验探究,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进入到了新的状态。

三、创设优质问题的教学实效

初中科学内容多,知识面广,知识点分散,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本人认为如果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精心设计好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带动学生思考,运用问题培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而得法”,做到了“授之于渔”,既提高了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又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创设优质问题使学生“学而得法”

1.通过创设优质问题教给学生课堂学习方法。(1)利用问题引入新课:新课的导入如同乐曲的“引子”,精心设计的问题就能叩开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注意,将学生带入学习的状态。如讲“燃烧”时,将手帕用75%的酒精浸透,用镊子夹住后点燃,在火焰中手帕并没有烧起来,问:“为什么只有酒精燃烧而手帕没有”,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上课要做到专心。(2)利用问题创设良好的思考情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优质问题”可贯穿讲、练、读、评各个教学环节中。例如,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可设计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①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什么反应?②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化学反应前后什么相等?③如何理解“参加”两个字?这样的问题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究新知的状态中。这实际上就是教给学生学习要多动脑,多问几个“为什么”,并能自己解决实际问题。(3)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来衔接新旧知识,这样会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对新知识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例如,在“常见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设问:“同学们学习了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那硫酸是否也具有与盐酸相似的化学性质?为什么?”通过提问让学生分析、推测,这实际上教给学生学习时要以旧知带新知,用类比的方法掌握新知。

2.通过创设优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教学“参照物”时,教师结合教材中的实例讲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位法国飞行员正驾驶飞机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时用手抓住一颗子弹的故事,然后创设问题:“为什么飞行员能在高空轻松地抓住子弹,自己却安然无恙?”此时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于是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材料后再来回答问題。这实际上是教给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解决问题,培养自学能力。

3.通过创设优质问题指导学生记忆方法。初中科学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优质问题情境,让学生总结规律,便于学生记忆。例如,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学生不容易记忆。教师可以通过设问“酸的溶解性如何?碱的溶解性怎样?盐中哪些盐均可溶?盐酸盐中哪些不溶?碳酸盐中有哪些溶?硫酸盐中有哪些不溶?哪些微溶?”通过帮助学生找规律,按照记少不记多的原则再进行记忆就变得更容易了。这实际上是教会学生学习要找规律,用技巧。

(二)创设优质问题能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优质的问题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而且还能开启学生心灵,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潜能。

1.优质问题能渗透科学方法,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状态、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提升,自信心定能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就能持久。例如,教师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时,提问:“通过观察什么来反应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为什么?在实验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科学方法?”再问:“在探究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改变哪些量?控制哪些量不变?”使学生理解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既能体现出科学方法,又能体现科学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

2.优质问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点燃创新的火花。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势必会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为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开放性的条件,提供自由学习的空间,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舞台。例如,教师在测定物体密度的教学过程时,提问:“有一个密度比水大的不规则石块,任选工具,有哪些方法可以测出它的密度?”这个问题有多种答案,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深度的思考,各有所得。这样既能巩固和完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又能提升学生思维空间,还能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3.优质设问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合作学习,如开展讨论、交流和探究。教师提供适当、恰如其分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入深处,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自己去探究科学规律。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以学生已有认知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例如,已知在稀硫酸溶液中有三种微粒:H2O分子、H+离子、SO42-离子,紫色石蕊遇稀硫酸会变红色,请问是哪种粒子使紫色石蕊变红?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该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有一种想解决问题的冲动。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汇报,最后分析小结、归纳。只有如此学生的思维才能拓展,学生的思考才能深入,学生的能力才能提升。

四、结论和展望

《新课标》中指出“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真实的情境中识别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和研究变量,并提出合理的研究假设”“能根据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的需要建构模型,分析、解释模型所涉及的各个要素及结构”“能根据创意设计的基本要求,应用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突破思维定势,基于所形成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从多角度提出具有新颖性和合理性的观点”。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优质问题”便是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体现,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手段。它有利于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树立基本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自信”中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唐小俊.基于“论证”的教学过程模式及其应用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6(7):51-54.

[3]李鹏鸽.创设教学情境的有关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36):121-122.

[4]王丽娟,张仡钧,李少斌.教学设计[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3.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试论如何利用结课技巧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实效
巧妙运用微课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