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胡军
(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教学科,上海 200441)
脑卒中是突发且进展迅速的脑血管疾病,可引起大脑细胞凋亡,导致神经功能、运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神经功受损症状,增加患者残障风险,严重损害身心健康[1]。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脑卒中患者因神经功能受损,伴有运动、平衡障碍,生活中容易跌倒,造成关节脱位、脑挫伤等组织损伤,危及生命安全[2]。康复治疗是脑卒中常用康复手段, 通过一系列运动训练,促进高级神经控制的重建,从而减轻运动障碍,增强平衡功能,减少跌倒。 易筋经训练起源于我国中医引导术,通过形体导引、吐纳、冥想结合达到调身、调息、调心,有助于认知功能的改善[3]。但关于定式改良易筋经辅助治疗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报道尚不多见,具体还需进一步探究。本研究选取2020 年11 月—2022年2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脑卒中患者为对象, 通过分组对照,探究定式改良易筋经辅助治疗对康复效果的影响。 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 例。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男18例,女12 例;年龄59~78 岁,平均年龄(64.29±3.51)岁;病程35~64 d,平均病程(50.59±8.11)d;脑梗死17例,脑出血13 例。 对照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5.31±3.62)岁;病程38~65 d,平均病程(51.47±8.20)d;脑梗死18 例,脑出血1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多普勒超声、核磁共振等检查确诊脑卒中;医生诊断明确,发病时间≥1 个月,Brunnstrom≥3 期;年龄60~75 岁;存在跌倒风险;合并不同程度运动障碍;患者及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脑肿瘤、脑外伤者;严重骨关节及肌肉疾病;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语言、视觉、听力受损者等。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1)平衡协调训练:站立、转移、下肢踏步、步行等训练。 (2)作业疗法:应用辅助器具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训练。40 min/次,1 次/d。(3)步行任务训练:有低难度、高难度运动两种, 低难度运动是在无障碍滑坡上步行5~10 m,高难度则是由坐到站,在无障碍滑坡步行5~10 m, 转身停留15 s 左右, 原路返回行走5~10 min坐下,40 min/次,1 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定式改良易筋经治疗, 包括教学与练习两个阶段,发放定式易筋经教学视频与手册,一对一教学确保患者掌握。 练习阶段:包括韦陀献杵前三势、倒拽九牛尾势、 三盘落地势拽、 九鬼拔马刀势、5 min 整理活动(运动后的机体冷却阶段),40 min/次,1 次/d。每周不少于4次,持续12 周。
治疗前、治疗12 周后评价效果。(1)平衡能力:使用Berg 平衡量表(BBS)[4]评价,包括转移、从站立位坐下等14 个条目,共56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平衡能力越好。 (2)跌倒效能:使用修正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5]评价,共14 个条目,即9 个室内活动条目、5个室外条目。 每项得分为0~10 分,共11 个等级,没有信心为0 分,一般信心为5 分,十足信心为1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跌倒效能越强。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用改良Barthel 指数(MBI)[6]进行评估,包含10 个项目,总共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平衡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BS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比较[(±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31.29±4.47 30.66±3.85 0.585 0.561 42.95±3.10 37.11±3.54 6.798 0.000 11.740 6.755 0.000 0.000
治疗前,两组跌倒效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FES、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脑卒中患者跌倒效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s),分]
表2 两组脑卒中患者跌倒效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s),分]
组别MFES 评分治疗前治疗后MBI 评分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77.87±5.67 79.22±6.72 0.841 0.404 125.51±5.04 116.62±6.09 6.160 0.000 55.27±4.30 54.12±6.62 0.798 0.428 75.01±6.23 68.12±5.49 4.545 0.000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7]。近年来脑卒中的救治效果逐渐提升,但部分存活患者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影响生活质量,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临床有研究指出,脑卒中发生后,脑部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存有代偿与重组能力, 如能及时开展康复介入,可通过减轻神经功能障碍以改善运动能力,减轻残障程度[8-9]。
在脑卒中患者中开展康复治疗,通过持续肢体训练,增加患侧肢体外周感觉刺激,以诱发运动应答,从而促进正常运动模式恢复。平衡训练可以提高身体平衡能力,改善下肢运动行走能力,降低跌倒风险;联合作业疗法下,患者可通过不断重复肢体动作,形成固定运动模式,恢复肢体功能。 步行任务训练内容相对复杂, 患者坚持训练可以增加脑皮质执行领域能力,加快脑神经元突触信号传递, 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增强运动与平衡能力,从而预防跌倒。 但脑卒中的功能康复过程漫长,还需增加其他康复手段,进一步加快康复进程。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BBS、MFES、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定式易筋经进行辅助治疗,可更高的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增加患者信心,降低跌倒风险。 易筋经是中医传统健身功法,练习过程中涉及听觉、视觉刺激、动作记忆,与任务训练相似,但与任务相比,其趣味性、挑战性更佳,更容易被患者学习接受、长期坚持。中医认为,脑卒中发病是因久病耗损、年迈体虚、七情内伤,夹杂风、火、痰、瘀、毒等病邪,导致气血津液输布失常,肾、心、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最终导致脑脉痹阻、髓海失充、脑失所养。 而脑为“元神之府”,易筋经注重躯干的伸展,可通达任督二脉,督脉入脑。同时,易筋经动作有“拨骨”和“伸筋”的作用,肾主骨、生髓,通于脑。从现代医学角度而言,易筋经动作要求缓慢且连贯,患者通过不断重复动作模式,提高中枢神经觉醒度,改善运动控制能力[10]。易筋经中的倒拽九牛尾势可以训练下肢、躯干、上肢的协同配合能力,改好关节功能;韦陀献杵前三势通过上肢伸展与撑举可以提高肩臂肌肉力量,增加肩关节活动能力;三盘落地势拽的下蹲过程能够根据患者情况拉伸膝关节甚至股四头肌。九鬼拔马刀势强调脊柱左右旋转屈伸,促进脊柱生理与运动功能恢复,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形态,并能增强脊柱整体运动能力,改善躯干平衡力,预防跌倒。易筋经通过集中训练,增加肢体肌肉力量,牵拉韧带、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加快肢体血液循环,以气推动血运,促使经脉畅通,减轻神经缺损。 将常规康复治疗与易筋经联合实施,协同增效,提高患者平衡能力,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减轻疾病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提高患者康复信心与跌倒效能,从而降低跌倒风险。
综上所述,定式改良易筋经辅助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与跌倒效能,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预防跌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