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脑针与针刺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2023-12-27 07:51杨柳城宋莹王晓洪邱晓静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8期
关键词:颈椎针刺神经

杨柳城,宋莹,王晓洪,邱晓静

(1.广州市荔湾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广东广州 510006;2.广州市荔湾区白鹤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广东广州 510006)

颈椎病(CS)是我国常见的一种骨科退行性病变,近年来已呈现高发病率、年轻化等趋势。 CS 的发病因素主要包括骨质增生、颈椎劳损、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等,临床常见动脉、神经根甚至脊髓受压迫相关症状。临床上将颈椎病分为4 种类型[1]。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可分为炎性水肿期和缺血期,临床表现主要为单侧颈肩酸痛不适合并放射性拇指/小指麻木、疼痛感,严重者可表现肌萎缩、肌无力等症状。 CSR常反复发作,无法自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传统医学将CSR 归属为“项痹”“痹证”等范畴,病因表现为风寒湿邪、气血阻滞、痹阻经络等征象,病变经络则位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针刺是CSR 的有效疗法之一,可快速解除神经压迫、消除神经根水肿、缓解神经根疼痛。 脑针即头针疗法,建立在头部与经络联系基础上,结合大脑皮质功能定位、生物全息理论和针灸疗法,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修复神经受损功能,缓解炎症反应[2]。 二者合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痛阈值,激发经气抵达病所,增强得气之感,从而增强疗效[3]。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广州市荔湾区人民医院2021 年3 月—2022 年3 月康复科门诊收治的68 例CSR 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究CSR患者应用脑针与针刺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州市荔湾区人民医院康复科门诊收治的68 例CSR 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CSR 的诊断标准,根性症状显著,伴有沿神经根分布区放射性疼痛、麻木、触觉减退[4];脊神经根牵拉试验多为(+);影像学特征表现为颈椎生理弧度改变、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骨刺形成等;18~60 岁患者;自愿接受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有颈椎滑脱、颈椎占位性病变及骨质疏松的患者;妊娠/哺乳期女性;患有精神病者;合并严重重要器官原发性疾病者;不能耐受针刺治疗或有晕针史的患者。 本研究已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n=32):男18例,女14 例;年龄29~53 岁,平均年龄(43.11±5.22)岁;病程3~20 个月,平均病程(11.42±4.22)个月。 研究组(n=36):男20 例,女16 例;年龄27~54 岁,平均年龄(42.36±5.17)岁;病程4~21 个月,平均病程(11.80±4.31)个月。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 应用0.30 mm×40 mm 无菌针针刺,取穴天柱、申脉、颈夹脊穴、后溪、悬钟、手三里、少海。 平补平泻,得气后选取同侧天柱、颈夹脊穴,连接电针仪(常州英迪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52201330,型号:KWD808I),适度电流量留针30 min。

研究组采用脑针与针刺联合治疗。常规针刺取针后给予患者宫氏一次性脑针(山东宫氏医疗科技有效公司,鲁械注准20212200983,规格:1.2 mm×5 cm)治疗。用实像透骨法,患者取低头位,以脑后枕外隆凸为标志在正中矢状线上,在枕外降凸上沿定1 点,间隔2 cm 再定1 个点,1 次2 个点, 也可以稍偏离一点正中矢状线,但不能偏离太多,以不超过1 cm 为限。 定点记号笔标记,常规消毒,选取1.2 mm×5 cm 脑针与皮肤呈45°角,刃口纵行角抵在治疗点皮肤上,脑针调直垂直于骨面缓力及恒力抵骨后摇动入骨,直至发现咬针感时,即可出针,完成治疗。消毒纱布按压针孔10 min,针眼部位注意清洁,48 h 内不要洗头洗澡,预防感染、注意饮食,不吃发物,以免影响针眼修复。

两组疗程均为5 次/周,持续治疗3 周。

1.3 观察指标

(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0~10 分:依数字增长反应疼痛感觉的增加。

(2)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法(NDI)评分。 共10问,每问5 分,共计5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颈椎功能障碍程度越高。

(3)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为评估总体临床疗效。痊愈:无疼痛、麻木,上肢、手部功能活动完全恢复,压颈试验、臂丛牵拉(-),生活质量无影响。 显效:疼痛、麻木大幅改善,症状改善率为70%~90%,压颈试验、臂丛牵拉(-),生活质量影响轻微。 有效:疼痛、麻木轻微改善,症状改善率为30%~70%,压颈试验、臂丛牵拉(-),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无效:疼痛、麻木未改善,症状改善率<30%,压颈试验、臂丛牵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VA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CSR 患者VAS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CSR 患者VAS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n=36)对照组(n=32)t 值P 值6.26±1.26 6.29±1.45 0.091 0.928 2.11±1.35a 3.61±1.33a 4.605 0.000

2.2 两组NDI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DI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CSR 患者NDI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CSR 患者NDI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n=36)对照组(n=32)t 值P 值37.66±2.10 37.08±2.52 1.035 0.305 14.08±4.51a 24.36±2.84a 11.083 0.000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CSR 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CSR 退行性改变显著,常累及多束神经根,发病因素众多且复杂。神经根受增生骨赘和椎间盘突出压迫后, 往往可引起各神经根对应部位放射性疼痛、麻木[6]。 祖国医学理论表明,CSR 患者受风寒湿邪、个人体质、工作劳逸、饮食不当等因素影响,正气亏虚,不能顾护卫表,多表现为为肝肾亏耗,气滞血瘀,湿阻阳遏,筋骨失养,邪气侵入空疏腠理,其中病理核心为“气滞血瘀内结”, 辨证施治疗法主要有补肝益肾、活血化瘀、温阳利水、祛湿通络止痛等。目前常用的中医疗法包括针灸、中药内服、穴位推拿等。 其中,针灸是中医治疗CSR 的常用诊疗手段, 主要包括毫针、电针、温针等,以调整经络虚实、祛邪外出、通经止痛为机理,可快速达到疏经通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疗效,同时刺激局部脉络神经,疏调手足三阳经经脉气血运行,从而快速缓解疼痛、麻木等症状[7]。

宫氏脑针即原极针疗法, 采用的工具是原极针,形态与针刀相似。 该疗法的施术部位主要在头部,建立在神经支配失调理论及筋膜学原理基础上,“脑”既代表了施术部位,也有神经的含义[8]。脑针神经调衡理念认为,神经系统的疾病或有各种原因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导致神经功能失衡。神经功能失衡发生的部位又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而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在形态和机能上都是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神经功能失衡又称为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衡。传统理念多认为神经系统自身很少出现问题,即使是出了问题也是被动的,如神经的卡压、神经的牵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对神经的刺激、骨质增生及骨关节的移位对神经的刺激等。

脑针理念则跳出了器官、系统的固有模式,以神经系统作为出发点,吸取了脑科学及中医学的整体观思想,根据神经系统出现支配失调的不同层面,按照病位思想、同源同治的原则来治疗疾病,目前广泛应用于顽固性癌痛、脑梗死后遗症及原发性失眠等治疗领域[8-10]。分析其机制,主要包括脑针主要施术部位在督脉,“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一方面可增强脑干、脑皮质及边缘系统产生5-羟色胺,另一方面通过脑-肠交通,开放钙通道,释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 物质和乙酰胆碱等神经介质,进而总体调节患者情绪、食欲、睡眠及运动[11]。 其中P 物质是广泛分布于细神经纤维内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多种慢性疼痛中作为疼痛递质参与疼痛在脊髓中枢的传导和调制。 因此,脑针疗法刺激特定穴位后,可调节全身气血,有效改善神经调节功能失衡状态,刺激其受支配的神经及内分泌器官;电针局部刺激联合整体干预后进而起到改善大脑皮层功能,达到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果[12]。

本研究采用针刺及脑针的联合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联合治疗方案的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NDI 评分、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相较于单纯针刺疗法,脑针与针刺联合治疗方案显著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治疗后颈椎活动功能恢复更好,且更显著缓解了颈肩、上肢疼痛感觉。分析其原因可能为,通过脑针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一是针刺治疗疼痛部位的局部组织损伤,二是治疗大脑和脊髓部位的抑制疼痛信号传递,神经介质调节,减少炎性因子表达,从而达到镇痛效应,以治疗神经疼痛、麻木等症状。

综上所述,脑针与针刺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恢复颈椎活动功能,且更显著地缓解颈肩、上肢疼痛感觉,值得临床推广及广泛应用。但本研究存在局限性,入组样本量较少,近期疗效观察时间及随访时间较短,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仍需进一步采取大样本、多中心深入研究加以证实。

猜你喜欢
颈椎针刺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神经”病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