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忽视幼儿的品格教育

2023-12-26 22:30黄丽纱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3年11期
关键词:品格单车行为习惯

黄丽纱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品格的培养愈发受到重视。品格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道德品质、人格特质和社会性方面的情感认知及行为特征,包括乐观、自制、主动、仁爱、尊重等,这些对3至6岁的幼儿来说较为抽象。而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认知的具身性,指出人类的认知是大脑、身体、情境三者构成的动态的、生成的组织系统,具有具身性、情景性、生成性等特点,契合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需求,对幼儿园的品格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我们以小小志愿者项目课程实践为载体,在具身理论的引领下,开启了幼儿品格培养的实践探索。

理论与分析,探寻品格培养诉求

当前,幼儿品格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此,我们基于具身认知理论重新梳理了幼儿园品格教育中的问题及诉求。

认知依赖于情景,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幼儿园品格教育强调要为幼儿创设真实的品格学习情景,构建丰富的自然、生活、社会及人文环境,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但当前品格培养活动大多在室内开展,弱化了对自然环境及生活环境的利用,更缺乏与社会及人文环境的联结,因而降低了幼儿参与品格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品格教育活动强调预设基础上的生成,幼儿与教师都是课程的开发者。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教师“照本宣科”的现象,其并未在一日生活和游戏中灵活抓住契机并生成品格教育内容,让幼儿在协商、合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获得良好品格的培养。

知情行合一,贯通品格培养路径

我们以大班“小小志愿者”项目课程“共享单车守护者”为例,阐述了有效整合知、情、行,贯通品格培养路径的具体做法。

知——依托实境、适时渗透,建立正向品格认知。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引领,建立正向的品格认知需依托真实的实践情境。因此,教师在项目课程实践中应依托真实情境、适时渗透,帮助幼儿建立正向的品格认知。比如,当幼儿通过调查、采访等途径得知当前社会上共享单车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的情况后,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幼儿查找其原因,对共享单车使用行为的对错进行判断,并表达见解。教师通过真实情境帮助幼儿建立了对共享单车正确使用及保护的认知,促进了幼儿的品格形成和判断、评价等能力的发展。

情——关注过程、注重体验,萌发良好品格情感。品格情感指在履行正向品格行为时产生的稳定、积极的内心体验,有助于正向品格认知及良好品格习惯的形成。因此,在项目课程实践中,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教师鼓励幼儿自发分成“文明骑行宣传员”“单车拯救行动”等不同的项目小组开展实践,并及时捕捉实践中的照片、视频等,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及时肯定、鼓励幼儿的积极行为,促使幼儿不断获得稳定、积极、自信、有爱等良好品格的情感体验。

行——成果展示、正向强化,形成品格行为习惯。当幼儿能按照一定的原则及规范生成社会行为,且该行为得到巩固强化之后,品格行为将上升为品格行为习惯。因此,我们在“小小志愿者”项目课程实践中不断帮助幼儿固化积极的品格行为,借此培养良好的品格行为习惯。例如,教师鼓励幼儿将单车维护过程、交警叔叔点赞等多元资料制作成小书或海报,并为幼儿搭建成果展示和介绍的平台,使幼儿获得积极认同及正向鼓励;再鼓励幼儿将此经验迁移运用到其他公共设施的守护中,形成习惯化行为。由此可见,对积极行为进行正向强化,并将其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将继续产生如分享、合作、负责等品格行为,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品格行为习惯。

在小小志愿者项目课程实践过程中,应关注知情行合一及相互渗透,贯通品格的培养路径,提升品格培养实效。

家园社协同,构建品格培育环境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品格培育,除了要为幼儿提供自然、生活化的真实情境外,还应注重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构建。因此,在小小志愿者項目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们积极协同社区及家庭,共同为幼儿品格培育构建良好的社会及人文环境。

构建“南幼志愿学堂”,集聚社会力量。我园结合幼儿品格培育需求,整合社会力量,构建“南幼志愿学堂”。首先,协同周边单位,将特色资源纳入共享库中,积累充足的人力、物力、环境等资源。其次,联动“南幼志愿学堂”相关单位,定期围绕“小小志愿者”项目课程中幼儿品格培育的需求、问题等开展共同体研修活动,助力幼儿的良好品格培养。

成立品格家长课堂,宣扬人文精神。由于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及竞争压力的影响,大部分家长更关注智育,忽视了幼儿的品格培养。为此,我园成立了“品格家长课堂”,宣扬团结、有爱、互助、进步等人文精神,并在“小小志愿者”项目课程介绍中附上了“品格教育小贴士”,支持家长在项目课程实践中对幼儿渗透品格教育。除此之外,我们还研发了《志愿协同手册》,并创造性地设计了徽章评价、兑换机制,家、园、社、幼儿等不同主体都可以结合项目课程实践中的情况进行互动、点赞和评价,从而推动积极协同的社会、人文环境的形成。

系统化整合,达成品格塑造宗旨

具身认知理论的生成性原则是动态与变化,强调根据幼儿的状态对时间、场地、内容等进行系统化的思考与调整。因此,应特别关注“小小志愿者”项目课程实践过程中各要素的系统化整合,进一步助力幼儿良好品格行为习惯的形成及固化,助力幼儿良好品格的塑造。

弹性安排,纵向延续递进。应关注项目课程实践中品格教育契机的挖掘,并积极进行活动环节的弹性安排,助推幼儿良好品格行为的延续和固化。比如,幼儿在户外骑行区活动时萌发了为大家设计安全骑行宣传标语的想法。于是,教师基于幼儿的意愿对后续环节进行了弹性调整,将原先的集中活动变更为有关安全骑行宣传的讨论,并将接下来的集体性区域活动更改为分组活动,继续支持对该项目感兴趣的小组参与现场的宣传设计,支持幼儿仁爱、创造、主动等良好品格行为的形成。教师立足幼儿良好品格习惯形成的需求弹性调整环节安排,对“小小志愿者”项目课程内容的纵向延续和深入起到了有效的支持作用。

优化整合,横向联动协同。横向联动协同不同形式的内容,有利于幼儿品格认知经验的互补和品格体验的延展。例如,中班在九月感恩月开展了“我是老师小帮手”的项目活动,不仅整合了教师节、中秋节等节日元素,还与假日小队活动、区域活动相整合,策划了“我和老师的舞会”等小项目活动。在融洽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中,助力幼儿形成了主动关爱他人、感恩、友爱、积极等良好的品格行为。可见,根据“小小志愿者”项目活动实践需求进行不同内容、形式的优化整合,有助于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及发展。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小小志愿者”项目课程实践,应关注项目课程的起始、实践、结束等阶段,启迪幼儿的品格认知,激发幼儿的品格情感,培养幼儿的品格行为,助力幼儿在学龄前阶段养成良好的品格,为幼儿的终生发展奠基。

猜你喜欢
品格单车行为习惯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飞吧,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