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多样化发展的历程与趋势分析

2023-12-25 05:38袁丽英张健
职教通讯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

袁丽英 张健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分工的不同,催生了我国中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三类学校的分类发展;随着办学体制调整和人才培养要求的提升,促进了中职三类学校的变革发展;源于对高中阶段职普双轨制分流改革的探索,开展了职普融合的综合高中(班)办学试点。发展至今,我国中等职业学校逐步形成了以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三驾马车”为主体,附加部分举办职业教育的成人中等学校和综合高中(班)的多元办学、多样化发展格局。今后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应在类型属性和多元体制的框架下,通过政府宏观政策引导,根据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多元目标定位,形成多样化的职业学校办学类型和办学模式。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多样化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区域职业院校多样化发展的政策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YJA880089)

作者简介:袁丽英,女,江苏理工学院职业教育学部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张健,男,常州市教育局原副调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4-7747(2023)11-0015-07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宗明义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实际上,对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追求从职业学校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1]。纵观职业教育发展史可以看到,职业学校的发展一方面始终难以摆脱对普通学校规制的仿效和参照,但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改革发展过程又是不断摆脱普教模式、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过程。中等职业学校多样化是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多样化呈现[2],其多样化的形态既是因应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所导致的,也是我国办学体制多元化带来的结果。

一、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多样化发展的历史考察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末,我国逐步形成了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三类学校并存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局面,加上部分举办职业教育的成人中等学校和后来出现的综合高中,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呈现出多元办学、多样化发展的格局。在这一过程中,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分工的不同催生了三类学校的分类发展,办学体制的调整和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则促进了三类学校的进一步变革,而伴随着取消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分流的改革探索,又开始了综合高中的办学试点,由此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多样化发展格局。

(一)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分工的不同,催生了中职三类学校的分类发展

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由办学体制差异形成的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三类学校并存的格局一直延续至今。而之所以有不同的办学体制,主要是因为职业学校所面向的职业岗位总体上分成技术员类岗位和技术工人岗位两大类,而且不同行业的职业岗位其技术知识和技能要求具有很大差别,因而由不同的行业部门负责举办相应类型的中等职业学校,采用不同的学制,培养符合自身行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早期这三类学校都具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且学校名称一般都以面向行业的定语表示学校的专业类型或所隶属行业的名称,如电子、机械、化工、纺织、建筑、交通、农业、旅游、卫生、艺术、财经等。教育部门举办的职业高中除了用面向行业的名称外,也有用序号的方式命名学校的,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因此,三类学校适应不同行业用人单位对不同技术和技能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技术和技能岗位的工作职能要求,既强调了人才培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同时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未来职业岗位选择的明确范围,人们选择就读哪类学校就基本选择了未来就业的行业和岗位。例如:学生选择就读纺织中等专业学校,则未来就业岗位基本是纺织行业企业的技术员岗位;选择就读化工技工学校,未来就业基本是在化工行业企业的技术工人岗位;选择就读旅游职业高中,则未来就业基本是在旅游行业企业的一线工作岗位;等等。

虽然上述三类学校同属于中等职业学校,但在办学方面却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异。

一是办学体制不同。尽管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主要由各级政府举办,办学经费由各级财政或相关部门承担,但是具体举办者和管理者还是分工归口到相关行业部门或主管部门,实行大家来办的方针。其中,中等专业学校主要由国家部委和省市(自治区)行业厅局举办,部分由地市行业局举办,办学实力最强,成为后来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力量;技工学校除了国家部委和省市(自治区)厅局举办以外,多以国营大中型企业、地市行业局和劳动局举办为主,与中专学校一样都具有深厚的行业背景;职业高中主要由地市(县)教育局举办,一般从普通中学改办而来[3],实行校企联办、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模式,以增强办学的行业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多元办学,极大地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同时在校企合作方面也体现了办学体制上的独特优势。

二是人才培养定位不同。中等专业学校主要培养行业所需的技术员类(包括生产技术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人才。技术员类人才负责将技术设计或工程图纸转化为生产过程或实施流程,其就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更长的学习时间。因此,中等专业学校尽管属于中等教育,但学制长于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一般为四年,学习年限已延伸到高中后。1985年,国家教委批准3所中等专业学校改办为技术专科学校,在原中专四年的基础上延长一年,试办五年制技术教育,实行五年一贯制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员。技工学校主要为行业所属大中型企业培养所需技术工人。技术工人负责完成生产过程或实施流程,生产出产品实物等,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1990年代开始,我国探索举办高级技工学校(高级技工班),学制五年。职业高中主要为地方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培养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学制为三年,毕业生不包分配,实行自主灵活就业,具有办学灵活多样的特点。这样,“职业技术教育的类型和学制正向多样化发展,教育的层次增多”[4] ,三类职业学校“同类不同型”[5]。

三是管理体制不同。中等专业学校按照办学体制分别由国家和省级教育部门进行业务管理,技工学校由国家和省级劳动部门进行业务管理。1964年,国务院发布政令,明确技工学校转由教育部门管理。1978年,技工学校又重新被划归劳动部门管理。1998年开始,随着中央部门所属学校办学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下放至省,最终形成了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分别由地方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管理的体制。这样的管理体制对不同类型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形态产生了很大影响,由教育部门管理的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一般比较注重教育导向,而劳动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则更倾向于就业导向。

(二)办学体制调整和人才培养要求的提升,促进了中职三类学校的变革发展

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原先具有管理职能的政府相关行业部门被撤销,中等专业学校划归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管辖,行业部门办技工学校先后被撤并划归地市劳动部门管辖。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后,企业办学职能被剥离,这样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明显削弱。同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始快速发展,一批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先后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专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一批重点技工学校则先后发展为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培养高级技工和技师等高技能人才[6]。经过调整和重组,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省级公共管理部门保留了举办中等专业学校、培养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能,如卫生、艺术、体育、建设、交通等领域;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主要由地市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举办,培养地方产业发展所需技术工人;市县建设了一批综合性职业教育中心(职业高中),职业高中逐步发展为市县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力量,为本地产业发展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至此,中等职业学校形成了以市县举办为主,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各具特色的办学形态。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提质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要求的逐步提高,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发生高移,原来负责生产技术、工艺和管理的技术员类人才,逐步由专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学校培养;关键生产岗位和复杂生产工艺岗位的技术工人则要求具有高级技工、技师甚至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中级层次的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界限逐步模糊,能力上呈现出技术与技能的复合与交叉,导致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人才培养定位逐渐趋同,学制也统一为三年,类型属性更趋一致,这为促进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创造了有利条件。不过,因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不同形成的文化传承、专业结构和培养模式仍然存在一定差异,三类中等职业学校继续保持了一些原有的办学形态和办学特色。例如:中等专业学校行业性强,专业设置行业集中度高,专业链比较完整,专业理论教学比较系统,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技工学校专业性强,专业设置以制造业为主,以职业分类的工种为依据,技能教学是其传统优势,突出职业资格和就业导向,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和校企合作学徒制培养,面向社会和行业企业的职业培训比重较大;职业高中综合性强,专业设置涉及面广,往往建有多个专业群,更加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更加严格,更加重视基础教育、普职融通、对口升学、中高职衔接和中职本科衔接培养,注重学生适应变化的能力和升学能力培养。因此,办学体制的多元化形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形态、办学风格的多样化、特色化,客观上为学生根据自身特质和不同需要选择适合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可能条件。

(三)源于对高中阶段职普双轨制分流改革的探索,开展了职普融合的综合高中(班)办学试点

20世纪末,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进入关键期,企业改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量员工下岗,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受到了较大影响。1998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开始出现困难,当时有些人甚至开始怀疑我国是否还需要中等职业教育。1999年,世界银行东亚太地区人力开发部发布的《21世纪中国教育战略目标》报告也不赞成中国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今后20年内中国应当把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减少为零”“中学阶段应实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应放在高中之后进行”。借鉴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高中阶段发展综合高中的办学经验,我国一些地方开始探索发展融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高中(班)。1998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提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可发展部分综合高中,推迟到高三年级分流”。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强调,要“鼓励举办特色高中、新型综合高中,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之后,全国许多地方掀起了举办综合高中(班)的热潮[7]。

根据上述国家文件精神,综合高中(班)的办学改革本应以普通高中为主体,但在实践中,综合高中(班)的举办主体主要是中等职业学校,其中尤以职业高中居多。职业高中本来就有举办普通高中的经历,又归口教育部门管理,举办综合高中(班)更具备有利条件。综合高中(班)的课程设置为普通高中课程+职业高中课程,教学进程主要为统整分流式,即学生第一年学习普通高中课程,同时选修一些职业高中课程,经试探学习,适应者继续学习普通高中课程准备参加高考,不适应者则分流到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学习。通过这样的模式,綜合高中(班)达到延迟分流和校内分流的目的,为不能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除职业学校外的另一种选择。

不过,我国综合高中的办学发展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顺利,国家层面至今也未有综合高中的实施办法和相关政策的顶层设计,使得综合高中的课程设置缺乏必要的指导与规范,造成各地综合高中课程的内容与结构差异很大,缺乏统一标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综合高中在我国并没有形成很好的生长土壤,尽管其职业性向试探、推迟分流的设想在理论上可取,但在处理普通教育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的关系、升学目的和就业目的的达成方面也存在诸多矛盾。综合高中教育目的的达成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乐观,其融合性课程更是无法实现高考升学和就业的双重目标,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度也不高,最后成为了那些想上普通高中而进不了普通高中学生的无奈选择。带有理想色彩的综合高中的办学几乎是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落而时起时落,始终未能成为我国高中阶段普职教育外的独立一元,而要将其作为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似乎也缺乏合理逻辑的支撑。

二、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分析

(一)中等职业学校多样化发展的规范化

上世纪末,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机构的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摆上议事日程。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意见》,该意见提出,“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部门、行业和地方分别举办中等职业学校,形成了‘条块分割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有的学校布局结构已经不能继续适应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及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严重制约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并要求,“处理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校名的关系,通过调整,淡化中专、职高、技工学校的界限,改变中等职业学校校名种类过多的状况,使校名进一步规范化。”

进入新世纪,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三类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定位逐渐趋同的情势下,国家层面曾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名称统一工作。2002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规范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名称,并体现职业特点。实施高中阶段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统一规范为‘××职业技术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要逐步统一规范为‘××职业技术学院”。但是,由于三类中等职业学校不同的办学体制,管理上又分属教育和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中等职业学校名称的统一并未实现。由此可见,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全国统一名称的设想并不现实,这也反映出因多种办学体制形成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形态的多样化仍是常态,也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多样化发展特征。新时代,国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种类型,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将发挥重要作用。而由于归口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高等职业学校多为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在确定新校名时很顺利地实现了名称的统一规范,采用“××(地域或地域+学科/行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命名方式,体现了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定位的特点。近年升格为本科的高等职业学校,新校名也统一规定为“××(地域或地域+学科/行业)职业技术大学”。2020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专科层次的高等学校称为‘××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或‘××高等专科学校,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称为‘××职业技术大学/职业大学”,并对地域和学科或行业字段的使用作出相应规范,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名称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二)中等职业学校多样化发展的江苏经验

江苏职业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规范化发展中具有典型意义。在教育部门管理范围内,江苏对中等职业学校名称进行了统一规范。其一,归口教育部门管理的中等专业学校一部分升格成为职业技术学院,另一部分升格为主要举办五年一贯制的中高职一体化学校,校名统一为“××(城市或城市+专业/行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统一增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城市或城市+专业/行业)分院”校牌,教育教学工作归口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管理,教师按高等教育职务系列转型,从而解决五年制后二年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资质问题。其二,职业高中经星级学校评估合格后,统一更名为“××(城市或城市+专业/行业)中等专业学校”(四星级学校冠以“江苏省”),这样,职业高中(职业教育中心、职业技术学校)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使得归口地市(县)教育部门管理的中等职业学校统一规范为中等专业学校,解决了中等职业学校类型不统一的问题。其三,归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办学体制不变,一部分保留原有学校名称,另一部分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或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学制为五年,技师学院学制为七年(一部分招收高中毕业生的学制为四年),通过长学制培养高技能人才,以职业资格培训为导向,延伸了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构建了中级技工—高级技工—预备技师的培养序列,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职业学校类型[8]。技工学校继续以特定的人才培养类型——技工来命名学校名称,使得技工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直接指向职业岗位(群)。技工学校的存在表明职业学校的实践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5]。

可见,从学校类型上看,江苏中等职业学校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两大类;从具体办学目标上看,中等职业教育开始向高中后延伸,形成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并存,高职(五年制)和中专、高技和中技、升学导向和就业导向、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兼施的办学格局,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职业学校多样化办学形态,不同类型学校保持了自身的传统办学优势和特色。从现实情况看,这种由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导致的办学形态多样化 ,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也能满足不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多样性,既增强了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对青少年学生的吸引力,也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

三、结论

人的发展需求是存在差异的,职业教育必须提供更多具有不同办学风格和特色的学校,更广泛的课程、专业与专业方向,以及技能发展、素质提升和就业升学等多样化的选择可能,以满足不同人群对职业教育与技能形成的需求。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是多种多样的,不同行业和不同职业岗位的技术知识和技能要求各不相同,面向不同行业和不同职业岗位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教育时间和培养模式等也应该有所差别。因此,职业教育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在学校类型和培养模式上构建更加丰富多元的办学形态[2]。正如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原司长陈子季所言:“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是整个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础。其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多样化,即根据各行各业对学制长短和培养模式需求的差异,举办多种形态的中等职业学校,以满足不同行业与学习者的需求。”[9]

中等職业教育应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在类型属性和多元体制的框架下,根据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多元目标定位形成多样化的职业学校类型。各级政府应鼓励职业学校根据不同的办学理念、治校方略、学校文化、地域特色、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形成多样化的办学模式,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多样化发展的格局。

参考文献:

[1]张健.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及其教师能力发展特征[J].职教通讯,2010(12):5-9.

[2]徐国庆.确立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根本需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1):1-11.

[3]李步斗.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49-53,60.

[4]孟广平.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改革[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3:7.

[5]陈伟,黄大乾,李姿.技工教育发展三题:历史、逻辑及定位[J].职教论坛,2017(22):18-23.

[6]王晓君,崔秋立.新中国成立70年技工教育的发展特色及贡献[J].职业,2019(29):13-15.

[7]刘丽群,彭李.从国际经验看我国综合高中发展的战略转型与制度创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2):9-14.

[8]尚元明,朱新生.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及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97.

[9]陈子季.以大改革促进大发展 推动职业教育全面振兴[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5-11.

[责任编辑   贺文瑾]

The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and Trend of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YUAN Liying, ZHANG Jian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due to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al systems and talent cultivation, China has witnessed the classified development of three type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econdary specialized schools, technical schools,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However, with adjustments in the educational syste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alent cultivation standards, it has propelled the transformative development of these three type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temming from the exploration of the reform in the dual-track system of vocational and general high schools, there have been experiments in running integrated high schools that merge vocational and general education. Up to now, China'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have gradually formed a diversified education pattern which includes secondary specialized schools, technical schools,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Additionally, there are adult secondary schools and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offer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China'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operate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diverse types and systems, guided by macro policies set by the government, and establish diversified types and models of vocational schoo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diverse goals of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
浅析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中职学校学生探索能力培养初探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校生物教学的应用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课教学模式优化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