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及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究

2023-12-22 06:33梁海嘉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小学数学

梁海嘉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双减”政策对“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具体要求以及新课标的课程育人导向,提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五项基本原则,并结合作业设计实践案例,阐述作业设计的三大策略,包括:基于数学课程的学科特质,体现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趣味化;基于课内外作业的不同功能,体现作业设计的系统化与结构化;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体现作业设计的分层化与个性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5-0094-04

实施“双减”的目的是让学生放下重负、轻装前行,实现全面、健康发展。为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双减”政策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压减作业总量与时长”,而这里的“作业总量与时长”综合了义务教育阶段同一年级各个学科的作业量和作业时长。在此背景下,学校需要做好作业管理的综合平衡工作,强化各学科组对本学科作业设计的系统研究,确保学生“作业总量与时长”得到有效控制,并确保各学科作业都能发挥诊断、巩固、激励和学情分析的功能。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作业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小学数学教师习惯了“题海战术”,喜欢布置大量数学作业,且作业难度较高,既难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为高效落实“双减”政策,小学数学教师应切实减掉那些繁难偏旧、机械重复的作业,通过优化作业设计,达到为作业提质增效、使学生可以轻负而高效地完成作业的目的。这里的“效”,对于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便是立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数学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已有知识经验,科学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有效发展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三会”核心素养。为了达到为小学数学作业提质增效的目的,笔者经过实践研究,提出了“双减”及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策略。

一、“双减”及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育教学规律,用以指引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包括作业设计的基本方向。笔者在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系统研究的过程中,提炼出如下几条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依标设计原则

依标设计原则指的是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作业设计。该原则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2022年版数学课标》对小学各学段数学课程学习的相关要求,并把这些要求有机地融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当中,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规律,依托小学数学作业的整体设计和结构优化,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二)“教—学—评”一致性原则

“教—学—评”一致性原则指的是教学评价的目标及要求应与教学目标及要求、学业质量及要求相一致,依据学习主题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以及学业质量描述,确定具体的评价内容和水平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必须把教学评价目标及要求融入作业设计当中,与课堂教学目标及要求、学生的学业质量及要求相适应,发挥作业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教学评价和课前、随堂作业的反馈情况调整课后作业的具体设置,从而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

(三)理实结合原则

理實结合原则指的是数学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2022年版数学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三会”核心素养,揭示了数学课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为了培养学生的“三会”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运用多样化的作业呈现方式,既要重视书面理论知识的作业整体设计,又要重视综合实践作业的适当穿插,并要对理论和实践作业的比例进行恰当安排,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尊重差异原则

尊重差异原则指的是尊重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的认知差异。《2022年版数学课标》提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实施,应该“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在尊重差异原则和《2022年版数学课标》的指引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尊重学生的个体认知差异,做好作业的分类分层,在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确保作业设计能够做到保底与提高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的诊断、巩固、激励、学情分析等功能,让学生不再把作业当成负担,而是当成自我提升的有效工具。

(五)总量控制原则

“双减”政策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分类明确作业总量”: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后作业一般包含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的作业。因此,这60分钟的作业时间便包含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的全部书面作业时间。平均下来,每个科目的书面作业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当然,这不是一个平均分的事情。为了实现总量控制,学校三个学科组应加强沟通、协调,可提前一周规划好各学科的教学任务及作业设计,协调好学生下一周每天每个科目的作业完成时间。通常来说,小学数学作业包括课前作业、随堂作业、课后作业三种。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本学科的课外作业总量包含了课前和课后两个时间段的作业,按照规律,课前铺垫作业和课后巩固拓展作业的用时比通常以1∶2为宜。当然这个比例不是一个绝对的比值,可以根据新课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总量控制”为基本原则。

二、“双减”及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基于《2022年版数学课标》对本学科各学段课程内容的规定以及相关教学建议和学业质量要求,在作业设计基本原则指引下,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积极探索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在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的背景下,切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基于数学课程的学科特质,体现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趣味化

数学是典型的工具性学科,具有很高的实践应用价值。“三会”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课程实施植根于学生的现实世界。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生活化和趣味化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不二法门。基于数学课程的生活化特质以及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注意体现作业的生活化和趣味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首先,生活化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经路径。小学阶段的各类数学知识包括概念、公式、运算法则等理论知识均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实际的应用,设计生活化作业无疑可以拓宽学生的数学学习空间,同时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打好思维方法的基础,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生活经验是学生从对生活的感性认识过渡到对生活的理性认识的关键。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数学作业,通过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改革,布置生活化数学作业,促进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以此提升学生对生活的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统计与概率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统計自己家中一年水费和电费开支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在设计和完成相关统计图的过程中,学会剖析家庭耗电量、耗水量与月份的关系并找到其中的原因,为家庭提出节约用水、用电的建议,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三会”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其次,趣味化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年龄小,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乐于对感兴趣的内容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基本学情,在作业设计中融入适量趣味性元素,满足学生的喜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学了“数一数”和“比多少”之后,某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视频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动手数一数自己的玩具、文具或水果,说一说哪个比哪个多(少)、多(少)多少,也可以顺便说说自己想说的其他相关内容。在交流作业成果时教师发现,学生们说出的内容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想象,他们甚至还能说出“某玩具和某玩具合起来有多少个”“水果原来有几个,吃了几个,还剩几个”“玩具有几个,送给好朋友一个,还剩几个”等句子。如此开放、有趣的作业,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生活中的数感,使他们可以从现实世界的客观现象中发现数学的研究对象——数量和数量关系,逐渐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此外,无论是低年级不留家庭书面作业还是高年级设计生活化的作业,都需要家校之间密切合作。“双减”政策虽然明令禁止学校为家长布置作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为此,“双减”政策还提出了“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等要求:家校协同育人的思想,同样贯穿到了学生作业设计与完成的过程当中。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作业的形式日益多样,有些作业需要家长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比如一些视频作业,就需要家长帮忙录制。低年级的学生虽然不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校依然希望家长能够坐下来,认真倾听孩子叙述自己在学校一天的学习生活,包括孩子的收获和困惑。例如,孩子学完“认识人民币”的内容后,想了解家庭生活中人民币是如何使用的,家长就应耐心告诉孩子一些家庭生活的开支,引导孩子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孩子懂得父母当家的不易,使孩子学会体谅父母的艰辛,从而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培养勤俭节约、努力奋斗等思想品质。

(二)基于课内外作业的不同功能,体现作业设计的系统化与结构化

系统化与结构化是数学课程内容的显著特征,结构化思维需要渗透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全过程,包括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因此,围绕一课学习内容而设计的课前作业、随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也应基于三种作业的基本功能定位,做好整体规划,运用系统化与结构化思维,使作业内容的设计可以做到瞻前顾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意作业内容的层次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首先是课前作业的设计。课前作业又叫预习作业,设计要点是在旧知复习的作业中孕伏新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唤醒学生既往的学习经验,为新课学习做铺垫、打基础。教师通过分析课前作业中反馈的学情信息,准确找到学生的新知生长点,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之前,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两类课前作业。第一类,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这是从数学知识结构上着眼,从分数过渡到小数的必经过程,为的是给新知学习进行铺垫。第二类,收集生活中见过的小数,并尝试说一说所收集的小数具体表示什么意义。这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了解学生是否接触过小数,了解学生对小数的认知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前完成作业的情况调整新课的教学设计。此项作业如果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在学生提交作业的当晚发送到教师的手中,教师便可以借助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功能,快速掌握学生的整体预习情况,做到更有针对性的高效备课。

其次是随堂作业的设计。随堂作业是在课堂中布置的作业,是学生新课学习的主要载体,是围绕一课教学重难点设计的基础巩固型作业、综合提升型作业及实践拓展型作业。当然,是否布置实践拓展型作业可视每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中学情来定。教师依托随堂作业这个载体,可以隐蔽地把知识生成任务转移给学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强对课程内容的自主学习和理解,同时通过随堂作业中反馈的学情调整接下来的教学重难点,借助课堂教学中的多边互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例如,教师教学“认识几时几分”一课,可以设计如下基础巩固型随堂作业:“(1)填空题。分针走一小格是( )分,走一大格是( )分,1时=( )分。(2)出示一个定格的钟面,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此时此刻钟面上的时间,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看出来的,怎样数更快。”如果学生能够顺利解答以上问题,教师可以出示以下综合提升型随堂作业:“(1)选择题。给学生出示一个具体的时间,让学生判断时针的位置,并对自己的判断进行说明。(2)给学生出示一个具体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拨一拨时针和分针,使时针和分针到达正确的位置,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此递进式呈现随堂作业,既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新知,又能培养学生的量感和推理意识。

最后是课后作业的设计。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既是学生巩固、内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经过程,又是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有效载体。课后作业一般属于检测性作业,目的是巩固知识技能,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因此,课后作业内容的设计应紧紧围绕课堂所学知识点来展开。例如,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师可布置如下课后作业:“(1)看图写乘法算式;(2)看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3)看乘法算式写出不同的加法算式;(4)在不等式‘( )×4<15’中,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三)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体现作业设计的分层化与个性化

小学生的年龄小,受家校社教育环境的影响较大。因学习背景和生活环境不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认知能力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2022年版数学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致力于使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懲罚性作业”。在新课标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可通过设计体现分层化与个性化的作业,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其终身发展需要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教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连加连减知识,教师可以分层设计如下课前作业,在校内课后服务时间带领学生一块完成:“(1)基础型作业。看图说加法或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2)拓展作业。看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编一个小故事。”这样的作业设计,为的是让学生简单复习一下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了解学生对已学加法和减法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程度。随堂作业同样可以分层设计如下:“(1)基础型作业。让学生看图列式并进行计算,训练学生从图示的生活现象中抽象数量和数量关系的能力以及数学表达能力。(2)综合运用型作业。可以设置两道综合题。第1题给出几个图形与一个算式(如10-2-2),让学生选择与算式相符的图形,以此拓展学生对连减的理解与运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第2题可以设计一个“飞鸟”动图,借助动态情景演示,侧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促使学生将生动的具体情境转化为抽象的数的运算过程,依据飞鸟的动态顺序,更深一步巩固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3)拓展作业。教师可以呈现一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排队购票图,侧重引导学生以问题解决为线索,运用连加连减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因为“双减”政策不允许给低年级学生布置家庭书面作业,这一课的课后作业可以用口语表达作业或视频作业的方式,尝试分层设计如下:“(1)基础巩固型作业。让学生给爸爸妈妈编一个连加连减的小故事,并能说出算式。目的是巩固学生对连加连减意义及运算顺序的理解。(2)拓展作业。让学生思考一下,加起来得数为10的三个数,自己能说出多少组,并说说自己对每一组的意义的想法。因为是课后作业,学生能想多少是多少,旨在了解不同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设统一要求。”

总之,“双减”政策是国家为了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优化良好教育生态所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关乎素质教育的科学实施,关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双减”及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育人规律,通过加强作业设计的系统研究,在遵循作业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强化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研究,体现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趣味化、系统化与结构化、分层化与个性化,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最大限度体现小学数学作业的育人价值,切实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朱玉芳.“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6):77-78.

[2]王红.“双减”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J].教育界,2021(47):29-31.

[3]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8):29-34.

[4]任喜相.“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新思路[J].新课程,2022(1):163.

[5]夏冬一.“双减”目标下小学数学有效性作业的设计策略[J].辽宁教育,2022(1):39-40.

[6]黄庆松.“双减”政策视域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江西教育,2022(8):52-56.

[7]崔田田.农村小学数学创新型作业的价值与设计思路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6):37-38.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小学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