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训练联合肺康复运动训练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3-12-19 15:44管茜周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7期
关键词:肺叶胸腔镜组间

管茜,周方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南京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江苏 南京 210029)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VATSL)是临床治疗肺结节、肺占位、肺癌等肺部疾病的常见术式,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具有微创、疼痛轻微、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但手术的机械性刺激、气管插管、麻醉药物、术后切口疼痛、留置胸腔引流管等均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从而影响其术后康复进程,此外,上述因素还会导致患者咳嗽咳痰能力下降,从而增加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1]。有研究指出,良好的肺功能储备是患者耐受肺部手术的必要条件,故临床常通过围术期肺功能锻炼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2]。 肺康复运动训练是改善肺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主要通过呼吸肌训练、有氧耐力训练等改善心肺功能,在VATSL 患者术前干预中应用较多,但在清理呼吸道、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有限, 而VATSL 患者术后常因手术及麻醉药物的影响、 留置引流管等因素而导致气道分泌物增加,加之疼痛、咳嗽无力等易导致分泌物滞留而引发一系列肺部并发症,因此探寻有效的干预方式快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提高患者的咳嗽排痰能力尤为重要[3-4]。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训练包括呼吸控制、胸部扩展训练及用力呼吸技术,在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改善肺功能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且时效性较强,与快速康复需求相契合[5]。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90 例患者为对象, 探讨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训练联合肺康复运动训练对其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9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不同干预方案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 每组45 例。 对照组中男30 例,女15 例;年龄35~73 岁,平均年龄(52.76±7.24) 岁; 受教育年限2~18年, 平均受教育年限(11.35±2.16)年。 研究组中男29 例,女16 例;年龄34~75 岁,平均年龄(52.34±7.18)岁;受教育年限3~17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1.46±2.21)年。 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指征;首次接受胸腔手术治疗;意识清晰,麻醉及手术耐受性良好;可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合并精神心理疾病;存在沟通障碍;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无法配合完成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进行肺康复运动训练。(1)呼吸肌训练:嘱患者取平卧位,用枕头垫高腘窝处,双腿微屈,双手置于腹部,进行缩唇式呼吸训练,用鼻吸气2~3 s,之后双唇缩成口哨样缓慢呼气8~10 s,10 min/次;嘱患者双手置于胸腹部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吸气时感受腹部膨起至最大限度,停留3 s 后缓慢用嘴呼出,10 min/次。训练2 次/d。 (2)有氧耐力训练:训练方式可选择慢走、快走、爬楼梯等,训练时间及频次根据患者耐受情况灵活调整。 进行爬楼梯训练期间,需嘱患者保持缩唇式呼吸。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训练。(1)制定干预方案:在病区内张贴主动循环呼吸技术的相关资料,让患者扫描二维码获取视频,嘱其观看并掌握训练要领。 首次干预时间为30 min,之后15 min/次,干预时间分别为入院当日、入院次日、术前1 d、术后当日、术后次日及术后第3 天,共进行6次。(2)训练内容及方法。①呼吸控制:嘱患者放松胸部和肩部,并结合腹式呼吸,将一只手放在上腹部,吸气的同时腹部膨起,将气体缓慢吸入,呼气时嘴呈吹口哨状,将气体缓慢呼出,同时腹部回缩。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连续进行4~6 次,尽可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②胸部扩张训练:嘱患者双手放在下肋部,缓慢深吸气,感受胸廓扩张运动,吸气末需屏住呼吸1~2 s,之后将气体缓慢呼出, 做3~5 次。 ③用力呼气技术:嘱患者用鼻缓慢深呼吸,张嘴用力哈气,哈气的同时打开声门,把嘴张开,用力咳嗽,尽可能咳出肺深部残留痰液。 鼓励患者训练15~20 min/次,5 次/d 以上。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当日开始进行训练,至出院前1 d 结束。

1.4 观察指标

(1)肺功能:干预前后,采用德国耶格肺功能检查仪(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52210628,型号:Master Screen)测定患者的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峰值呼气流速(PEF)、最大肺活量(VCmax)水平。

(2)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肺癌FACT-L 量表从日常活动(PWB)、社会/家庭状况(SWB)、情绪状况(EWB)、活动能力(FWB)及肺癌附加指标(LCS)5 个维度对患者进行评价,共包括36 个条目,采用5 级评分法(0~4 分),其中PWB 包括7 个条目,SWB 包括7个条目,EWB 包括6 个条目,FWB 包括7 个条目,LCS 包括9 个条目,按照标准积分法计分,其中15 个条目需要反向计分, 之后累积各维度评分得出总分,评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6]。

(3)术后恢复情况:记录患者的术后保留引流管时间、术后首次排痰时间及住院时间。

(4)并发症:包括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呼吸功能不全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FEV1水平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肺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FEV1、FVC、PEF、VCmax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比较(±s)

研究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组别1.12±0.31 1.10±0.24 0.342 0.367 1.50±0.34 1.35±0.41 1.889 0.031 2.12±0.53 2.09±0.43 0.295 0.384 2.61±0.38 2.35±0.37 3.288 0.000 1.87±0.55 1.82±0.51 0.447 0.328 2.72±0.43 2.26±0.39 5.316 0.000 40.92±4.28 40.05±5.06 0.881 0.190 50.16±5.04 45.33±5.12 4.510 0.000 FEV1(L)干预前干预后FVC(L)干预前干预后VCmax(L)干预前干预后PEF (L/min)干预前干预后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FACT-L 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FACT-L 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FACT-L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FACT-L 评分比较[(±s),分]

组别研究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15.63±2.29 15.18±2.21 0.949 0.173 21.58±2.17 18.82±2.27 5.896 0.000 23.80±2.37 23.67±2.24 0.267 0.395 31.38±3.74 26.20±3.59 6.703 0.000 90.68±11.07 89.89±10.55 0.347 0.365 115.35±12.47 103.21±11.09 4.880 0.000 FWB干预前干预后LCS干预前干预后总分干预前干预后组别研究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19.21±2.08 18.98±2.14 0.517 0.303 23.18±2.09 20.87±2.11 5.218 0.000 16.39±2.48 16.32±2.19 0.142 0.444 18.21±2.67 15.33±2.28 5.503 0.000 14.30±2.69 14.60±2.36 0.562 0.288 19.29±2.31 15.68±2.29 7.445 0.000 PWB干预前干预后SWB干预前干预后EWB干预前干预后

2.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

研究组的保留引流管时间、术后首次排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d]

表3 两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d]

研究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组别3.71±1.08 5.78±1.53 7.414 0.000保留引流管时间1.01±0.23 1.22±0.36 3.298 0.000 6.76±1.42 9.34±1.65 7.950 0.000术后首次排痰时间 住院时间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VATSL 是临床治疗肺部良恶性病变的有效术式,但肺叶切除后患者常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呼吸阻力增加而导致呼吸功能减弱, 分泌物清除能力下降。 呼吸力量减弱会引发呼吸功能不全,另外痰液潴留会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引发低氧血症,从而增加肺不张的发生风险,此外,痰液潴留还可诱发炎症反应而导致肺部感染,延长术后康复时间,因此,给予VATSL 术后患者有效的干预,尽可能改善其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促进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7-9]。

PEF 可反映患者的咳嗽排痰能力,当其在320 L/min以内时则会增加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0]。肺康复运动训练可有效提高呼吸肌群耐力,改善肺部及胸廓顺应性,促进肺部扩张,从而改善肺通气功能,有效预防呼吸功能不全[11]。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训练是一种由患者主动参与的呼吸道管理技术,可促使分泌物流向中央大气道,胸部扩张训练可对分泌物进行震动而减少滞留,呼吸控制则可促进分泌物排出,使得患者的呼吸更加顺畅,同时配合肺康复运动训练可有效提升血氧饱和度,促进肺功能恢复[12]。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干预后的FEV1、FVC、PEF、VCmax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究其原因,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训练联合肺康复运动训练可快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促进患者有效咳嗽排痰,从而促进其肺功能恢复,与丁密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的FACT-L 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究其原因,联合训练方案可使患者的呼吸更加顺畅, 有效改善肺通气功能,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与马静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另外,研究组的保留引流管时间、术后首次排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训练联合肺康复运动训练可有效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减少痰液滞留,从而降低肺不张、肺部感染等的发生风险,同时可增强肺通气功能,改善血氧饱和度,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降低低氧血症及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综上所述,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训练联合肺康复运动训练有助于减少VATSL 术后患者的肺部并发症,缩短康复时间,促进肺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肺叶胸腔镜组间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
帕瑞昔布钠用于肺叶切除术病人超前镇痛的效果
两孔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三孔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效果比较